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越地震断裂带高速铁路易修复路基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645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越地震断裂带高速铁路易修复路基的施工方法,原地面进行清表、整平;采用挤密桩加固基底,形成挤密桩加固区;路基本体、基床底层的土石方填筑,采用A、B组填料进行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两侧路肩各加宽0.5~1m作为断裂带沉落台,以满足地震断裂带位移沉降要求;在填筑完成的基床底层顶面加铺一层高强三向加筋格栅;在加铺了一层高强三向加筋格栅的基床底层顶面上进行堆载预压土方的填筑,进行沉降观测、评估,卸载堆载预压土方,填筑基床表层;修理坡面后采用防裂柔性生态锚喷防护设施进行边坡防护,形成柔性防裂生态护坡。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确保过跨越地震断裂带高速铁路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基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基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越地震断裂带高速铁路易修复路基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速铁路填方路基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跨越地震断裂带高速铁路易修复路基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我国比较出名的断裂带有四川龙门山断裂带、云南小江断裂带、普渡河断裂等。在该地区修建铁路,填方大于6m往往采用桥梁方案通过,但在穿越断裂带的情况下,由于桥梁方案的修复周期比较长、修复费用比较大,往往采用路基方案通过。
[0003]某高速铁路为我国国内350km/h的无砟轨道干线高速铁路,技术标准高,修建时需穿越寻甸盆地东缘

小新街盆地西缘活动断裂,该活动断裂属小江断裂东支断裂带,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全新世晚期以来水平滑动速率3.8~7.5mm/a,断层带宽约400m,断层附近岩体破碎,牵引构造发育。线路穿越该断裂带经过桥路方案比选后确定采用易于修复的路基形式通过断层带。在该种地质条件下修建路堤将存在地基易液化、路基边坡易开裂及工后沉降过大等一系列问题。
[0004]采用常规的普通路基施工方案,无法满足路基的地基液化、填方路基边坡开裂及工后沉降过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越地震断裂带高速铁路易修复路基的施工方法,可确保过跨越地震断裂带高速铁路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越地震断裂带高速铁路易修复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S1,原地面进行清表、整平;
[0009]步骤S2,地基加固;
[0010]采用挤密桩加固基底,形成挤密桩加固区;
[0011]步骤S3,路基本体、基床底层的土石方填筑;
[0012]地基处理施工完毕并检测合格后,采用A、B组填料进行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殊性,两侧路肩各加宽0.5~1m作为断裂带沉落台,以满足地震断裂带位移沉降要求;同时为确保路堤施工质量采用重型碾压机压实,为防止基床开裂,在填筑完成的基床底层顶面加铺一层高强三向加筋格栅;
[0013]步骤S4,在加铺了一层高强三向加筋格栅的基床底层顶面上填筑堆载预压土方,进行沉降观测、工后沉降评估,评估合格后卸载堆载预压土方,填筑基床表层;
[0014]步骤S5,边坡防护;
[0015]为防止刚性圬工开裂,修理坡面后采用防裂柔性生态锚喷防护设施进行边坡防护,形成柔性防裂生态护坡。
[0016]作为优选,步骤S2中,挤密桩加固施工流程为:原地面处理

测量放样

挤密桩钻机就位

钻进至设计深度

停钻

泵送混合料

均匀提钻至桩顶

成桩,钻机移位至下一个桩位

铺设垫层

碾压密实

质量检验;
[0017]挤密桩加固施工方案为:为防止地基液化同时满足路堤的地基承载力要求,对地震液化土基底采用挤密桩加固,正方形布置,桩径0.5m,桩间距1.6~2.0m,挤密桩的深度穿透地震液化土层及软土层,到达硬土层上,桩顶铺设0.6m碎石垫层夹二层高强双向土工格栅。
[0018]作为优选,步骤S3中,路基本体、基床底层的土石方填筑的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

分层填筑

摊铺晾晒

含水量测试

表面整平、重型碾压机碾压

压实质量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

基床底层顶面加铺一层高强三向加筋格栅。
[0019]作为优选,步骤S3中,路基本体、基床底层的土石方填筑采用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方法施工;填筑虚铺厚度30cm,采用重型碾压机械进行碾压密实,压实顺序应按照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碾压合格后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进行下一层施工;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后,铺设一层高强三向加筋格栅,高强三向加筋格栅垂直线路走向铺设;为了使高强三向加筋格栅纵、横向均处于受拉状态,在路基边坡、相邻两幅高强三向加筋格栅缝合处采用U型钉固定于地面,确保高强三向加筋格栅张紧不产生褶皱。
[0020]作为优选,步骤S4的施工顺序为:设置沉降观测桩

