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三环类PRMT5抑制剂的晶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601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化学领域,涉及取代三环类PRMT5抑制剂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具体涉及式(I)的(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代三环类PRMT5抑制剂的晶型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化学领域,具体涉及(R)
‑7’‑
((2

乙酰基
‑2‑
氮杂螺[3.3]庚
‑6‑
基)氨基)
‑2’‑
(3

(3,4

二氢异喹啉

2(1H)

基)
‑2‑
羟丙基)
‑2’
,3
’‑
二氢
‑1’
H

螺[环丙烷

1,4
’‑
[2,6]萘啶]‑1’‑
酮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技术介绍

[0002]DNA的修饰在触发细胞生长和发育的不同阶段的基因表达程序中起着核心作用,其中精氨酸甲基化在细胞进程中担任重要角色,包括信号传导,转录,RNA加工,DNA重组和修复。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s)通过将甲基从S

腺苷甲硫氨酸(SAM)转移到精氨酸的胍氮来催化特定精氨酸残基的甲基化,根据催化精氨酸甲基化方式的不同可将PRMTs分为三类:I型(PRMT1,2,3,4,6和8)催化单甲基化和不对称二甲基化,II型(PRMT5和PRMT9)催化单甲基化和对称二甲基化,而III型(PRMT7)仅进行单甲基化。
[0003]其中,PRMT5与甲基转移酶复合体蛋白50(MEP50)特异性结合,可以对称甲基化组蛋白H3和H4,并调节特定靶基因组的转录。PRMT5催化的组蛋白H3精氨酸8(R8)和H4R3对称二甲基化已显示抑制几种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例如抑癌基因7(ST7),视网膜母细胞瘤(RB)肿瘤抑制基因家族和受体O型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TPROt)。
[0004]除了甲基化组蛋白的能力外,PRMT5还能够甲基化几种重要的转录因子,使其在细胞调节的过程发挥重要作用。PRMT5可以甲基化p53并改变其DNA结合活性,从而引发p53控制的基因表达程序的变化。PRMT5还显示甲基化N

MYC并改变其蛋白质稳定性以及增强其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致癌活性。PRMT5还可直接甲基化转录因子,包括E2F

1和NF

κB/p65,诱导其靶基因表达。PRMT5不仅可修饰核转录因子,还可甲基化细胞质蛋白如golgin,核糖体蛋白S10(RPS10)。因此,除了其直接调节其自身靶基因的能力之外,PRMT5还能够通过关键转录因子的对称甲基化间接影响全局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
[0005]大量研究已经证实PRMT5在不同类型和侵袭性的癌症中过度表达,包括B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转移性黑素瘤,神经母细胞瘤和成胶质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卵巢癌,鼻咽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和胃癌。目前研究表明PRMT5在控制细胞生长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其过表达促进细胞转化。
[0006]癌细胞中增强的PRMT5表达与其靶肿瘤抑制基因的转录沉默相关。PRMT5能够通过启动子组蛋白H3R8和H4R3的甲基化以及通过修饰包括E2F1和NF

kB/p65的关键转录因子的特定精氨酸残基引起全局染色质变化来促进癌细胞生长。PRMT5还会与程序性细胞死亡4(PDCD4)相互作用,使其在R110处变为甲基化并且在MCF

7细胞中丧失其肿瘤抑制活性。总的来说,PRMT5过表达可能使其与生长促进蛋白和肿瘤抑制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以有利于癌细胞生长,存活与转移。
[0007]综上所述,PRMT5抑制剂在治疗肿瘤等相关疾病方面有着明确的机制,有很大潜力可以成为肿瘤治疗领域新的治疗手段,因此,需要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PRMT5抑制剂以满足临床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了一种取代三环类PRMT5抑制剂,该抑制剂的化合物结构如下式(I)所示,化学名称为(R)
‑7’‑
((2

乙酰基
‑2‑
氮杂螺[3.3]庚
‑6‑
基)氨基)
‑2’‑
(3

(3,4

二氢异喹啉

2(1H)

