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油污分离结构,包括过滤机构和分离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用于把废液中的油进行过滤,所述分离机构用于把经分离后的废液进行水油分离后分别输出至外界;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分离容器和过度容器,所述过度容器位于所述分离容器与所述分离机构之间,所述分离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过滤孔,废液经过滤孔进行分离后进入所述过度容器;所述过度容器的底部设置有传输口,所述传输口用于把废液自所述过度容器传输至所述分离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过滤机构先对废水进行过滤,然后再把经过滤后的废水进行油污分离,结构更为紧凑。结构更为紧凑。结构更为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污分离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是指一种油污分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废水处理环节中,需要把废水中的油污与水进行分离以后,再把水进行回收以及按照一定配比进行混合。而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油污分离结构通常仅能够把油污与水进行分离,水内的固体杂质则只能够通过另一专门的设备实现过滤,导致工艺复杂,从而增加了成本以及降低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油污分离结构,能实现过滤和油污分离的效果,结构更为紧凑。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污分离结构,包括过滤机构和分离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用于把废液中的油进行过滤,所述分离机构用于把经分离后的废液进行水油分离后分别输出至外界;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分离容器和过度容器,所述过度容器位于所述分离容器与所述分离机构之间,所述分离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过滤孔,废液经过滤孔进行分离后进入所述过度容器;所述过度容器的底部设置有传输口,所述传输口用于把废液自所述过度容器传输至所述分离机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容器安装于所述过度容器的一侧顶部,所述传输口位于所述过度容器的另一侧底部;所述过度容器的底部自一侧向另一侧高度逐渐降低。
[0007]进一步的,多个过滤孔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分离容器的底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分离容器、均设置于所述分离容器的隔离件以及遮挡件,所述遮挡件设置于所述隔离件的顶部,所述隔离件、所述遮挡件以及所述分离容器之间形成用于让水进入的进水间,所述隔离件设置有冒水孔,所述冒水孔位于所述进水间的正上方,所述分离容器设置有用于排出油污的出油口以及用于排出水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冒水孔对应设置。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件具有挡油件,所述挡油件设置于所述隔离件的顶部,所述分离容器、所述挡油件以及所述隔离件之间形成出水间,所述出水口为与所述出水间,所述冒水孔连通有冒水管,所述冒水管位于所述出水间内。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出油口设置有导油滑梯。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所处高度高于所述出油口所处高度。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过滤机构先对废水进行过滤,然后再把经过滤后的废水进行油污分离,结构更为紧凑。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过滤容器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过度容器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分离容器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分离容器的内部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过滤机构,2—分离机构,3—过滤容器,4—过度容器,20—进水间,21—分离容器,22—隔离件,23—遮挡件,24—挡油件,25—冒水孔,26—出油口,27—出水孔,28—出水间,29—导油滑梯,31—过滤孔,41—传输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0]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污分离结构,包括过滤机构1和分离机构2,所述过滤机构1用于把废液中的油进行过滤,所述分离机构2用于把经分离后的废液进行水油分离后分别输出至外界;所述过滤机构1包括分离容器21和过度容器4,所述过度容器4位于所述分离容器21与所述分离机构2之间,所述分离容器2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过滤孔31,废液经过滤孔31进行分离后进入所述过度容器4;所述过度容器4的底部设置有传输口41,所述传输口41用于把废液自所述过度容器4传输至所述分离机构2。
[0021]工作时,废水经外界的抽取机构被抽取至过滤容器3内,在重力作用下经过滤孔31而进入过度容器4,在废水经过过滤容器3时,废水中的固体杂质会被格挡在过滤容器3中,因此完成了过滤效果;而在废水进入过滤容器3后,废水会经传输口41落入分离机构2,并在分离机构2中因油污的密度低于水的密度而出现分层现象,从而达到了油污分离的效果。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容器21安装于所述过度容器4的一侧顶部,所述传输口41位于所述过度容器4的另一侧底部;所述过度容器4的底部自一侧向另一侧高度逐渐降低。即过度容器4的底部是倾斜的,以确保废水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流向输出口流去,避免水在过度容器4中滞留。
[0023]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过滤孔31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分离容器21的底部。保证废水流经过滤孔31的稳定,即让废水能够均匀地流入过度容器4内。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机构2包括分离容器21、均设置于所述分离容器21的隔离件22以及遮挡件23,所述遮挡件23设置于所述隔离件22的顶部,所述隔离件22、所述遮挡件23以及所述分离容器21之间形成进水间20,该进水间20用于让水进入而油污无法进入;所述隔离件22设置有冒水孔25,所述冒水孔25位于所述进水间20的正上方,所述分离容器21设置有用于排出油污的出油口26以及用于排出水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冒水孔25对应设置。
[0025]由于油污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因此油污始终位于水的顶部,因此在废水于过度容器4流动时,其油污必然在水的上方,因此在以对应的速率流入分离容器21后,废水的深度大于进水间20的高度时,油污就会被隔绝在进水间20外,而水则进入进水间20并经冒
水孔25蔓延至隔离件22的上方,以便于通过出水孔27后流向下一工序;而由于油污不能进入进水间20,因此油污会沿着出油口26而流向对应回收的容器内,已便于后续进行处理。
[0026]具体的,所述隔离件22具有挡油件24,所述挡油件24设置于所述隔离件22的顶部,所述分离容器21、所述挡油件24以及所述隔离件22之间形成出水间28,所述出水口为与所述出水间28,所述冒水孔25连通有冒水管,所述冒水管位于所述出水间28内。即水经冒水孔25后冒出至出水间28内,并在出水间28的水深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会从出水孔27流到外界,达到了出水效果。
[0027]具体的,所述出油口26设置有导油滑梯29。由于出油口26设置在分离容器21的一侧,因此为了避免油污沿着分离容器21的侧壁流动,本技术专门设置有导油滑梯29,让油污沿着导油滑梯29滑入对应的收集容器内进行收纳。
[0028]具体的,该出水孔27也可以设置一管状结构,便于后续结构与出水孔27连通而收集经油污分离后的水。
[0029]具体的,所述出水口所处高度高于所述出油口所处高度,结合挡油件24的配合,保证油污及时被导入而不会进入出水间28内,从而确保了油污分离的效果。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污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机构和分离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用于把废液中的油进行过滤,所述分离机构用于把经分离后的废液进行水油分离后分别输出至外界;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分离容器和过度容器,所述过度容器位于所述分离容器与所述分离机构之间,所述分离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过滤孔,废液经过滤孔进行分离后进入所述过度容器;所述过度容器的底部设置有传输口,所述传输口用于把废液自所述过度容器传输至所述分离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容器安装于所述过度容器的一侧顶部,所述传输口位于所述过度容器的另一侧底部;所述过度容器的底部自一侧向另一侧高度逐渐降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过滤孔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分离容器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少,张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凯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