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坦克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64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形坦克玩具,包括前车部、后车组件和炮塔部;所述前车部的两侧分别可转动地设有前履带部,两个前履带部的底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轮;所述后车组件包括两个后履带部,两个后履带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前车部的后端,且两个后履带部的底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有后轮;所述炮塔部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前车部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变形坦克玩具,其设计巧妙,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玩具造型,并且在变形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有很高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有很高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形坦克玩具


[0001]本技术涉及玩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形坦克玩具。

技术介绍

[0002]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儿童玩具产业的发展,如今各种款式不同、功能各异的儿童玩具不仅给儿童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乐趣,而且对于其早期的智力开发也是意义重大。玩具坦克作为比较热门的一类玩具,深受儿童的喜爱和追捧。
[0003]目前市面上的玩具坦克,大多采用单一的造型结构,使其只有摆件的功能,没有动态变形的过程,导致其趣味性和耐用性都不强,也无法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小朋友很容易失去玩耍的兴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形坦克玩具,其设计巧妙,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玩具造型,并且在变形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变形坦克玩具,包括前车部、后车组件和炮塔部;所述前车部的两侧分别可转动地设有前履带部,两个前履带部的底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轮;所述后车组件包括两个后履带部,两个后履带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前车部的后端,且两个后履带部的底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有后轮;所述炮塔部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前车部的顶部。
[000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两个前履带部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前车部的两侧,且两个前履带部分别通过一前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前车部的两侧。
[000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前车部的两侧分别对称地设有前通孔,两个前转动件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前通孔内,且两个前转动件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前限位块,两个前限位块分别用于限制两个前转动件脱离前车部;两个前履带部相对的一侧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前转动件的外端。
[000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两个前履带部分别包括机器手臂和前履带盖,两个机器手臂相对的一侧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前转动件的外端,两个前履带盖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机器手臂底部的一端,且两个前履带盖的另一端分别可拆卸地插接在两个机器手臂底部的另一端。
[00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两个机器手臂分别包括上臂件、下臂件和拳头件,且两个机器手臂的上臂件的相对一侧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前转动件的外端,两个下臂件的上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上臂件的下端,两个拳头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下臂件的下端。
[00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前车部包括前车基座以及翻转盖,所述翻转盖通过一翻转件可翻转地设置在前车基座的顶部;所述炮塔部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翻转盖的顶部。
[001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前车基座为前端开口的腔体结构,且前车基座的前端可翻转地设置有机器头部;所述翻转盖的后端通过所述翻转件可翻转地设置在前车基座的顶部后端,翻转盖的前端可盖合地覆盖于前车基座的前端开口处,且翻转盖的中部设有上通孔。
[001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炮塔部包括炮塔基座、主炮件和副炮件,所述炮塔基座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前车部的顶部,所述主炮件和副炮件分别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炮塔基座上。
[001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两个后履带部分别包括机器腿部、后履带座和后履带盖,两个机器腿部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前车部的后端,两个后履带座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机器腿部的另一端,两个后履带盖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后履带座上。
[001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两个后履带座分别设置有腿部容纳槽,且两个后履带座分别通过各自的腿部容纳槽盖合设置在两个机器腿部上;两个后履带座远离两个机器腿部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有脚掌支撑件。
[0016]本技术所述的变形坦克玩具,其设计巧妙,即可作为坦克车形态实现娱乐、玩耍、摆设等功能,通过变形操作可转换为机器人造型,具体通过前车部、前履带部、后履带部和炮塔部等部件之间的配合转动、插接、拆分或伸缩等操作变形为机器人的玩具形态,进而在玩具变形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另外,本技术的变形坦克玩具的结构新颖、外形美观,并且通过变形的动态效果使得玩具的可玩性得到提升,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0017]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变形坦克玩具的坦克造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变形坦克玩具的坦克造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变形坦克玩具的坦克造型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变形坦克玩具的机器人造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变形坦克玩具的机器人造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变形坦克玩具的机器人造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得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请参阅图1至图6,图1为本技术变形坦克玩具的坦克造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变形坦克玩具的坦克造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变形坦克玩具的坦克造型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变形坦克玩具的机器人造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变形坦克玩具的机器人造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变形坦克玩具的机器人造型的分解示意图。
[00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形坦克玩具,包括前车部10、后车组件和炮塔部40;所述前车部10的两侧分别可转动地设有前履带部20,两个前履带部20的底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轮21;所述后车组件包括两个后履带部30,两个后履带部30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前车部10的后端,且两个后履带部30的底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有后轮31;所述炮塔部40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前车部10的顶部。
[0028]可选地,所述两个前履带部20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前车部10的两侧,且两个前履带部20分别通过一前转动件5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前车部10的两侧。
[0029]具体地,所述前车部10的两侧分别对称地设有前通孔,两个前转动件50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前通孔内,且两个前转动件50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前限位块,两个前限位块分别用于限制两个前转动件50脱离前车部10;两个前履带部20相对的一侧分别可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坦克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部、后车组件和炮塔部;所述前车部的两侧分别可转动地设有前履带部,两个前履带部的底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轮;所述后车组件包括两个后履带部,两个后履带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前车部的后端,且两个后履带部的底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有后轮;所述炮塔部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前车部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坦克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前履带部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前车部的两侧,且两个前履带部分别通过一前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前车部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坦克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部的两侧分别对称地设有前通孔,两个前转动件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前通孔内,且两个前转动件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前限位块,两个前限位块分别用于限制两个前转动件脱离前车部;两个前履带部相对的一侧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前转动件的外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坦克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前履带部分别包括机器手臂和前履带盖,两个机器手臂相对的一侧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前转动件的外端,两个前履带盖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机器手臂底部的一端,且两个前履带盖的另一端分别可拆卸地插接在两个机器手臂底部的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坦克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机器手臂分别包括上臂件、下臂件和拳头件,且两个机器手臂的上臂件的相对一侧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前转动件的外端,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国华谢幼兰陈佳瑜杨晶晶黄俊李洁莹李宇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灵动创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