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式主动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34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式主动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液压式主动悬架包括:减振器、共用通道、蓄能器模块及储液装置,减振器具有壳体、活塞及活塞杆,壳体适于与车轮或车桥连接,活塞位于壳体内且限定出减振器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壳体且适于与车身连接,储液装置及蓄能器模块均通过共用通道与下腔室连通,储液装置用于调节车辆的高度,蓄能器模块用于调节减振器的刚度和阻尼的至少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式主动悬架,有效地解决了车辆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可以减少连接管路的数量,使得整个液压式主动悬架结构紧凑,便于整车的空间设置。于整车的空间设置。于整车的空间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式主动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式主动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悬架是传递车身与车桥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装置,是汽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是影响汽车行驶性能的关键组成。悬架可传递路面反馈的作用力和力矩,衰减车轮的振动,缓和冲击,提高驾驶员的驾驶体验,使车辆获得理想的运动特性和稳定的行驶能力。相关技术的悬架大部分由弹簧、导向机构以及减振器等组成,减振器阻尼系数和弹簧刚度都为固定的,难以兼顾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液压式主动悬架,有效地解决了车辆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整个液压式主动悬架结构紧凑,便于整车的空间设置。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液压式主动悬架的车辆。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式主动悬架,用于车辆,包括:减振器、共用通道、蓄能器模块及储液装置,所述减振器具有壳体、活塞及活塞杆,所述壳体适于与车轮或车桥连接,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壳体内且限定出所述减振器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且适于与车身连接,所述储液装置及所述蓄能器模块均通过所述共用通道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储液装置用于调节所述车辆的高度,所述蓄能器模块用于调节所述减振器的刚度和阻尼的至少一个。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式主动悬架,可以调整车身的高度,在不损害车辆舒适性的前提下,可以提高车辆的操作稳定性,有效地解决了车辆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之间的矛盾,还可以调节刚度和阻尼,使得设有该液压式主动悬架的车辆的行驶更加平稳。又由于储液装置与下腔室之间的流路和蓄能器模块与下腔室之间的流路重合,即,调节车身高度的管路与调节刚度和阻尼的管路重合,从而可以减少连接管路的数量,使得整个液压式主动悬架结构紧凑,便于整车的空间设置。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用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共用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储液装置连通,所述共用通道设置有模块连接处,所述模块连接处位于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且用于连通所述蓄能器模块。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用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模块连接处之间。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块连接处包括第一连接点,所述蓄能器模块包括第一蓄能器及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蓄能器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下腔室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调节阀、切断阀及切断调节阀的其中一种,当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调节阀时,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调节开度以调节所
述减振器的阻尼;当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切断阀时,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调节刚度;当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切断调节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调节所述减振器的刚度及阻尼。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块连接处还包括第二连接点,所述蓄能器模块包括第二蓄能器及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二蓄能器与第二连接点连通,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在第二蓄能器与第二连接点之间,且可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蓄能器。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块连接处包括第一连接点及第二连接点,所述蓄能器模块包括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第二控制阀及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蓄能器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蓄能器与所述第二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下腔室之间,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蓄能器与第二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调节阀以调节所述减振器的阻尼,所述第三控制阀为切断阀以调节所述减振器的刚度。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点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点远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为前轴减振器,所述模块连接处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点,所述液压式主动悬架还包括第三蓄能器,所述第三蓄能器与所述第三连接点连通。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为后轴减振器,所述模块连接处还包括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所述蓄能器模块包括第三蓄能器,所述第三蓄能器与所述第三连接点连通。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液压式主动悬架。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液压式主动悬架,可以调整车身的高度,在不损害车辆舒适性的前提下,可以提高车辆的操作稳定性,有效地解决了车辆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之间的矛盾,还可以调节刚度和阻尼,使得设有该液压式主动悬架的车辆的行驶更加平稳。又由于储液装置与下腔室之间的流路和蓄能器模块与下腔室之间的流路重合,即,调节车身高度的管路与调节刚度和阻尼的管路重合,从而可以减少连接管路的数量,使得整个液压式主动悬架结构紧凑,便于整车的空间设置。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式主动悬架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减振器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液压式主动悬架1000、
[0024]储液器1、
[0025]减振器200、壳体201、上腔室2011、下腔室2012、活塞202、活塞杆203、油液通道204、
[0026]第一控制阀3、
[0027]第二控制阀8、
[0028]第一蓄能器9、
[0029]第二蓄能器10、第三控制阀11、
[0030]第四控制阀12、
[0031]控制泵26、控制阀体260、驱动电机261、回油阀27、单向阀28、稳压蓄能器29、第三蓄能器30、泄压阀31。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式主动悬架,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器、共用通道、蓄能器模块及储液装置,所述减振器具有壳体、活塞及活塞杆,所述壳体适于与车轮或车桥连接,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壳体内且限定出所述减振器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且适于与车身连接,所述储液装置及所述蓄能器模块均通过所述共用通道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储液装置用于调节所述车辆的高度,所述蓄能器模块用于调节所述减振器的刚度和阻尼的至少一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主动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共用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储液装置连通,所述共用通道设置有模块连接处,所述模块连接处位于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且用于连通所述蓄能器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式主动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模块连接处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式主动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连接处包括第一连接点,所述蓄能器模块包括第一蓄能器及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蓄能器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下腔室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调节阀、切断阀及切断调节阀的其中一种,当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调节阀时,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调节开度以调节所述减振器的阻尼;当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切断阀时,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调节刚度;当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切断调节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调节所述减振器的刚度及阻尼。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式主动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连接处还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豪伦廖银生张宏洲黄泰硕张蕾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