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线接头绕线装置,包括把手和旋扭杆,所述把手的左端内部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左端转动贯穿至把手的左侧并与旋扭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旋扭杆的左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旋扭杆的左端部位对称设置有凹形槽,且凹形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套。该电线接头绕线装置,能够方便快速的对电线接头处的线芯之间进行旋转缠绕拧紧,避免了以往还需要人们手动进行旋转缠绕的麻烦,非常省时省力,也避免了以往因长时间手动缠绕操作而容易造成手指磨破起茧的情况出现,且结构简单,便于人们使用。便于人们使用。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接头绕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绕线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电线接头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线中的导线连接是电工作业的一项基本工序,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序。导线连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线路能否安全可靠地长期运行。对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是:连接牢固可靠、接头电阻小、机械强度高、耐腐蚀耐氧化、电气绝缘性能好。
[0003]众所周知,电线在接线接头时都需要将绝缘层剥离,并通过漏出的线芯来进行接头缠绕的。然而,现有在对电线的线芯进行连接接头的过程中,大都需要人们手动来进行旋转缠绕的,长时间的绕线缠绕固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导致人手的疼痛,造成手指磨破起茧的情况出现,为了避免上述缺陷,我们提供了一种电线接头绕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线接头绕线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线接头绕线装置,包括把手和旋扭杆,所述把手的左端内部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左端转动贯穿至把手的左侧并与旋扭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旋扭杆的左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旋扭杆的左端部位对称设置有凹形槽,且凹形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套;
[0007]所述旋扭杆的左侧还设有用于对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进行夹持固定的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第一夹头远离第二夹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夹紧电机,且夹紧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贯穿于第一夹头并与第二夹头固定连接;第一线芯活动延伸至活动槽内,第二线芯活动贯穿于转动套;所述第一夹头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架,且活动架沿水平方向滑动安装于把手的顶部。
[0008]作为本技术中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活动架的底部右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把手的顶部设有滑槽,且滑块沿水平方向滑动安装于滑槽内。
[0009]作为本技术中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安装腔的左侧内壁上固定套接有轴承,且转轴转动安装于轴承上。
[0010]作为本技术中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旋扭杆的右端边缘滚动安装有多个滚珠,且滚珠的右侧与把手的左端滚动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中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联轴器,且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右端连接固定。
[0012]作为本技术中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活动架的右端设置有控制开关,把手的右端内部安装有电源,且电源和控制开关均与旋转电机电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中,通过夹紧电机输出端的收缩来带动第二夹头向第一夹头靠近,进而能够将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进行夹持固定;通过旋转电机工作来带动转轴以及旋扭杆旋转,进而可以对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进行旋转,最终将第一线芯与第二线芯相互旋转绕线缠绕拧紧在一起即可;
[0015]综上所述,该电线接头绕线装置,能够方便快速的对电线接头处的线芯之间进行旋转缠绕,避免了以往还需要人们手动进行旋转缠绕的麻烦,非常省时省力,也避免了以往因长时间手动缠绕操作而容易造成手指磨破起茧的情况出现,且结构简单,便于人们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线接头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夹头、夹紧电机、第二夹头之间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中:1、把手;101、安装腔;102、旋转电机;103、转轴;104、轴承;105、滚珠;106、联轴器;2、旋扭杆;201、活动槽;202、转动套;203、凹形槽;3、活动架;301、第一夹头;302、夹紧电机;303、第二夹头;4、控制开关;5、电源;6、第二线芯;7、第一线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
‑
3,一种电线接头绕线装置,包括把手1和旋扭杆2,所述把手1的左端内部设有安装腔101,安装腔101内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102,旋转电机1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03,且转轴103的左端转动贯穿至把手1的左侧并与旋扭杆2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旋扭杆2的左端开设有活动槽201;所述旋扭杆2的左端部位对称设置有凹形槽203,且凹形槽20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套202;
[0022]所述旋扭杆2的左侧还设有用于对第一线芯7和第二线芯6进行夹持固定的第一夹头301和第二夹头303,第一夹头301远离第二夹头30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夹紧电机302,且夹紧电机302的输出端活动贯穿于第一夹头301并与第二夹头303固定连接;第一线芯7活动延伸至活动槽201内,第二线芯6活动贯穿于转动套202;所述第一夹头301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架3,且活动架3沿水平方向滑动安装于把手1的顶部。
[0023]在本实例中,所述活动架3的底部右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把手1的顶部设有滑槽,且滑块沿水平方向滑动安装于滑槽内;所述安装腔101的左侧内壁上固定套接有轴承104,且转轴103转动安装于轴承104上。
[0024]在本实例中,所述旋扭杆2的右端边缘滚动安装有多个滚珠105,且滚珠105的右侧与把手1的左端滚动连接;所述旋转电机102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联轴器106,且旋转电机102的输出端固定通过联轴器106与转轴103的右端连接固定。
[0025]在本实例中,所述活动架3的右端设置有控制开关4,把手1的右端内部安装有电源5,且电源5和控制开关4均与旋转电机102电连接。
[0026]该电线接头绕线装置,在使用时,如图1所示,将两个电线去除绝缘层后的第一线
芯7插入至活动槽201内,而第二线芯6插入转动套202中,随后通过夹紧电机302输出端的收缩来带动第二夹头303向第一夹头301靠近,进而能够将第一线芯7和第二线芯6进行夹持固定;最后,再通过旋转电机102工作来带动转轴103以及旋扭杆2旋转,进而可以对第一线芯7和第二线芯6进行旋转,同时在旋转过程中也会使把手1和旋扭杆2相对右移,最终,可以将第一线芯7与第二线芯6相互旋转绕线缠绕拧紧在一起即可;这样本技术中,能够方便快速的对电线接头处的线芯之间进行旋转缠绕,避免了以往还需要人们手动进行旋转缠绕的麻烦,非常省时省力,也避免了以往因长时间手动缠绕操作而容易造成手指磨破起茧的情况出现,且结构简单,便于人们使用。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接头绕线装置,包括把手(1)和旋扭杆(2),其特征在于,把手(1)的左端内部设有安装腔(101),安装腔(101)内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102),旋转电机(1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03),且转轴(103)的左端转动贯穿至把手(1)的左侧并与旋扭杆(2)的右端固定连接;旋扭杆(2)的左端开设有活动槽(201);旋扭杆(2)的左端部位对称设置有凹形槽(203),且凹形槽(20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套(202);旋扭杆(2)的左侧还设有用于对第一线芯(7)和第二线芯(6)进行夹持固定的第一夹头(301)和第二夹头(303),第一夹头(301)远离第二夹头(30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夹紧电机(302),且夹紧电机(302)的输出端活动贯穿于第一夹头(301)并与第二夹头(303)固定连接;第一线芯(7)活动延伸至活动槽(201)内,第二线芯(6)活动贯穿于转动套(202);第一夹头(301)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架(3),且活动架(3)沿水平方向滑动安装于把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郑茂盛,赵亮,李齐,李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