基)
‑2‑
羟丙基)
‑2’
,3
’‑
二氢
‑1’
H

螺[环丙烷

1,4
’‑
[2,6]萘啶]‑1’‑
酮(以下简称“式(I)化合物”):
[0009][0010]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式(I)化合物或其水合物、溶剂合物或结晶对PRMT5表现出了显著的抑制活性,非常有希望成为PRMT5相关疾病的治疗剂。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药用活性化合物的晶型结构往往影响其化学稳定性、溶解度等性质,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寻找适合药用的晶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溶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高的取代三环类PRMT5抑制剂的晶型。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式(I)所示的(R)
‑7’‑
((2

乙酰基
‑2‑
氮杂螺[3.3]庚
‑6‑
基)氨基)
‑2’‑
(3

(3,4

二氢异喹啉

2(1H)

基)
‑2‑
羟丙基)
‑2’
,3
’‑
二氢
‑1’
H

螺[环丙烷

1,4
’‑
[2,6]萘啶]‑1’‑
酮晶型,
[0011][0012]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对式(I)化合物晶型进行了X

射线粉末衍射、差示扫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等检测。
[00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式(I)化合物晶型A的X

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参见图1,使用Cu

Ka辐射,以2θ角度表示X

射线粉末衍射图,其在约7.3
±
0.2、7.9
±
0.2、9.5
±
0.2、13.5
±
0.2、18.8
±
0.2处有特征峰。
[0014]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式(I)化合物晶型A的X

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在约7.3
±
0.2、7.9
±
0.2、9.5
±
0.2、13.5
±
0.2、18.8
±
0.27.3
±
0.2、7.9
±
0.2、9.5
±
0.2、13.5
±
0.2、18.8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
‑7’‑
((2

乙酰基
‑2‑
氮杂螺[3.3]庚
‑6‑
基)氨基)
‑2’‑
(3

(3,4

二氢异喹啉

2(1H)

基)
‑2‑
羟丙基)
‑2’
,3
’‑
二氢
‑1’
H

螺[环丙烷

1,4
’‑
[2,6]萘啶]
‑1’‑
酮晶型A,其特征是X

射线粉末衍射光谱用2θ角度表示在7.3
±
0.2、7.9
±
0.2、9.5
±
0.2、13.5
±
0.2、18.8
±
0.2处有特征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型A,其特征是X

射线粉末衍射光谱用2θ角度表示在7.3
±
0.2、7.9
±
0.2、9.5
±
0.2、13.5
±
0.2、18.8
±
0.2处有特征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型A,其特征是X

射线粉末衍射光谱用2θ角度表示在7.3
±
0.2、7.9
±
0.2、9.5
±
0.2、12.4
±
0.2、13.5
±
0.2、17.0
±
0.2、17.6
±
0.2、18.2
±
0.2、18.8
±
0.2、19.8
±
0.2、21.4
±
0.2、24.8
±
0.2、26.6
±
0.2处有特征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型A,其特征是X

射线粉末衍射光谱用2θ角度表示在7.3
±
0.2、7.9
±
0.2、9.5
±
0.2、11.2
±
0.2、12.4
±
0.2、13.5
±
0.2、14.5
±
0.2、17.0
±
0.2、17.6
±
0.2、18.2
±
0.2、18.8
±
0.2、19.8
±
0.2、21.4
±
0.2、22.6
±
0.2、23.21
±
0.2、23.9
±
0.2、24.8
±
0.2、26.6
±
0.2、27.1
±
0.2、28.3
±
0.2、29.8
±
0.2、30.1
±
0.2、31.0
±
0.2、34.2
±
0.2处有特征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型A,其具有基本上如图1所示的X

射线粉末衍射光谱。6.一种如权利要求1

5之任一项所述的(R)
‑7’‑
((2

乙酰基
‑2‑
氮杂螺[3.3]庚
‑6‑
基)氨基)
‑2’‑
(3

(3,4

二氢异喹啉

2(1H)

基)
‑2‑
羟丙基)
‑2’
,3
’‑
二氢
‑1’
H

螺[环丙烷

1,4
’‑
[2,6]萘啶]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建淋储刚符伟侯文忍赵立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