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存贞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空气屏障的隧道烟气处理与消防救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7397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气屏障的隧道烟气处理与消防救援系统,在导轨上设置有滑轮,滑轮的下端与一号伸缩杆的上端相接,一号伸缩杆的下端与风机尾端的滑槽相接,风管内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一号滤网、二号滤网及三号滤网,一号滤网上设置有一号管,隧道的顶部安装有三号管,三号管通过二号管与雾化器相连通,雾化器的喷嘴位于风机的排气口内;消防系统包括消防器、调向杆、四号管、五号管以及与导轨滑动连接的二号伸缩杆,二号伸缩杆的下端通过调向杆与消防器连接,消防器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支架,消防器的喷头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上,该系统能够避免出现隧道口交通拥堵的问题,同时避免有害烟气及高温对消防员人身安全的威胁。胁。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空气屏障的隧道烟气处理与消防救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烟气处理与消防救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气屏障的隧道烟气处理与消防救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一般在隧道中安装火灾探测器,当隧道中发生火灾时,向主管部门发出报警信息,未安装火灾探测器的隧道中发生火灾时,被困人员只有拨打求救电话,而当医务、消防人员赶到时极易错过最佳救援时机。同时隧道中长时间的高温对隧道结构安全不利,严重时混凝土可能会炸裂、衬砌钢筋破坏失去支撑能力而导致隧道垮塌,墙体内的电缆设施及其他设备易烧坏。
[0003]现有隧道灭火技术缺点主要有:(1)消防员驱车到达起火点需要时间较长,特别在隧道口出现交通拥堵时,无法进入起火点进行及时灭火救援,时效性、机动性差,安全隐患较大,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发生火灾后隧道内能见度降低,难以判断起火原因,且火灾发生后产生的有害烟气和高温对消防员人身安全存在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屏障的隧道烟气处理与消防救援系统,该系统能够避免出现隧道口交通拥堵的问题,同时避免有害烟气及高温对消防员人身安全的威胁。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空气屏障的隧道烟气处理与消防救援系统包括烟气处理系统、消防系统及救援系统;
[0006]烟气处理系统包括一号伸缩杆、风机、二号管、风管、固定于隧道顶部的导轨,在导轨上设置有滑轮,滑轮的下端与一号伸缩杆的上端相接,一号伸缩杆的下端与风机尾端的滑槽相接,风管与风机的尾端通过第一支架连接,风管内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一号滤网、二号滤网及三号滤网,一号滤网上设置有一号管,隧道的顶部安装有三号管,三号管通过二号管与雾化器相连通,雾化器的喷嘴位于风机的排气口内;
[0007]消防系统包括消防器、调向杆、四号管、五号管以及与导轨滑动连接的二号伸缩杆,二号伸缩杆的下端通过调向杆与消防器连接,消防器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支架,消防器的喷头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消防器的尾端通过四号管及五号管与三号管相接;
[0008]救援系统包括与导轨滑动连接的底座,底座的下端设置有缆索。
[0009]风管的前侧及后侧之间通过套口螺纹连接。
[0010]一号滤网、二号滤网及三号滤网的网孔孔径依次变小。
[0011]一号滤网的中部设置有转轴,其中,转轴与一号滤网之间通过扣锁相连接。
[0012]二号滤网及三号滤网的表面附有多层烟气过滤催化膜。
[0013]风管外侧的底部设置有回收器。
[0014]风机内部的前端及尾端分别安装有一号监测器及二号监测器,风机的底部安装有
一号摄像头。
[0015]二号伸缩杆的顶端安装有二号摄像头。
[0016]消防器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喷头喷射方向的转向杆。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空气屏障的隧道烟气处理与消防救援系统在具体操作时,采用悬吊的方式在隧道的顶部安装烟气处理系统、消防系统及救援系统,其中,通过烟气处理系统抽取隧道内的烟气,通过消防系统对隧道内进行消防作业,通过救援系统进行救援作业,弥补人工消防时效性较慢的缺点,能够快速将火灾产生的烟气隔绝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烟气的扩散,有效降低火灾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固体颗粒物含量,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外部氧气进入火灾区,有助于隧道1灭火。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救援系统为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了快速救援的生命通道,可以快速将被救援人员带离危险区,避免火灾发生后人员拥挤踩踏对行动不便人员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逃离火灾最佳时机。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一号滤网的结构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图。
[0023]其中,1为隧道、2为风管、3为一号滤网、4为转轴、5为扣锁、6为一号管、7为二号滤网、8为三号滤网、9为风机、10为第一支架、11为排气口、12为一号伸缩杆、13为导轨、14为滑轮、15