铺设防污土工布

逐级加载逐级碾压,直至填至设计高度

沉降观测、工后沉降评估

评估合格后对堆载预压土方进行分层卸载

基床表层填筑

上部轨道结构施工。
[0021]作为优选,步骤S4中,在断裂带沉落台外侧设置沉降观测桩,用以后续对堆载效果进行评估;在基床底层顶面加铺的一层高强三向加筋格栅上铺设一层防污土工布,以利于预压均匀、堆载土方卸载,防止路堤被污染;填筑堆载预压土方过程中第一层填筑土采用轻型机具摊铺后压实,以免压破防污土工布;堆载预压荷载分级逐渐施加,确保每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预压土填筑每层厚度不大于0.4m,填筑完成后采用中型碾压机具压实;堆载预压土方填筑横断面边坡坡率为1:1,纵向边坡坡率非桥台尾端为1:5、桥台尾为1:0.5,填筑完成后将防污土工布回折于堆载预压土方顶面每侧宽度不小于2.5m,并用土压紧固定。
[0022]通过沉降观测桩进行沉降观测,并进行工后沉降评估,评估合格后对堆载预压土方进行分层卸载,卸载完成后撤掉防污土工布,然后在基床底层顶面上进行基床表层填筑和上部轨道结构施工。
[0023]作为优选,步骤S5的施工流程为:测量放线

坡面平整、清理

挂镀锌三维网

锚杆加固

喷播改良土面板层

喷播植被建群层

喷播微生物层

覆盖无纺土工布及养护

工程效果标准化检验

完善排水设施。
[0024]作为优选,步骤S5中,根据设计方案分段放样,确定路基边坡坡率、边坡上、下线,使用钉型锚杆固定三维网,锚杆沿网孔最上缘垂直钉入边坡;改良土面板层采用土壤及含粘结剂、保水剂、营养土、化肥的改良材质,采用喷播的方式喷播于三维网之上,厚度不小于8cm;在改良土面板层之上喷播植被建群,喷播厚度不小于3cm,植被生长前期以草本植物建
群,建群草本植物覆盖度要达到90%以上,起到对改良土面板的防护作用,提高抗冲刷性;在植被建群层施工完毕后进行微生物菌剂喷洒,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在养护过程中会在改良土面板层和植被建群层中着床,分界有机质,有利于植物吸收和利用;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越地震断裂带高速铁路易修复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原地面进行清表、整平;步骤S2,地基加固;采用挤密桩加固基底,形成挤密桩加固区;步骤S3,路基本体、基床底层的土石方填筑;地基处理施工完毕并检测合格后,采用A、B组填料进行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两侧路肩各加宽0.5~1m作为断裂带沉落台,以满足地震断裂带位移沉降要求;在填筑完成的基床底层顶面加铺一层高强三向加筋格栅;步骤S4,在加铺了一层高强三向加筋格栅的基床底层顶面上填筑堆载预压土方,进行沉降观测、工后沉降评估,评估合格后卸载堆载预压土方,填筑基床表层;步骤S5,边坡防护;为防止刚性圬工开裂,修理坡面后采用防裂柔性生态锚喷防护设施进行边坡防护,形成柔性防裂生态护坡。2.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地震断裂带高速铁路易修复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挤密桩加固施工流程为:原地面处理

测量放样

挤密桩钻机就位

钻进至设计深度

停钻

泵送混合料

均匀提钻至桩顶

成桩,钻机移位至下一个桩位

铺设垫层

碾压密实

质量检验;挤密桩加固施工方案为:为防止地基液化同时满足路堤的地基承载力要求,对地震液化土基底采用挤密桩加固,正方形布置,桩径0.5m,桩间距1.6~2.0m,挤密桩的深度穿透地震液化土层及软土层,到达硬土层上,桩顶铺设0.6m碎石垫层夹二层高强双向土工格栅。3.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地震断裂带高速铁路易修复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路基本体、基床底层的土石方填筑的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

分层填筑

摊铺晾晒

含水量测试

表面整平、重型碾压机碾压

压实质量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

基床底层顶面加铺一层高强三向加筋格栅。4.根椐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越地震断裂带高速铁路易修复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路基本体、基床底层的土石方填筑采用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方法施工;填筑虚铺厚度30cm,采用重型碾压机械进行碾压密实,压实顺序应按照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碾压合格后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进行下一层施工;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后,铺设一层高强三向加筋格栅,高强三向加筋格栅垂直线路走向铺设;为了使高强三向加筋格栅纵、横向均处于受拉状态,在路基边坡、相邻两幅高强三向加筋格栅缝合处采用U型钉固定于地面,确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李红谍范俊怀张旭牛凤鸣袁博晖孟庆文于东彬王金香欧成章张翔马文军周凯邱磊聂廷立石晓旺徐文龙马欢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