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550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上颌骨矫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装置,包括树脂基托,所述树脂基托放置于口腔上颌,树脂基托的两侧分别由后往前依次对应第一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侧切牙和中切牙,该矫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树脂基托上的固位件、推动件、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和拉动件;所述固位件与所述中切牙匹配,所述推动件与所述侧切牙匹配,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一磨牙匹配,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二乳磨牙与第一乳磨牙的邻间隙或第一乳磨牙与乳尖牙的邻间隙匹配,所述拉动件位于所述乳尖牙的颊侧。该矫治装置解决了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装置固位差的情况。矫治装置固位差的情况。矫治装置固位差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上颌骨矫治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安氏Ⅲ类错牙合俗称“地包天”,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上下牙、牙弓和颌骨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在近远中方向上的异常。其临床主要特征是前牙反牙合和磨牙近中关系,同时可能伴有后牙反牙合。在面型上主要是以凹面型为主。若因上颌骨发育不足或后缩,则通常表现为面中份扁平、鼻唇角锐和上唇塌陷。若因下颌骨生长过度或前凸,则表现为颏部前突、下颌体长、下颌升支短、下颌角钝和下唇外翻。
[0003]安氏Ⅲ类错牙合对颜面美观、咀嚼功能及心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危害包括:
[0004](1)妨碍颌骨的发育:上颌发育不足或下颌发育过度从而导致颌骨关系异常;
[0005](2)咀嚼功能降低:上下前牙不能行使切割功能;
[0006](3)影响容貌妨碍美观:上颌发育欠佳,面中1/3凹陷,上唇塌陷,下颌前突畸形;
[0007](4)容易导致颞下颌关节的疾患;
[0008](5)对口腔和全身健康的危害:咬合创伤、龋、过度磨耗、和消化不良。
[0009]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若存在安氏Ⅲ类错牙合,首先需要进行诊断。对于以下颌过度生长或前凸为主的“地包天”,目前没有较好的方式可以对骨骼进行干预,通常是等到生长发育结束以后再行诊断。而对于以上颌发育不足或后缩为主的“地包天”,则可以采用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面罩式上颌前牵引矫治器和改良颏兜式上颌前牵引矫治器。但无论使用哪一种,其均需要配合使用上颌前牵引口内装置。
[0010]临床治疗中,对于上颌前牵引口内装置的固位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由于前牵引矫治器是牵引上颌骨,从而刺激上颌骨周围的骨缝生长,因此,一般初始前牵引力每侧应达到500g,在矫治器固位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加大力值至每侧1000g。上颌前牵引口内装置需要在较大力值的牵引下,牢固的位于口内,将力量传递至上颌骨。
[0011]上颌前牵引口内装置根据固位方式,可以分为可摘式和不可摘式。其中不可摘式口内装置虽然固位牢靠,但是不能摘下清洁。而由于前牵引矫治器通常佩戴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因此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口腔卫生健康状况影响较大。可摘式口内装置由于可以在饭后摘下清洁,因此,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口腔卫生维护较佳,符合维护口腔健康的理念。但是可摘式口内装置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固位较差,易发生脱落,从而使患者无法完成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装置。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
治装置,包括树脂基托,所述树脂基托放置于口腔上颌,树脂基托的两侧分别由后往前依次对应第一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侧切牙和中切牙,该矫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树脂基托上的固位件、推动件、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和拉动件;所述固位件与所述中切牙匹配,所述推动件与所述侧切牙匹配,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一磨牙匹配,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二乳磨牙与第一乳磨牙的邻间隙或第一乳磨牙与乳尖牙的邻间隙匹配,所述拉动件位于所述乳尖牙的颊侧;
[0014]所述固位件为大箭头卡,所述大箭头卡对两颗所述中切牙固位;
[0015]所述推动件为双曲舌簧,所述双曲舌簧对侧切牙矫治。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矫治装置由树脂基托、固位件、推动件、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和拉动件组成,其中大箭头卡能对两个中切牙所形成的整体进行固位,避免可摘式口内装置对前牙处固位效果差的情况;双曲舌簧可以同时解决部分患者侧切牙反牙合。
[0017]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大箭头卡远离树脂基托的一侧两端均设置有箭头部,所述大箭头卡的另一侧的两端呈弯折状,且其端部包埋在树脂基托内。
[0018]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曲舌簧远离树脂基托的一侧为弹簧部,所述弹簧部对侧切牙矫治,所述双曲舌簧的另一侧端部呈弯折状,且其端部包埋在树脂基托内。
[0019]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加强件为第一箭头卡,所述第一箭头卡设置在第一磨牙颊侧。
[0020]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箭头卡远离树脂基托的一侧两端部设置有箭头部,所述第一箭头卡的另一侧两端呈弯折状,且其端部包埋在树脂基托内。
[0021]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加强件为邻间钩,所述邻间钩可安插在乳尖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或第一乳磨牙与第二乳磨牙之间。
[0022]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邻间钩远离树脂基托的一侧端部为球状,所述邻间钩的另一侧端部呈弯折状,且其端部包埋在树脂基托内。
[0023]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动件为牵引钩,所述牵引钩设置在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及第一磨牙的颊侧。
[0024]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牵引钩的一侧端为弯曲状且其位于乳尖牙颊侧,用于挂皮圈,所述牵引钩的另一侧端部为弯折状,且位于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及第一磨牙的颊侧端部包埋在树脂基托内。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该矫治装置由树脂基托、固位件、推动件、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和拉动件组成,解决了可摘式口内装置固位差的情况,并且面框型上颌前牵引矫治器或改良颏兜型上颌前牵引矫治器通过皮圈与拉动件连接,并且采用交叉式挂法,使整个矫治装置在口腔上颌更稳固。
[0027](2)通过设置大箭头卡,可以牢固的抵抗面框型上颌前牵引矫治器或改良颏兜型上颌前牵引矫治器的牵引力,从而避免矫治装置脱位。
[0028](3)通过设置拉动件,在皮圈采用交叉式挂法时,能避免皮圈对口角黏膜的摩擦,从而避免溃疡的发生。
[0029](4)通过设置双曲舌簧,可以同时解决部分患者侧切牙反牙合。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树脂基托;11、第一磨牙;12、第二乳磨牙;13、第一乳磨牙;14、乳尖牙; 15、侧切牙;16、中切牙;2、固位件;3、推动件;4、第一加强件;5、第二加强件;6、拉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装置,包括树脂基托,所述树脂基托放置于口腔上颌,树脂基托的两侧分别由后往前依次对应第一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侧切牙和中切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树脂基托上的固位件、推动件、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和拉动件;所述固位件与所述中切牙匹配,所述推动件与所述侧切牙匹配,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一磨牙匹配,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二乳磨牙与第一乳磨牙的邻间隙或第一乳磨牙与乳尖牙的邻间隙匹配,所述拉动件位于所述乳尖牙的颊侧;所述固位件为大箭头卡,所述大箭头卡对两颗所述中切牙固位;所述推动件为双曲舌簧,所述双曲舌簧对侧切牙矫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箭头卡远离树脂基托的一侧两端均设置有箭头部,所述大箭头卡的另一侧的两端呈弯折状,且其端部包埋在树脂基托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曲舌簧远离树脂基托的一侧为弹簧部,所述弹簧部对侧切牙矫治,所述双曲舌簧的另一侧端部呈弯折状,且其端部包埋在树脂基托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为第一箭头卡,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筠李河钢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