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反坡虹吸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514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反坡虹吸排水系统,包括:集水池,集水池位于隧道内,集水池与多个集水沟相连通;排水池,排水池设置在隧道外,排水池用于收集集水池内排出的水;虹吸管组件,虹吸管组件的进水端延伸至集水池内,虹吸管组件的出水端位于排水池内;注水排气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集水池和排水池之间设置注水排气组件和虹吸管组件,注水排气组件用于让虹吸管组件内形成负压,即在虹吸管组件内产生负压,让集水池内的水通过虹吸管组件排入排水池内。即利用虹吸原理将隧道积水自动快速排出,并且能源消耗低,满足了反坡隧道排水需求。也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接力排水能源消耗大的缺点。符合节能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符合节能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符合节能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反坡虹吸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反坡虹吸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隧道作为一种较为铁路交通建设常见的形式,由于经过地形区的复杂性,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隧道涌水的现象,使铁路隧道施工的进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反坡施工为向洞内施工前进方向为下坡,洞内水向工作面汇集,需要及时抽排,以防止施工掌子面水积聚过深,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和危及隧道施工的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影响正常的施工生产。反坡排水多采用机械排水,设置多级泵站接力排水,工作面积水采用移动式水泵抽至就近固定泵站或临时泵站内,其余已施工地段隧道渗(涌)水经隧道内侧沟自然汇积到临时泵站内或固定泵站水池内,由泵站上工作泵将积水经排水管路抽排至上一级排水泵站内,如此由排水泵站接力将洞内积水抽排至洞外,经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放,这种接力排水方式,能源消耗大,操作麻烦,而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接力排水能源消耗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隧道反坡虹吸排水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隧道反坡虹吸排水系统,包括:
[0006]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位于隧道内,所述集水池与多个集水沟相连通;
[0007]排水池,所述排水池设置在隧道外,所述排水池用于收集所述集水池内排出的水;
[0008]虹吸管组件,所述虹吸管组件的进水端延伸至所述集水池内,所述虹吸管组件的出水端位于所述排水池内;r/>[0009]注水排气组件,所述注水排气组件设置在所述虹吸管组件上,所述注水排气组件用于让虹吸管组件的管道内形成负压。
[0010]可选的,所述虹吸管组件包括:
[0011]第一虹吸管,所述第一虹吸管的进水端位于所述集水池内;
[0012]第二虹吸管,所述第二虹吸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虹吸管的排水端相连;
[0013]第三虹吸管,所述第三虹吸管的进水端通过一三通管与所述第二虹吸管的排水端相连;
[0014]第四虹吸管,所述第四虹吸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三虹吸管的排水端相连,且所述第四虹吸管的排水端位于所述排水池内;
[0015]其中,所述三通管与所述注水排气组件相连通。
[0016]可选的,
[0017]所述第一虹吸管和第二虹吸管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第一虹吸管和所述第二虹吸管为直角管;
[0018]所述第三虹吸管和第四虹吸管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第三虹吸管和所述第四虹吸管为直角管。
[0019]可选的,所述第二虹吸管与第三虹吸管通过三通管的水平两端接口相连;所述注水排气组件包括:
[0020]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接口相连且连通;
[0021]偏心半球阀,所述偏心半球阀连接在所述注水管的另一端;
[0022]复合式排气阀,所述复合式排气阀与所述注水管相连且连通。
[0023]可选的,还设置有:
[0024]止回阀,所述止回阀排水端与所述第一虹吸管的进水端相连;
[0025]多层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止回阀的进水端。
[0026]可选的,所述止回阀为旋启式止回阀。
[0027]可选的,所述第四虹吸管的排水端处设置有截水阀。
[0028]可选的,所述排水池的池深高度高于所述集水池的池深高度。
[00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0]通过在集水池和排水池之间设置注水排气组件和虹吸管组件,注水排气组件用于让虹吸管组件内形成负压,即在虹吸管组件内产生负压,让集水池内的水通过虹吸管组件排入排水池内。即利用虹吸原理将隧道积水自动快速排出,并且能源消耗低,满足了反坡隧道排水需求。也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接力排水能源消耗大的缺点。符合节能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隧道反坡虹吸排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俯视方向);
[00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隧道反坡虹吸排水系统的虹吸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标记如下所示:
[0034]1、集水池;11、滤网;12、止回阀;
[0035]2、虹吸管组件;21、第一虹吸管;22、第二虹吸管;23、第三虹吸管;24、第四虹吸管;
[0036]3、注水排气组件;31、三通管;32、复合式排气阀;33、注水管;34、偏心半球阀;
[0037]4、排水池;41、截水阀;
[0038]5、集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2]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3]实施例
[0044]参照图1

2,一种隧道反坡虹吸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通过将隧道中所需排水通过集水沟5集中排放至一处,然后利用虹吸原理将水排出隧道内,避免了需要设置多组排水泵站接力将洞内积水抽排至洞外,极大的节约能源,同时操作起来简便、且排水效率高。
[0045]具体的,所述排水系统包括:集水池1、排水池4、注水排气组件3和虹吸管组件2。所述集水池1位于隧道内,所述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反坡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位于隧道内,所述集水池与多个集水沟相连通;排水池,所述排水池设置在隧道外,所述排水池用于收集所述集水池内排出的水;虹吸管组件,所述虹吸管组件的进水端延伸至所述集水池内,所述虹吸管组件的出水端位于所述排水池内;注水排气组件,所述注水排气组件设置在所述虹吸管组件上,所述注水排气组件用于让虹吸管组件的管道内形成负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反坡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组件包括:第一虹吸管,所述第一虹吸管的进水端位于所述集水池内;第二虹吸管,所述第二虹吸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虹吸管的排水端相连;第三虹吸管,所述第三虹吸管的进水端通过一三通管与所述第二虹吸管的排水端相连;第四虹吸管,所述第四虹吸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三虹吸管的排水端相连,且所述第四虹吸管的排水端位于所述排水池内;其中,所述三通管与所述注水排气组件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反坡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虹吸管和第二虹吸管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第一虹吸管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希文常蓉程鸿渐谢江波谭力文刘春江王丽娟甘仁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