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有雨水口海绵化改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234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06
一种现有雨水口海绵化改造结构,雨水口位于路边流水坡的尽头,雨水口背面为进水石,进水石两侧为路缘石,进水石和路缘石背面为下凹式绿化带,雨水口下方为雨水井井体,雨水井井体下部设置连接管;雨水口的前面和两侧面开挖截流槽,截流槽两端尽头与路缘石相接处,路缘石开设缺口使得截流槽与下凹式绿化带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路面雨水进行收集后流入绿化带泥土,达到蓄存雨水的效果,最终达到海绵化改造的目的,有效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热岛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有雨水口海绵化改造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排水设施
,具体为一种现有雨水口海绵化改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蓄存的雨水在炎热天气下蒸发吸热,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0003]现有城市老城区在多年以前的规划中,雨水下水系统并未考虑海绵城市理念,其功能仅仅在于将城市路面的雨水从雨水井排放到污水处理厂或者排放到河道内,并没有考虑将其收集蓄存,如何在原有道路条件下,增加雨水蓄存能力,对其进行合理化改造,是城市排水系统设计者的一个现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现有雨水口海绵化改造结构,可对路面雨水进行收集后流入绿化带泥土,达到蓄存雨水的效果,最终达到海绵化改造的目的,有效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现有雨水口海绵化改造结构,雨水口位于路边流水坡的尽头,雨水口背面为进水石,进水石两侧为路缘石,进水石和路缘石背面为下凹式绿化带,雨水口下方为雨水井井体,雨水井井体下部设置连接管;雨水口的前面和两侧面开挖截流槽,截流槽两端尽头与路缘石相接处,路缘石开设缺口使得截流槽与下凹式绿化带相连。
[0007]所述截流槽上方设置截流槽篦子。将雨水中的杂质过滤,以免杂质堵塞截流槽。
[0008]所述截流槽外边缘和底面设置角钢。角钢用于保护截流槽底部和侧面不易崩角损坏。
[0009]所述截流槽朝向下凹式绿化带的方向设置1%的倾斜度。引导雨水向绿化带导流。
[0010]所述井体底部为混凝土基础和砂砾石垫层。防止井体下沉。
[0011]所述雨水口篦子板下连接处设置承台。用于支撑截流槽篦子边缘部位。
[0012]本技术的优点:
[0013]1、本技术可对路面雨水进行收集后流入绿化带泥土,达到蓄存雨水的效果,最终达到海绵化改造的目的,有效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0014]2、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路面雨水口的改造,施工成本低,对现有路面不
造成不良影响,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进行改造。
[0015]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

A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B

B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的序号和部件名称为:1、雨水口;11、承台;2、路缘石;21、缺口;3、下凹式绿化带;41、连接管;42、井体;43、混凝土基础;44、砂砾石垫层;5、截流槽;51、截流槽篦子;52、角钢;6、进水石。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一种现有雨水口海绵化改造结构,雨水口1位于路边流水坡的尽头,雨水口背面为进水石6,进水石6两侧为路缘石2,进水石6和路缘石2背面为下凹式绿化带3,雨水口1下方为雨水井井体42,雨水井井体42下部设置连接管41;雨水口1的前面和两侧面开挖截流槽5,截流槽5两端尽头与路缘石2相接处,路缘石2开设缺口21使得截流槽5与下凹式绿化带3相连;
[0022]所述截流槽5上方设置截流槽篦子51;
[0023]所述截流槽5外边缘和底面设置角钢52;
[0024]所述截流槽5朝向下凹式绿化带的方向设置1%的倾斜度;
[0025]所述井体42底部为混凝土基础43和砂砾石垫层44;
[0026]所述雨水口1篦子板下连接处设置承台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有雨水口海绵化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雨水口(1)位于路边流水坡的尽头,雨水口背面为进水石(6),进水石(6)两侧为路缘石(2),进水石(6)和路缘石(2)背面为下凹式绿化带(3),雨水口(1)下方为雨水井井体(42),雨水井井体(42)下部设置连接管(41);雨水口(1)的前面和两侧面开挖截流槽(5),截流槽(5)两端尽头与路缘石(2)相接处,路缘石(2)开设缺口(21)使得截流槽(5)与下凹式绿化带(3)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现有雨水口海绵化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杰谭福官黄俊荣孔鑫铭何浅韦存利
申请(专利权)人: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