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适配器,用于对接光纤连接器,包括适配器壳体。适配器壳体包括壁和接收光纤连接器的开口。光学对准轴线贯穿适配器壳体并穿过适配器壳体的开口。引导件设置在外壳体的壁上。引导件包括位于开口的内侧、面向开口并沿着横向于光学对准轴线的轴线延伸的凸轮表面。凸轮表面布置成用于接合沿着从光学对准轴线偏离的插入轴线插入开口中的光纤连接器,以在光纤连接器被进一步推入适配器壳体中而横越凸轮表面时驱动光纤连接器与光学对准轴线基本对准。本对准。本对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防尘件和定向引导件的光纤连接器
[0001]本公开总地涉及光纤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光纤适配器。
技术介绍
[0002]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对带宽的需求继续经历指数级增长。为了高效、经济地满足这一需求,数据中心必须以低损耗预算实现超高密度布线。光纤已经成为数据中心为满足数据量和传输速度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所使用的标准布线介质。光纤连接器需要能够快速安装,同时确保连接不会产生不当损耗,并且不会损坏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一个方面中,用于与具有外壳体的光纤连接器对接的光纤适配器包括适配器壳体,该适配器壳体包括壁和构造为接收光纤连接器外壳体的开口。光学对准轴线贯穿适配器壳体并穿过适配器壳体的开口。引导件位于外壳体的壁上。引导件包括位于适配器壳体开口的内侧、面向适配器壳体开口并沿着横向于光学对准轴线的轴线延伸的凸轮表面。凸轮表面构造并布置在适配器壳体中,用于接合沿着从光学对准轴线偏离的插入轴线插入适配器壳体开口的光纤连接器外壳体,以在光纤连接器横越凸轮表面被进一步推入适配器壳体中时驱动光纤连接器与光学对准轴线基本对准。
[0004]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对象和特征一部分将显而易见,一部分将在下文指出。
附图说明
[0005]图1是光纤连接器的局部侧视图;
[0006]图2是两个光纤连接器插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纤适配器中的局部透视图;
[0007]图3与图2相似,其中光纤适配器部分被切除以显示内部细节;
[0008]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09]图5是光纤适配器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其中光纤适配器部分被切除以显示内部细节;
[0010]图6是光纤适配器的纵向剖视图;
[0011]图7是光纤连接器以向上角度插入并与光纤适配器对准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0012]图8是光纤连接器附接到光纤适配器的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0013]图9是光纤连接器以向下角度插入光纤适配器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0014]图10是光纤适配器的防尘件的透视图;
[0015]图11是光纤适配器的局部透视图,其中其防尘件位于中间位置,并且光纤适配器部分被切除以显示内部细节;
[0016]图12是光纤适配器和插入光纤适配器中的光纤连接器的局部纵向剖面图,并且防尘件位于关闭位置;
[0017]图13是光纤连接器插入光纤适配器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其中防尘件位于关闭位
置,并且光纤适配器部分被切除以显示内部细节;
[0018]图14是光纤适配器的纵向剖面图,防尘件位于中间位置;
[0019]图15是光纤适配器的另一透视图,其中防尘件位于中间位置,并且光纤适配器部分被切除以显示内部细节;
[0020]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光纤适配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0021]图17是图16的光纤适配器的透视图,其中防尘件位于打开位置并且适配器部分被切除以显示内部细节;
[0022]图18是图16的光纤适配器的防尘件的透视图;
[0023]图19是图16的光纤适配器的局部纵向剖面图,示出了刚进入适配器的连接器;
[0024]图20是图16的光纤适配器的局部放大纵向剖面图,示出了光纤连接器以向下角度插入光纤适配器中;以及
[0025]图21是图16的光纤适配器的局部纵向剖面图,示出了与光纤适配器对准的光纤连接器。
[0026]对应的附图标记在整个附图中指代相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考图1,示例性的光纤连接器1(广义上,光纤设备)总体上以1表示。如本领域所知,光纤连接器1附接至光纤缆线(未示出)的端部,用于将光纤缆线的一条或多条光纤(未示出)连接到光纤设备。光纤连接器1包括外壳体2(例如,光纤连接器外壳体)、用于将光纤连接器固定到另一光纤设备(例如,光纤适配器)的闩锁3和用于与光纤设备形成光学连接的插芯4。光纤连接器1的其他构造也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
[0028]参考图2和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纤适配器(广义上,光纤设备)总体上以附图标记10表示。光纤适配器10构造为与诸如光纤连接器1的一个或多个光纤设备对接连接。例如,光纤适配器10可以将光纤连接器1与另一光纤设备(未示出),例如另一光纤连接器对接。光纤适配器10用于在光纤设备之间形成光纤连接。当光纤适配器10连接到其他光纤设备时,形成能够在光学通信网络中的不同光纤部件(例如,缆线、设备等)之间进行通信的光学连接(例如,光纤连接)。光纤适配器10的其他构造也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例如,代替光学连接或者除了光学连接之外,适配器可以形成电连接或其他类型的连接。如本文所使用并出于说明的目的,光纤连接器1将是光纤适配器10与之连接的示例性光纤设备。
