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597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包括基板、激光刻码机和胶带,胶带沿着基板的长度延伸方向水平的设置,基板正上方设置有激光刻码机,激光刻码机正对胶带表面设置;还包括安装板、平面移动机构和抽尘机构;基板上设置有竖直贯通的第一窗口,胶带水平的跨设在第一窗口一侧,的基本端面上;激光刻码机正对第一窗口处的胶带表面设置;安装板与基板平行且间隔设置,安装板上设置有竖直贯通的第二窗口,平面移动机构设置在安装板远离基板的一侧端面上,平面移动机构上设置有抽尘机构,抽尘机构穿过第二窗口且正对第一窗口设置;平面移动机构带动抽尘机构在第二窗口的竖直方向的投影区域内水平移动。影区域内水平移动。影区域内水平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芯刻码胶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芯刻码胶带表面刻制有由激光器刻制的二维码,该二维码具有可识别性,可应用在电芯制作过程中起到起始记录功能,形成产品追溯体系。电芯刻码胶带本身采用透明的OPP或者PET薄膜制成,现已广泛应用与对电芯终止部位的固定和绝缘保护。
[0003]在激光刻码机对电芯刻码胶带刻制时,会产生大量粉尘,如果不及时将粉尘进行处理,粉尘会落在设备或者电芯刻码胶带的表面,造成设备或者胶带表面脏污。现有的刻码抽尘设备的管路大多是固定的,吸尘范围有限,吸尘效果不够理想。
[0004]综上所述,提供一种能跟随激光刻码设备共同移动,提高二维码刻制时抽尘的范围和效果,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跟随刻制二维码路径随动吸尘的可移动抽尘装置。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包括基板(1)、激光刻码机(2)和胶带(3),胶带(3)沿着基板(1)的长度延伸方向水平的设置,基板(1)正上方设置有激光刻码机(2),激光刻码机(2)正对胶带(3)表面设置;还包括安装板(4)、平面移动机构(5)和抽尘机构(6);
[0007]基板(1)上设置有竖直贯通的第一窗口(100),胶带(3)水平的跨设在第一窗口(100)一侧,的基本端面上;激光刻码机(2)正对第一窗口(100)处的胶带(3)表面设置;
[0008]安装板(4)设置在基板(1)靠近地面的一侧,安装板(4)与基板(1)平行且间隔设置,安装板(4)上设置有竖直贯通的第二窗口(200),第二窗口(200)与第一窗口(100)在竖直方向贯通设置;
[0009]平面移动机构(5)设置在安装板(4)远离基板(1)的一侧端面上,平面移动机构(5)上设置有抽尘机构(6),抽尘机构(6)的一端与平面移动机构(5)固定连接,抽尘机构(6)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窗口(200)且正对第一窗口(100)设置;平面移动机构(5)带动抽尘机构(6)在第二窗口(200)的竖直方向的投影区域内水平移动。
[00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平面移动机构(5)包括第一平面驱动机构(51)、第二平面驱动机构(52)、若干位置感应器LS和PLC,第一平面驱动机构(51)包括两第一导轨和第一伺服电机,两第一导轨平行且间隔的设置在第二窗口(200)宽度方向的边缘,第二平面驱动机构(52)包括第二导轨和第二伺服电机;第二导轨的两端水平的跨设在两第一导轨上,抽尘机构(6)固定设置在第二导轨上;第一导轨或者第二导轨两端分别设置有位置感应器LS,各位置感应器LS的输出端分别与PLC的输入触点一一对应电性连接;PLC的输出触点分别与第一伺服电机或者第二伺服电机的线圈电性连接;抽尘机构(6)沿着第一导
轨的延伸方向或者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
[0011]优选的,平面移动机构(5)还包括第一接触器KM1、第二接触器KM2、第三接触器KM3和第四接触器KM4;PLC的输出触点分别与第一接触器KM1、第二接触器KM2、第三接触器KM3和第四接触器KM4的线圈电性连接;第一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与第二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均设置在第一伺服电机的电源线上,第一接触器KM1与第二接触器KM2择一使用,第一接触器KM1与第二接触器KM2驱动第一伺服电机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三接触器KM3的常开触点和第四接触器KM4的的常开触点均设置在第二伺服电机的电源线上,第三接触器KM3和第四接触器KM4择一使用,第三接触器KM3与第四接触器KM4驱动第二伺服电机的旋转方向相反。
[0012]优选的,还包括自锁机构,自锁机构包括运行开关SB1、复位开关SB2以及第六接触器KM6,运行开关SB1和复位开关SB2的按钮均设置在基板(1)的侧面;运行开关SB1和复位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PLC的不同的输入触点电性连接;第六接触器KM6的线圈与PLC的输出触点电性连接;运行开关SB1的第一常开触点与+24V电源电性连接,运行开关SB1的第二常开触点与复位开关SB2的第一常闭触点电性连接,复位开关SB2的第二常闭触点与第六接触器KM6的第一常开触点电性连接,第六接触器KM6的第二常开触点与0V电源电性连接;第六接触器KM6的第三常开触点还与+24V电源电性连接,第六接触器KM6的第四常开触点分别与运行开关SB1的第二常开触点和复位开关SB2的第一常闭触点电性连接;按下运行开关SB1,PLC使第六接触器KM6的线圈上电,第六接触器KM6的第一常开触点与第二常开触点吸合,第六接触器KM6的第三常开触点与第四常开触点吸合。
