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695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及其生产工艺,属于陶砾石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及其生产工艺,包括陶砾石材料主体,陶砾石材料主体由下列按百分比计的原材料制成:无机胶凝材料、矿物外加剂以及骨料,然后采用以下其它材料,按无机胶凝材料与矿物外加剂的总质量计算,具体如下:改性外加剂的掺量为无机胶凝材料与矿物外加剂总质量的0.15%,水的掺量为无机胶凝材料与矿物外加剂总质量的36%,炭黑的掺量为无机胶凝材料与矿物外加剂总质量的1.2%,改性外加剂采用引气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工艺使用陶砾石材料混合装置实现,搅拌筒内部设有混合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的提高搅拌的均匀度,降低配置原料的难度,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砾石材料加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陶砾也可称之为陶粒,是一种在回转窑中经发泡生产的轻骨料,它具有球状的外形,表面光滑而坚硬,内部呈蜂窝状,有密度小、热导率低、强度高的特点,在利用石材对建筑物表面进行装饰的施工中,因为生产陶粒的原料很多,陶粒的品种也很多,故颜色也就很多,所以工作人员有时会制备出特殊的陶砾石材料来进行建筑立面的装饰工作。
[0003]经检索,公开号为CN104003678B的专利公开了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及其生产工艺,该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由如下原材料混合搅拌反应生成:无机胶凝材料、矿物外加剂、骨料、改性外加剂和水,其中各原材料的含量如下,无机胶凝材料占总质量的25%