[0029]适配器10构造成在其一端接收并附接至两个光纤连接器1。出于本描述的目的,适配器10的结构、部件和特征对于每个光纤连接器1总体上是相同的。因此,本文关于一个光纤连接器描述适配器10的结构、部件和特征,并应当理解适配器的这些结构、部件和特征对于适配器构造为连接到的每个光纤连接器1可重复。因此,适配器10可以构造为连接到更多或更少的光纤连接器1,例如一个、三个、四个等光纤连接器。
[0030]参考图2
‑
6,适配器10包括适配器壳体12。适配器壳体12包括壁,例如外壁(未单独标出)。适配器壳体12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内壁14,其大体上将连接到适配器10的相邻光纤连接器1隔开。在适配器10构造为仅连接到一个光纤连接器1的单一连接构造(未示出)中,适配器壳体12可以不包括内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壁可以被移除或在内壁上具有开口,以便内壁不隔开接收相应光纤连接器1的腔体18。适配器壳体12包括开口16(例如,适配
器壳体开口),该开口16构造为接收光纤连接器1(具体地,光纤连接器的外壳体2)。适配器壳体12包括与开口16连通的腔体18,该开口16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接收光纤连接器1。适配器10包括贯穿适配器壳体12的光学对准轴线OAA。光学对准轴线OAA穿过适配器壳体12的开口16。光学对准轴线OAA也穿过适配器壳体12的腔体18。适配器10包括位于适配器壳体12内部(例如,在腔体18中)的对准套筒20。对准套筒20构造为当连接器插入适配器10以形成(例如,促进形成)光学连接时接收光纤连接器1的插芯4。对准套筒20与光学对准轴线OAA同轴。
[0031]适配器10包括一个或多个引导件22(例如,一个或多个第一引导件)。引导件22将光纤连接器1定位在适配器壳体12内。引导件22构造成在光纤连接器插入适配器10中时将光纤连接器1与适配器壳体12的光学对准轴线OAA对准。具体地,引导件22构造为将光纤连接器1的插芯4与适配器10的对准套筒20对准,之后插芯4与对准套筒接合。此外,引导件22可以构造为保持光纤连接器1与光学对准轴线OAA对准。光纤连接器1和适配器10之间的连接可能导致插入损耗和/或连接器因未对准而卡在适配器中。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纤适配器,用于对接具有外壳体的光纤连接器,所述光纤适配器包括:适配器壳体,所述适配器壳体包括壁和开口,所述开口构造为接收所述光纤连接器外壳体;光学对准轴线,所述光学对准轴线贯穿所述适配器壳体并穿过所述适配器壳体的所述开口;以及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在所述外壳体的所述壁上,所述引导件包括凸轮表面,所述凸轮表面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开口的内侧、面向所述适配器壳体开口并沿着横向于所述光学对准轴线的轴线延伸,所述凸轮表面构造并布置在所述适配器壳体中,用于接合沿着从所述光学对准轴线偏离的插入轴线插入所述适配器壳体开口的所述光纤连接器外壳体,以在所述光纤连接器被进一步推入所述适配器壳体中而横越所述凸轮表面时驱动所述光纤连接器与所述光学对准轴线基本对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所述引导件还包括引导通道,所述引导通道的形状与所述光纤连接器的所述外壳体的形状一致,用于保持所述外壳体在所述适配器壳体内与所述光学对准轴线对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所述引导通道位于所述凸轮表面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所述引导通道具有包括斜面的横截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所述凸轮表面构成第一凸轮表面,并且所述引导通道构成第一引导通道,所述光纤适配器还包括第二凸轮表面和第二引导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所述第二凸轮表面和所述第二引导通道定位成用于相比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和所述第一引导表面接合所述光纤连接器外壳体的不同的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所述引导通道保持所述光纤连接器外壳体与所述光学对准轴线在约
±1°
以内对准。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适配器,还包括对准套筒,所述对准套筒在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内部,所述对准套筒与所述光学对准轴线同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适配器,还包括防尘件和弹簧,所述防尘件安装至所述适配器壳体,用于在所述防尘件覆盖所述适配器壳体中的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和所述防尘件不覆盖所述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弹簧将所述防尘件偏置至所述关闭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所述防尘件构造为在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入所述开口中时接合所述光纤连接器的所述外壳体,以克服所述弹簧的偏置将所述防尘件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所述防尘件具有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和中间部,所述防尘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定位成接合所述光纤连接器外壳体,以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敏明,高野一义,饭泉研治,
申请(专利权)人:扇港元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