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泵送管支撑用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85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泵送管支撑用托架,可以调节高度,适用性强,通过对混凝土泵送管的支撑从而防止混凝土泵送管刮碰到绑扎成型的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混凝土泵送管的支撑更加稳定,混凝土泵送管不会受力不平衡,防止出现堵管现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多个沿混凝土泵送管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杆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杆两端下方的等腰三角形支架,所述等腰三角形支架的顶角处与支撑杆固定连接,等腰三角形支架的两个底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高度调节座,所述高度调节座包括连接杆、连接板、底板、丝杆和与丝杆相配合的螺母,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转动套筒,转动套筒能在支撑杆上自由转动。转动套筒能在支撑杆上自由转动。转动套筒能在支撑杆上自由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泵送管支撑用托架


[0001]本技术涉及泵送混凝土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泵送管支撑用托架。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当一些建筑结构部分需要浇筑混凝土时,如建筑主体结构浇筑混凝土或地暖保护层浇筑混凝土,都会使用混凝土泵送管来输送混凝土。目前,在混凝土泵送时,通常是将混凝土泵送管直接放置在要浇筑的钢筋结构上,由于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会对泵送管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因此会导致泵送管在钢筋结构上移动,有时会刮碰到绑扎成型的钢筋,导致钢筋变形、移位等。也有在要浇筑的钢筋结构上放置汽车轮胎来对混凝土泵送管进行简单的支撑,由于汽车轮胎较软,支撑处受力不平衡,会使泵送管出现高低差,从而导致堵管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泵送管支撑用托架。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泵送管支撑用托架,包括多个沿混凝土泵送管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杆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杆两端下方的等腰三角形支架,所述等腰三角形支架的顶角处与支撑杆固定连接,等腰三角形支架的两个底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高度调节座,所述高度调节座包括连接杆、连接板、底板、丝杆和与丝杆相配合的螺母,所述底板设置在连接板的下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等腰三角形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母的通孔且螺母固定安装在该通孔中,所述丝杆穿设通过螺母后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转动套筒,转动套筒能在支撑杆上自由转动。
[0005]所述两个等腰三角形支架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等腰三角形支架的下部固定连接。
[0006]所述底板与连接板呈平行设置。
[0007]所述底板与丝杆呈垂直设置。
[0008]所述丝杆与连接杆呈垂直设置。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泵送管支撑用托架,可以调节高度,适用性强,通过对混凝土泵送管的支撑从而防止混凝土泵送管刮碰到绑扎成型的钢筋,本技术对混凝土泵送管的支撑更加稳定,混凝土泵送管不会受力不平衡,防止出现堵管现象。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13]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混凝土泵送管支撑用托架,包括多个沿混凝土泵送管1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支撑单元2,所述支撑单元2包括支撑杆201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杆201两端下方的等腰三角形支架202,所述等腰三角形支架202的顶角处与支撑杆201固定连接,等腰三角形支架202的两个底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高度调节座203,所述高度调节座203包括连接杆2031、连接板2032、底板2033、丝杆2034和与丝杆2034相配合的螺母2035,所述底板2033设置在连接板2032的下方,所述连接杆2031的一端与连接板203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等腰三角形支架20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03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母2035的通孔且螺母2035固定安装在该通孔中,所述丝杆2034穿设通过螺母2035后与底板203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01上套设有转动套筒204,转动套筒204能在支撑杆201上自由转动。
[0014]所述两个等腰三角形支架202之间设置有加强杆205,所述加强杆20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等腰三角形支架202的下部固定连接。加强杆205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0015]所述底板2033与连接板2032呈平行设置。所述底板2033与丝杆2034呈垂直设置。使得对等腰三角形支架202的支撑更加稳定。
[0016]所述丝杆2034与连接杆2031呈垂直设置。
[0017]本技术使用时,高度调节座203放置在用于承载要浇筑的钢筋结构的平台上,通过转动底板2033从而带动丝杆2034转动,从而使丝杆2034与螺母2035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进而调节转动套筒204的所在位置高度,使转动套筒204位置高于钢筋结构,然后将混凝土泵送管1放置在多个支撑单元2的转动套筒204上,混凝土泵送的冲击力,使得转动套筒204可以转动,从而大大减小冲击力对本技术支撑力的影响。
[0018]通过多个支撑单元2进行支撑,支撑处受力平衡,不会使泵送管出现高低差,不会出现堵管现象。
[0019]由于泵送管在钢筋结构上方,不与钢筋结构接触,不会刮碰到绑扎成型的钢筋,不会导致钢筋变形、移位。
[0020]上述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泵送管支撑用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混凝土泵送管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杆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杆两端下方的等腰三角形支架,所述等腰三角形支架的顶角处与支撑杆固定连接,等腰三角形支架的两个底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高度调节座,所述高度调节座包括连接杆、连接板、底板、丝杆和与丝杆相配合的螺母,所述底板设置在连接板的下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等腰三角形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母的通孔且螺母固定安装在该通孔中,所述丝杆穿设通过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胡鹏王瑞珏李庆鹤马振宇闫林芝董永峰夏新生吴昌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