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动力单元及其转换构件
[0001]本主题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单元,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该动力单元的转换构件。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地,会向内燃发动机等动力单元提供空气
‑
燃料混合物以用于燃烧,燃烧产生热能。燃烧过程产生的热能被转换成机械能,可以用来做一些机械功。通常地,燃烧过程使活塞等往复构件进行往复运动,而往复构件的往复运动通过曲轴等转换构件转化为旋转运动。上述动力单元用在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包括为两轮车或三轮车等机动车辆的运动提供原动力。因此,转换构件是动力单元的关键部件之一。
附图说明
[0003]参考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似的数字在整个附图中用来指代相似的特征和部件。
[0004]图1描绘了根据本主题实施例的示例性机动车辆100的右侧视图。
[0005]图2示出了根据本主题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的左侧视图。
[0006]图3示出了根据本主题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的截面图。
[0007]图4描绘了根据本主题实施例的转换构件的透视图。
[0008]图5(a)描绘了根据本主题实施例的具有选定部件的转换构件的局部分解图。
[0009]图5(b)描绘了根据本主题实施例的转换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0010]图6描绘了根据本主题实施例的转换构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0011]图7描绘了极坐标图,其描绘了根据本主题实施例的转换构件的相对于曲柄角度的不平衡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机动车辆(100),包括:动力单元(200),所述动力单元(200)包括:曲轴箱(204);气缸体(202),所述气缸体(202)安装至所述曲轴箱(204);往复构件(214),所述往复构件(214)在所述气缸体(202)内往复运动;和转换构件(300),所述转换构件(300)至少部分地由所述曲轴箱(204)围封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曲轴箱(204)内,所述往复构件(300)通过连杆(212)连接至所述转换构件(300),所述转换构件(300)包括:第一配重构件(310),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10)布置在所述连杆(212)的一侧上;和第二配重构件(330),所述第二配重构件(330)朝向所述连杆(212)的另一侧布置,所述第二配重构件(330)的第二横截面面积(CA2)小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19)的第一横截面面积(CA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100),其中,所述动力单元(200)的所述转换构件(300)在功能上连接至传动系统(240),所述传动系统(240)朝向所述曲轴箱(204)的第一横向侧(RH或LH)布置并由所述曲轴箱(204)支撑,并且所述第二配重构件(330)朝向所述第一横向侧(RH或LH)布置,并且所述第二配重构件(330)包括第二臂(332),所述第二臂(332)在功能上连接至所述传动系统(24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100),其中,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10)的第一横截面面积(CA1)在所述第二配重构件(330)的第二横截面面积(CA2)的1.2至1.6倍的范围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100),其中,所述第二配重构件(330)包括第一连接部分(334)和第一主体部分(336),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34)用于将所述第二配重构件(330)固定至所述连杆(212),所述第一主体部分(336)至少部分地在径向方向上远离所述连接部分(334)延伸,并且所述第一主体部分(336)包括弧形轮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100),其中,所述第二配重构件(330)包括远离连接部分(334)布置的第一部分(337)和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34)布置的第二部分(338),所述第一部分(337)和所述第二部分(338)布置在所述转换构件(300)的旋转轴线(C
‑
C
’
)的两侧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337)和所述第二部分(338)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的宽度(W21,W22),所述宽度(W21,W22)基本上大于剩余的第一主体部分(336)的宽度。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辆(100),其中,所述第一部分(337)包括覆盖第一角面积(γ1)的第一周边部分(PR4),并且所述第二部分(338)包括覆盖第二角面积(γ2)的第二周边部分(PR5),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角面积(γ1)基本上大于所述第二角面积(γ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100),其中,所述第二配重构件(330)包括第一径向侧(352)和第二径向侧(353),所述第一径向构件(352)和所述第二径向构件(353)具有径向外向端(254,355),所述径向外向端相对于基本上沿所述第一径向侧(352)和所述第二径向侧(353)穿过的径向线(R1,R2)成锐角。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辆(100),其中,所述第二配重构件(330)包括面向外的轴向侧(AS2),第二臂(332)从所述轴向侧(AS2)围绕轴线(C
‑
C
’
)延伸,并且所述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