50%、矿物外加剂占总质量的0%

10%,骨料占总质量的45%

70%,改性外加剂的掺量为无机胶凝材料与矿物外加剂总质量的0%

3%,水的掺量为无机胶凝材料与矿物外加剂总质量的25%

60%。
[0004]现有的陶砾石材料其中各种原料的量都是以百分比形式体现,故而工作人员在配置原料时就需要往复的称重比对,极其的费时费力,再者,现有的搅拌装置多是通过混匀轴来搅匀,虽然通过提高转速能提高混匀效果,但原料添水后部分会粘附在设备内壁上,而这些粘附的原料又难以在简单的搅动下就脱离设备内壁,这将造成混合充分度降低的问题,进而使得产出材料的配比精度受到影响,鉴于此,我们提出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及其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生产工艺,包括陶砾石材料主体,所述陶砾石材料主体由下列按百分比计的原材料制成:无机胶凝材料、矿物外加剂以及骨料,然后采用以下其它材料,按无机胶凝材料与矿物外加剂的总质量计算,具体如下:改性外加剂的掺量为无机胶凝材料与矿物外加剂总质量的0.15%,水的掺量为无机胶凝材料与矿物外加剂总质量的36%,炭黑的掺量为无机胶凝材料与矿物外加剂总质量的1.2%,改性外加剂采用引气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所述工艺使用陶砾石材料混合装置实现,所述陶砾石材料混合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顶面开设有多个原料槽,所述原料槽底面开设有贯通口,所述贯通口内部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外壁呈对称结构开设有两个出料槽,所述盒体下方设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左壁相对于盒体下方的位置贯穿设有入料板,所述盒体下部相对于多个所述转动
柱中部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轴心,所述轴心右端贯穿搅拌筒内壁延伸至外部并对称固设有两个拨板,所述搅拌筒右壁相对于轴心的位置固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右壁相对于拨板上下两侧的位置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槽,所述圆槽内侧壁通过压缩弹簧固设有限位块,所述搅拌筒前壁中部嵌设有玻璃板,所述搅拌筒底面前端固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两侧开口端均连接有导管,所述搅拌筒底面后部固设有支撑板,所述搅拌筒内部设有混合组件。
[0009]优选地,所述原料槽呈上大下小的梯形柱结构设置,多个所述贯通口由左至右呈2:3:4:5:28:58比例设置,所述贯通口为三分之二圆柱结构,所述转动柱与贯通口内部转动配合,所述出料槽均为半径大小相等的扇形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盒体嵌设于搅拌筒上部,所述入料板呈倾斜结构设置,所述入料板为U型结构,所述轴心与多个所述转动柱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轴心两侧端部分别与搅拌筒两侧内壁转动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拨板左右侧壁外侧端均呈凹面结构,所述轴心与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拨板左壁内侧端与固定座右壁滑动接触,所述限位块呈半球体结构设置,所述限位块与圆槽滑动配合。
[0012]优选地,所述玻璃板为弧形结构,所述玻璃板内外侧壁分别与搅拌筒内外侧壁平齐,位于上侧的所述导管贯穿搅拌筒底面延伸至搅拌筒内部,所述搅拌筒内侧底面呈以位于上侧的所述导管为中心的凹面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混合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上端与盒体底面间隙配合,所述转轴下端贯穿搅拌筒内侧底面延伸至外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转轴与搅拌筒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机顶面与搅拌筒底面连接固定,所述转轴外壁上方套设有内环,所述内环呈四分之三环状结构,所述内环外侧方设有外环,所述外环横截面为内小外大的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外环内壁与内环外壁之间呈四分之三环形等间距结构固设有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呈倾斜结构设置。
[0014]优选地,所述外环左侧内壁中部通过连接杆固设有滑块,所述转轴外壁相对于滑块的位置开设有环形曲线槽,所述滑块与环形曲线槽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杆中部贯穿设有导杆,所述导杆为T型结构,所述导杆下端与搅拌筒内侧底面连接固定,所述连接杆上相对于导杆的位置开设有杆槽,所述导杆与杆槽滑动配合,所述内环与外环之间呈环形等间距结构设有多个固定轴,所述外环内壁相对于固定轴外侧端的位置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为T型结构。
[0015]优选地,所述固定轴外侧端延伸至转动槽内部并与转动槽转动配合,所述固定轴外壁外侧端与转动槽内壁之间固设有卷簧,所述固定轴外壁内侧端呈环形等间距结构均匀固设有多个搅拌棒,位于同侧的多个所述搅拌棒长度大小由内之外依次增长,所述固定轴外壁外侧部套设有套筒,所述固定轴外壁相对于套筒内部的位置绕设有金属软绳,所述金属软绳内侧端与固定轴外壁连接固定,所述金属软绳上侧端部贯穿套筒内壁延伸至外部并盒体底面连接固定,所述金属软绳与套筒滑动连接。
[0016]所述的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将石膏、石灰石粉、矿渣、硅灰石粉、铝酸盐水泥以及天然河沙从左至右分别添入多个贯通口中,继而工作人员便可从右侧拨动拨板,多个限位块会先行被拨板挤入到圆槽内部,待拨板转过圆槽位置后,其又会在压缩弹簧的回弹力下弹出,经由这样的结构便可