[0013]优选的,抽尘机构(6)包括锥形的管道、抽风机和第五接触器KM5;管道靠近安装板(4)一端的截面尺寸小于另一端的尺寸,第五接触器KM5的线圈与PLC的输出触点对应电性连接,第五接触器KM5的常开触点分别与抽风机的电压相电性连接。
[00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二窗口(200)的截面面积不小于第一窗口(100)的截面面积。
[0015]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基板(1)端部对称设置有若干导向柱(300),相邻的导向柱(300)间隔设置;导向柱(300)与胶带(3)的侧表面相抵持。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方案的抽尘机构可跟随激光刻码机做一定范围内的平面运动,将第一窗口范围内的粉尘及时的排出,避免现场粉尘堆积而造成物料污染的情形;
[0018](2)设置多个位置感应器LS结合接触器KM1、KM2、KM3和KM4在两个轴向的往复运动;抽尘机构的运动轨迹与激光刻码机刻制二维码四个顶点的顺序相似。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移除激光刻码机和胶带后的立体图;
[0022]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23]图4为图2的前视图;
[0024]图5为图2的仰视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的PLC的输入触点的接线图;
[0026]图7为本技术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的PLC的输出触点的接线图;
[0027]图8为本技术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的平面移动机构、抽尘机构和自锁机构的接线图;
[0028]图9为本技术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的电源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包括基板(1)、激光刻码机(2)和胶带(3),胶带(3)沿着基板(1)的长度延伸方向水平的设置,基板(1)正上方设置有激光刻码机(2),激光刻码机(2)正对胶带(3)表面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4)、平面移动机构(5)和抽尘机构(6);基板(1)上设置有竖直贯通的第一窗口(100),胶带(3)水平的跨设在第一窗口(100)一侧,的基本端面上;激光刻码机(2)正对第一窗口(100)处的胶带(3)表面设置;安装板(4)设置在基板(1)靠近地面的一侧,安装板(4)与基板(1)平行且间隔设置,安装板(4)上设置有竖直贯通的第二窗口(200),第二窗口(200)与第一窗口(100)在竖直方向贯通设置;平面移动机构(5)设置在安装板(4)远离基板(1)的一侧端面上,平面移动机构(5)上设置有抽尘机构(6),抽尘机构(6)的一端与平面移动机构(5)固定连接,抽尘机构(6)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窗口(200)且正对第一窗口(100)设置;平面移动机构(5)带动抽尘机构(6)在第二窗口(200)的竖直方向的投影区域内水平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移动机构(5)包括第一平面驱动机构(51)、第二平面驱动机构(52)、若干位置感应器LS和PLC,第一平面驱动机构(51)包括两第一导轨和第一伺服电机,两第一导轨平行且间隔的设置在第二窗口(200)宽度方向的边缘,第二平面驱动机构(52)包括第二导轨和第二伺服电机;第二导轨的两端水平的跨设在两第一导轨上,抽尘机构(6)固定设置在第二导轨上;第一导轨或者第二导轨两端分别设置有位置感应器LS,各位置感应器LS的输出端分别与PLC的输入触点一一对应电性连接;PLC的输出触点分别与第一伺服电机或者第二伺服电机的线圈电性连接;抽尘机构(6)沿着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或者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抽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平面移动机构(5)还包括第一接触器KM1、第二接触器KM2、第三接触器KM3和第四接触器KM4;PLC的输出触点分别与第一接触器KM1、第二接触器KM2、第三接触器KM3和第四接触器KM4的线圈电性连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波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