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458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其系统,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配置在下壳体后端的控制机构、配置在上壳体表面的面板组件、配置在下壳体内部的充气机构、配置在下壳体前端的连接组件和套筒机构;上下壳体卡合连接,控制机构与面板组件电气连接,控制机构与充气机构电气连接,充气机构通过连接组件与套筒机构连接;套筒机构包括包裹腿部、腰部、手臂的第一套筒组件、第二套筒组件和第三套筒组件,第一套筒组件、第二套筒组件和第三套筒组件分别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和配置在套筒内部的多个套筒气囊,套筒组件内部的套筒气囊相互独立且不连通。旨在解决现有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存在按摩模式单一,难以对特定点充放气控制的问题。控制的问题。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又名气压式循环促进仪或气压式肢体血液循环治疗仪,是国际公认的治疗肢体淋巴水肿、静脉回流不畅、促进血液循环、血液抗凝的仪器。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病肢进行循序加压,在加快静脉血液和淋巴组织液回流的过程中,可迅速地将淋巴液及静脉血液驱向肢体近心端,减低了肢端组织内压力,在气体排空的时间内,动脉供血迅速增强,这样就迅速改善肢体组织的供血供氧,并使代谢产物和炎性致痛物质得以清除;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缓解肢体水肿,预防偏瘫、截瘫及瘫痪等长期卧床或制动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解除肌肉疲劳、缓解疼痛等方面均有明显疗效。
[0003]现有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产品,主要由气泵、导气管及气囊套筒等结构组成,其通过气泵输出脉动气流,脉动气流经导气管给气囊套筒进行充气,并可根据事先设定好的高中低压力值,控制主机对套筒充气后,各气囊内形成一定的压力,当第一个气囊充气完后放气,然后第二个气囊充气后放气,继而第三个、第四个依次充气放气,循环按摩,按摩模式单一;且气囊套筒按摩部位不能选择关闭,压力和时间都是通过旋钮机械调节的,而套筒为大气囊结构,由于分组少、气囊大,可独立控制气囊的面积较大,从而变换按摩着力点的面积也较大,因此影响了按摩效果,也难以实现对特定点的充气或放气控制,因此不能适应特殊护理要求。
[0004]有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其系统,能有效解决现有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产品存在按摩模式单一,按摩效果差以及难以实现对特定点进行充气或放气控制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配置在所述下壳体后端的控制机构、配置在所述上壳体表面的面板组件、配置在所述下壳体内部的充气机构、配置在所述下壳体前端的连接组件以及套筒机构;
[0007]其中,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卡合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面板组件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充气机构电气连接,所述充气机构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套筒机构连接;
[0008]其中,所述套筒机构包括用于包裹腿部的第一套筒组件、用于包裹腰部的第二套筒组件以及用于包裹手臂的第三套筒组件,所述第一套筒组件包括第一套筒以及均匀配置在第一套筒内部的多个套筒气囊,所述第二套筒组件包括第二套筒以及均匀配置在第二套筒内部的多个套筒气囊,所述第三套筒组件包括第三套筒以及均匀配置在第三套筒内部的多个套筒气囊,所述充气机构配置为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每一所述套筒气囊的进气孔连
接,其中,所述套筒组件内部的每一所述套筒气囊相互独立且不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芯片以及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充气机构电气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为STC15W4K56S4。
[0011]优选地,所述电源组件包括降压模块以及电池,所述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套筒机构还包括压力感应组件,所述压力感应组件包括配置在所述第一套筒组件上的第一压力感应器,配置在所述第二套筒组件上的第二压力感应器,配置在所述第三套筒组件上的第三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压力感应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套筒气囊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充气机构包括配置在所述下壳体中心部的气泵、配置在所述下壳体左端的第一电磁阀组件以及配置在所述下壳体右端的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气泵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端电气连接,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配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前端的气嘴以及多个输气管,所述气嘴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每一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嘴的输出端连接,每一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筒气囊的进气孔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面板组件包括触摸按键驱动单元以及LED驱动单元,所述触摸按键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LED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0016]优选地,还包括2.4G无线遥控器,所述2.4G无线遥控器能够与所述控制机构进行无线通信。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系统,包括终端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所述终端与所述控制机构无线通信,用于发送与接收所述控制机构的数据。
[0018]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其系统,通过遥控或者面板按键发送指令给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对充气机构进行控制,充气机构产生的气体会通过连接组件传输至套筒机构,气囊充放气可对肢体进行按摩,从而解决现有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产品存在按摩模式单一,按摩效果差以及难以实现对特定点进行充气或放气控制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其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套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降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压力检测电路示意图。
[002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气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第一电磁阀组件和第二电磁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充气机构的电路示意图。
[0030]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LED驱动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0032]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触摸按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配置在所述下壳体后端的控制机构、配置在所述上壳体表面的面板组件、配置在所述下壳体内部的充气机构、配置在所述下壳体前端的连接组件以及套筒机构;其中,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卡合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面板组件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充气机构电气连接,所述充气机构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套筒机构连接;其中,所述套筒机构包括用于包裹腿部的第一套筒组件、用于包裹腰部的第二套筒组件以及用于包裹手臂的第三套筒组件,所述第一套筒组件包括第一套筒以及均匀配置在第一套筒内部的多个套筒气囊,所述第二套筒组件包括第二套筒以及均匀配置在第二套筒内部的多个套筒气囊,所述第三套筒组件包括第三套筒以及均匀配置在第三套筒内部的多个套筒气囊,所述充气机构配置为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每一所述套筒气囊的进气孔连接,其中,所述套筒组件内部的每一所述套筒气囊相互独立且不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芯片以及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充气机构电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为STC15W4K56S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降压模块以及电池,所述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电气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机构还包括压力感应组件,所述压力感应组件包括配置在所述第一套筒组件上的第一压力感应器,配置在所述第二套筒组件上的第二压力感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维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