实现对拨板带动轴心转动的角度进行限制,使工作人员能更加便捷的控制每次转动均为180度,如此位于贯通口中的转动柱也会同步进行180度的转动,将之位于上侧的出料槽转动至下方,此前位于上侧的出料槽中会积满原料槽内部漏入的原料,待其转动到下方后,出料槽里的原料就会落入到搅拌筒内部,因多个出料槽的半径相同,而其又在贯通口的尺寸设置影响下形成了2:3:4:5:28:58的比例,故而便无需工作人员费力称重也能快速完成原料的配置;
[0018]S2、在工作人员将按计量好的除改性外加剂外的所有固态原材料加入搅拌筒内部后,便可利用电动机带动转轴转动,在转轴的转动中会通过环形曲线槽挤压球型的滑块发生位移,随即在导杆与杆槽的滑动配合下,滑块便会经由连接杆带动外环发生上下移动,与此同时外环内侧方用连接板固设有的内环以及转动槽中转动连接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生产工艺,包括陶砾石材料主体,所述陶砾石材料主体由下列按百分比计的原材料制成:无机胶凝材料(铝酸盐水泥28%,石膏2%)、矿物外加剂(石灰石粉3%,矿渣4%)以及骨料(天然河沙58%,硅灰石粉5%),然后采用以下其它材料,按无机胶凝材料与矿物外加剂的总质量计算,具体如下:改性外加剂的掺量为无机胶凝材料与矿物外加剂总质量的0.15%,水的掺量为无机胶凝材料与矿物外加剂总质量的36%,炭黑的掺量为无机胶凝材料与矿物外加剂总质量的1.2%,改性外加剂采用引气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使用陶砾石材料混合装置实现,所述陶砾石材料混合装置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顶面开设有多个原料槽(2),所述原料槽(2)底面开设有贯通口(3),所述贯通口(3)内部设有转动柱(4),所述转动柱(4)外壁呈对称结构开设有两个出料槽(5),所述盒体(1)下方设有搅拌筒(6),所述搅拌筒(6)左壁相对于盒体(1)下方的位置贯穿设有入料板(7),所述盒体(1)下部相对于多个所述转动柱(4)中部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轴心(8),所述轴心(8)右端贯穿搅拌筒(6)内壁延伸至外部并对称固设有两个拨板(9),所述搅拌筒(6)右壁相对于轴心(8)的位置固设有固定座(10),所述固定座(10)右壁相对于拨板(9)上下两侧的位置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槽(11),所述圆槽(11)内侧壁通过压缩弹簧(12)固设有限位块(13),所述搅拌筒(6)前壁中部嵌设有玻璃板(14),所述搅拌筒(6)底面前端固设有阀门(15),所述阀门(15)两侧开口端均连接有导管(16),所述搅拌筒(6)底面后部固设有支撑板(17),所述搅拌筒(6)内部设有混合组件(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槽(2)呈上大下小的梯形柱结构设置,多个所述贯通口(3)由左至右呈2:3:4:5:28:58比例设置,所述贯通口(3)为三分之二圆柱结构,所述转动柱(4)与贯通口(3)内部转动配合,所述出料槽(5)均为半径大小相等的扇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嵌设于搅拌筒(6)上部,所述入料板(7)呈倾斜结构设置,所述入料板(7)为U型结构,所述轴心(8)与多个所述转动柱(4)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轴心(8)两侧端部分别与搅拌筒(6)两侧内壁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板(9)左右侧壁外侧端均呈凹面结构,所述轴心(8)与固定座(10)转动连接,所述拨板(9)左壁内侧端与固定座(10)右壁滑动接触,所述限位块(13)呈半球体结构设置,所述限位块(13)与圆槽(11)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14)为弧形结构,所述玻璃板(14)内外侧壁分别与搅拌筒(6)内外侧壁平齐,位于上侧的所述导管(16)贯穿搅拌筒(6)底面延伸至搅拌筒(6)内部,所述搅拌筒(6)内侧底面呈以位于上侧的所述导管(16)为中心的凹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18)包括转轴(19),所述转轴(19)上端与盒体(1)底面间隙配合,所述转轴(19)下端贯穿搅拌筒(6)内侧底面延伸至外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电动机(20),所述转轴(19)与搅拌筒(6)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机(20)顶面与搅拌筒(6)底面连接固定,所述转轴(19)外壁上方套设有内环(21),所述内环(21)呈四分之三环状结构,所述内环(21)外侧方设有外环(22),所述外环(22)横截面为内小外大的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外环(22)内壁与内环(21)外壁之间呈四
分之三环形等间距结构固设有多个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呈倾斜结构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22)左侧内壁中部通过连接杆(24)固设有滑块(25),所述转轴(19)外壁相对于滑块(25)的位置开设有环形曲线槽(26),所述滑块(25)与环形曲线槽(26)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杆(24)中部贯穿设有导杆(27),所述导杆(27)为T型结构,所述导杆(27)下端与搅拌筒(6)内侧底面连接固定,所述连接杆(24)上相对于导杆(27)的位置开设有杆槽(28),所述导杆(27)与杆槽(28)滑动配合,所述内环(21)与外环(22)之间呈环形等间距结构设有多个固定轴(29),所述外环(22)内壁相对于固定轴(29)外侧端的位置开设有转动槽(30),所述转动槽(30)为T型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物立面用陶砾石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29)外侧端延伸至转动槽(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益东罗燕云林益龙黄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幸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