1为一号监测器、15

2为二号监测器、16为回收器、17为套口、18为一号摄像头、19为喷嘴、20为雾化器、21为滑槽、22为二号管、23为三号管、24为转向杆、25为消防器、26为喷头、27为第二支架、28为调向杆、29为二号伸缩杆、30为二号摄像头、31为四号管、32为五号管、33为车辆、34为排气管、35为缆索、36为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概念。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0026]参考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空气屏障的隧道烟气处理与消防救援系统包括烟气处理系统、消防系统及救援系统;
[0027]烟气处理系统包括固定于隧道1顶部的导轨13,在导轨13上设置有滑轮14,滑轮14的下端与一号伸缩杆12的上端相接,一号伸缩杆12的下端与风机9尾端的滑槽21相接,一号伸缩杆12通过伸缩运动调节风机9的竖向高度,一号伸缩杆12的底端能够在所述滑槽21内移动及旋转,以改变风机9的方位。风管2与风机9的尾端通过第一支架10连接,风管2的前侧及后侧之间通过套口17螺纹连接,可拆卸更换。风管2内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一号滤网3、二号滤网7及三号滤网8,其中,一号滤网3、二号滤网7及三号滤网8的网孔孔径依次变小,其中,一号滤网3的中部设置有转轴4,其中,转轴4与一号滤网3之间通过扣锁5相连接,一号滤网3上设置有一号管6,在工作时,通过控制转轴4旋转及扣锁5的开关,以清除附着在一号滤网3的污染物,同时一号管6连接外部供水管,以润湿一号滤网3,熄灭可能通过一号滤网3的明火。二号滤网7及三号滤网8的表面附有多层烟气过滤催化膜,风管2外侧的底部设置有回收器16,对于最外层失效的过滤催化膜通过回收器16自动回收。风机9内前端及尾端分别安装有一号监测器15

1及二号监测器15

2,用于监测风机9内不同位置气体的温度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空气屏障的隧道烟气处理与消防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处理系统、消防系统及救援系统;烟气处理系统包括一号伸缩杆(12)、风机(9)、二号管(22)、风管(2)、固定于隧道(1)顶部的导轨(13),在导轨(13)上设置有滑轮(14),滑轮(14)的下端与一号伸缩杆(12)的上端相接,一号伸缩杆(12)的下端与风机(9)尾端的滑槽(21)相接,风管(2)与风机(9)的尾端通过第一支架(10)连接,风管(2)内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一号滤网(3)、二号滤网(7)及三号滤网(8),一号滤网(3)上设置有一号管(6),隧道(1)的顶部安装有三号管(23),三号管(23)通过二号管(22)与雾化器(20)相连通,雾化器(20)的喷嘴(19)位于风机(9)的排气口(11)内;消防系统包括消防器(25)、调向杆(28)、四号管(31)、五号管(32)以及与导轨(13)滑动连接的二号伸缩杆(29),二号伸缩杆(29)的下端通过调向杆(28)与消防器(25)连接,消防器(25)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支架(27),消防器(25)的喷头(26)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27)上,消防器(25)的尾端通过四号管(31)及五号管(32)与三号管(23)相接;救援系统包括与导轨(13)滑动连接的底座(36),底座(36)的下端设置有缆索(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气屏障的隧道烟气处理与消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存贞宋少贤何磊简鹏程马慧旭陈祥炼彭勃谢远勇高越山刘畅航
申请(专利权)人:朱存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