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既有建筑承载加固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施工流程:S1、开坑;S2、入坑;S3、排水;S4、浇筑地基;S5、加装加固件;S6、灌注混凝土,上述施工流程中所使用到的加固件包括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建筑物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加固件以及支撑机构,首先支撑柱为建筑提高了支撑效果,另外移动板与铆钉抵紧初始浇筑坑内壁,实现对建筑物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撑,通过设置排水槽,施工前将初始浇筑坑内的积水抽出,能够提高加固件的支撑效果,实现对建筑物进行更好的加固。实现对建筑物进行更好的加固。实现对建筑物进行更好的加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建筑承载加固的施工流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既有建筑加固
,尤其涉及既有建筑承载加固的施工流程。
技术介绍
[0002]既有建筑,指的是已经存在的建筑物,随着既有建筑物的逐年增加,老旧建筑物装修、改造等项目越来越多,建筑物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保证既有建筑的使用安全,在既有建筑物的装修、改造前都需要减小安全检测,并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承载加固,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较长后,都会出现一定的下沉情况。
[0003]现有技术中,为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能,往往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承载加固,传统的承载加固的方式大多为在建筑物与地基之间装配支撑装置,但是传统的支撑装置依旧在建筑物与地基之间建立,这就导致了地基不断的下沉后,建筑物依旧会出现下沉的情况发生,因此这样的加固方式效果较差,无法彻底解决建筑物下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既有建筑承载加固的施工流程,通过设置加固件以及支撑机构,首先支撑柱为建筑提高了支撑效果,另外移动板与铆钉抵紧初始浇筑坑内壁,也能够为建筑物提供有效的支撑,实现对建筑物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撑,通过设置排水槽,施工前将初始浇筑坑内的积水抽出,能够提高加固件的支撑效果,实现对建筑物进行更好的加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既有建筑承载加固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施工流程:
[0007]S1、开坑,在靠近建筑物边缘开设坑体,使坑体与初始浇筑坑连通;
[0008]S2、入坑,工作人员由坑体进入初始浇筑坑;
[0009]S3、排水,在初始浇筑坑处开设排水槽,利用水泵将初始浇筑坑内的积水抽出;
[0010]S4、浇筑地基,在初始浇筑坑底部开设地基坑,向地基坑内浇筑混凝土地基;
[0011]S5、加装加固件,利用加固件,使混凝土地基与建筑物连接,对建筑物进行支撑;
[0012]S6、灌注混凝土,将混凝土灌入坑体与排水槽内,对排水槽与坑体进行封堵;
[0013]上述施工流程中所使用到的加固件包括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建筑物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上端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端固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三固定块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多个所述转动板的端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
[0015]优选地,两个所述移动块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靠近初始浇筑坑内壁的一端均设置有多个铆钉,多个所述铆钉呈等间距设置。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柱穿过通孔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初始浇筑坑的底部通过地脚螺栓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板与建筑物的下端通过地脚螺栓固定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的下端,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混凝土地基的上端。
[0019]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材质为高强度钢,且所述支撑柱的表面喷涂有防锈蚀涂料。
[0020]优选地,所述坑体内浇筑第一混凝土层,所述排水槽内浇筑有第二混凝土层。
[002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0022]1、通过设置加固件以及支撑机构,将加固件以及支撑装置安装在混凝土地基与建筑物之间,当建筑物下沉时,第二固定板会随着建筑下移而下移,第二固定板的下移带动支撑柱下移,使得支撑柱在通孔内滑动,此时的第一固定板相对于支撑柱是静止不动的,第二固定板下移的过程中,带动第二固定块下移,推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的转动带动移动块向初始浇筑坑内壁处移动,带动移动板以及铆钉向初始浇筑坑内壁移动,使得铆钉插入初始浇筑坑内壁上,首先支撑柱为建筑提高了支撑效果,另外移动板与铆钉抵紧初始浇筑坑内壁,也能够为建筑物提供有效的支撑,从而实现对建筑物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撑,提高承载加固的效果。
[0023]2、通过设置排水槽,由于初始浇筑坑内积水,会导致初始浇筑坑内的地基变得松软,因此初始浇筑坑内的积水为建筑物下沉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施工前通过排水槽将初始浇筑坑内的积水抽出,能够提高加固件的支撑效果,从而实现对建筑物进行更好的加固。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既有建筑承载加固的施工流程的加固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0026]图3为图1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
[0027]图4为图1中的C处结构放大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既有建筑承载加固的施工流程图。
[0029]图中:1初始浇筑坑、2地基坑、3混凝土地基、4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支撑柱、7坑体、8第一混凝土层、9排水槽、10第二混凝土层、11转动板、12移动板、13铆钉、14第一固定块、15移动块、16地脚螺栓、17第二固定块、18通孔、19第三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31]参照图1
‑
5,既有建筑承载加固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施工流程:
[0032]S1、开坑,在靠近建筑物边缘开设坑体7,使坑体7与初始浇筑坑1连通;
[0033]S2、入坑,工作人员由坑体7进入初始浇筑坑1;
[0034]S3、排水,在初始浇筑坑1处开设排水槽9,利用水泵将初始浇筑坑1内的积水抽出;
[0035]S4、浇筑地基,在初始浇筑坑1底部开设地基坑2,向地基坑2内浇筑混凝土地基3;
[0036]S5、加装加固件,利用加固件,使混凝土地基3与建筑物连接,对建筑物进行支撑;
[0037]S6、灌注混凝土,将混凝土灌入坑体7与排水槽9内,对排水槽9与坑体7进行封堵;
[0038]上述施工流程中所使用到的加固件包括第一固定板4与第二固定板5,第一固定板4与第二固定板5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第一固定板4上设置有通孔18,支撑柱6穿过通孔18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4与初始浇筑坑1的底部通过地脚螺栓16连接,第二固定板5与建筑物的下端通过地脚螺栓16固定连接,支撑柱6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5的下端,支撑柱6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混凝土地基3的上端,支撑柱6的材质为高强度钢,且支撑柱6的表面喷涂有防锈蚀涂料,由于初始浇筑坑1内湿度较大,防锈蚀涂料能够避免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既有建筑承载加固的施工流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流程:S1、开坑,在靠近建筑物边缘开设坑体(7),使坑体(7)与初始浇筑坑(1)连通;S2、入坑,工作人员由坑体(7)进入初始浇筑坑(1);S3、排水,在初始浇筑坑(1)处开设排水槽(9),利用水泵将初始浇筑坑(1)内的积水抽出;S4、浇筑地基,在初始浇筑坑(1)底部开设地基坑(2),向地基坑(2)内浇筑混凝土地基(3);S5、加装加固件,利用加固件,使混凝土地基(3)与建筑物连接,对建筑物进行支撑;S6、灌注混凝土,将混凝土灌入坑体(7)与排水槽(9)内,对排水槽(9)与坑体(7)进行封堵;上述施工流程中所使用到的加固件包括第一固定板(4)与第二固定板(5),所述第一固定板(4)与第二固定板(5)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所述第一固定板(4)与第二固定板(5)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建筑物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承载加固的施工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4)上端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固定块(19),所述第二固定板(5)的下端固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块(17),两个所述第三固定块(19)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17)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1),多个所述转动板(11)的端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银淮,夏彬斌,宋萍,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锦坤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