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388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包括壳体;元件腔,所述元件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元件腔的顶部开设有上收纳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通过传动杆表面的传动齿轮,当该设备进行携带或不使用接口时,转动传动杆,使得传动杆带动传动齿轮与齿条板进行啮合,随后齿条板向下移动,使得齿条板带动移动板移动至上收纳腔的内腔进行收纳,即可使得接口收纳至上收纳腔的内腔,进行防护,随后将顶部橡胶封堵板安装在壳体的顶部对上收纳腔进行封堵,可防止异物进入接口的同时避免接口暴露在外,减少磕碰对接口的损坏,提高接口的使用寿命。提高接口的使用寿命。提高接口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目前的变电站在对SV对点数据和GOOSE对点数据进行检测时,通常采用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进行测试。
[0003]现有的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在使用时,大多数接口暴露在外部,导致该设备在日常携带时,难免产生磕碰,磕碰会导致接口受损的同时,异物容易进入接口的内部,导致接口堵塞,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影响该设备的使用效果。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大多数接口暴露在外部,导致该设备在日常携带时,碰撞会导致接口受损的同时,异物容易进入接口的内部,导致接口堵塞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包括壳体;元件腔,所述元件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元件腔的顶部开设有上收纳腔;传动腔,所述传动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上收纳腔的一侧,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元件腔的底部开设有下收纳腔,所述壳体的顶部与底部均可拆卸地横向设置有橡胶封堵板;对点测试组件,所述对点测试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元件腔的内腔;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可滑动地横向设置于所述上收纳腔的内腔,且所述上收纳腔的外壁面固定安装有接口,所述接口沿着所述上收纳腔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可滑动地延伸至所述传动腔的内腔;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所述传动腔的内腔,且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传动腔内腔的一端竖向固定安装有齿条板,所述传动杆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齿条板相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上收纳腔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延伸至顶部所述橡胶封堵板内部的上橡胶连接块。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下收纳腔的两侧均竖向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下收纳腔内部的下橡胶连接块。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背面与远离所述传动腔的一侧壁均开设有与所述元件腔相连通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
[0010]优选的,所述下收纳腔的内壁竖向固定安装有连接筒,且连接筒沿着所述下收纳
腔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筒的内腔通过阻尼可滑动地竖向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筒的外部。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连接筒外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连接筒一侧的两端均竖向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壁之间通过阻尼可转动地设置有缠绕轴。
[0012]优选的,所述传动杆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棘轮,所述壳体靠近所述传动杆的一侧壁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限位杆,所述壳体的表面且位于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可拆卸地横向设置有限位板。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通过传动杆表面的传动齿轮,当该设备进行携带或不使用接口时,转动传动杆,使得传动杆带动传动齿轮与齿条板进行啮合,随后齿条板向下移动,使得齿条板带动移动板移动至上收纳腔的内腔进行收纳,即可使得接口收纳至上收纳腔的内腔,进行防护,随后将顶部橡胶封堵板安装在壳体的顶部对上收纳腔进行封堵,可防止异物进入接口的同时避免接口暴露在外,减少磕碰对接口的损坏,提高接口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棘轮和限位杆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壳体;2、传动腔;3、上收纳腔;4、移动板;5、接口;6、橡胶封堵板;7、传动杆;8、齿条板;9、下收纳腔;10、元件腔;11、对点测试组件;12、散热孔;13、连接筒;14、连接杆;15、连接板;16、支撑板;17、缠绕轴;18、棘轮;19、限位杆;20、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棘轮和限位杆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一种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包括壳体1;元件腔10,元件腔10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且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元件腔10的顶部开设有上收纳腔3;传动腔2,传动腔2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上收纳腔3的一侧,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元件腔10的底部开设有下收纳腔9,壳体1的顶部与底部均可拆卸地横向设置有橡胶封堵板6。
[0022]对点测试组件11,对点测试组件11固定安装于元件腔10的内腔,对点测试组件11包括信号缓冲及选择模块,信号缓冲及选择模块包括采样脉冲发生模块、计数器、与门判断模块、GOOSE信号缓冲模块、SV信号缓冲模块和信号选择模块。
[0023]移动板4,移动板4可滑动地横向设置于上收纳腔3的内腔,且上收纳腔3的外壁面固定安装有接口5,接口5沿着上收纳腔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移动板4的一端可滑动地延伸至传动腔2的内腔;传动杆7,传动杆7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传动腔2的内腔,且移动板4位于传动腔2内腔的一端竖向固定安装有齿条板8,传动杆7的表面设置有与齿条板8相啮合的传动齿轮,传动杆7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
[0024]当该设备进行携带或不使用接口5时,转动传动杆7,使得传动杆7带动传动齿轮与齿条板8进行啮合,随后齿条板8向下移动,使得齿条板8带动移动板4移动至上收纳腔3的内腔进行收纳,即可使得接口5收纳至上收纳腔3的内腔,进行防护,随后将顶部橡胶封堵板6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对上收纳腔3进行封堵,可防止异物进入接口5的同时避免接口5暴露在外,减少磕碰对接口5的损坏,提高接口5的使用寿命。
[0025]壳体1的顶部且位于上收纳腔3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延伸至顶部橡胶封堵板6内部的上橡胶连接块,壳体1的底部且位于下收纳腔9的两侧均竖向固定安装有延伸至下收纳腔9内部的下橡胶连接块。
[0026]通过上橡胶连接块与下橡胶连接块,可使得橡胶封堵板6可与壳体1进行组装或拆卸,当橡胶封堵板6与壳体1组装时,橡胶封堵板6可对下收纳腔9和上收纳腔3的内腔进行封堵。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元件腔,所述元件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元件腔的顶部开设有上收纳腔;传动腔,所述传动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上收纳腔的一侧,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元件腔的底部开设有下收纳腔,所述壳体的顶部与底部均可拆卸地横向设置有橡胶封堵板;对点测试组件,所述对点测试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元件腔的内腔;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可滑动地横向设置于所述上收纳腔的内腔,且所述上收纳腔的外壁面固定安装有接口,所述接口沿着所述上收纳腔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可滑动地延伸至所述传动腔的内腔;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所述传动腔的内腔,且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传动腔内腔的一端竖向固定安装有齿条板,所述传动杆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齿条板相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上收纳腔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延伸至顶部所述橡胶封堵板内部的上橡胶连接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智能变电站对点测试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英王淑婷徐喆闫琳翟晓佳王治宇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