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树检测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80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油树检测台,包括基座,以及四个呈正方形分布于该基座上的承重桩,所述基座中部具有镂空区域,承重桩包括支撑柱、水平设置于所述支撑柱顶部的承重顶板,以及位于所述承重顶板中部的上导向柱,所述基座上具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吊耳。能够对采油树起到良好的支承作用,且便于从采油树的下方和四周进行检测维保,有效提高内部件拆装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负荷能力,结构简洁,便于运载,基本不受环境限制,便于拆装且经济成本较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油树检测台


[0001]本技术属于采油树检测配套检测安装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油树检测台。

技术介绍

[0002]采油树在出厂以及平台入井使用前或起初维修时,通常都会进行较为细致的检测,或者对内部诸如隔离套等部件的拆装工作。现有技术中,为便于开展上述工作,常规做法是在工厂或者平台上设置类似修车地坑的场所,只需将采油树放置于地坑上方,即可使其下部暴露,以便进行上述操作。该方式主要存在如下缺陷,长期存留,占用工作空间,尤其对空间相对狭小的海上石油平台而言,降低了场所空间利用率,并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人员易掉入受伤,此外,在操作时,下方光线受环境限制,不利于操作,也不利于多人沟通协同操作,降低了上述检测或维保工作的开展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油树检测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受环境限制,导致采油树检测维保,以及内部件拆装工作开展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采油树检测台,其关键在于:包括基座,以及四个呈正方形分布于该基座上的承重桩,所述基座中部具有镂空区域,承重桩包括支撑柱、水平设置于所述支撑柱顶部的承重顶板,以及位于所述承重顶板中部的上导向柱,所述基座上具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吊耳。
[0006]采用以上方案,依靠四个呈方形分布的承重柱,同心分布,其上的承重顶板和上导向柱配合,刚好可供采油树支撑在承重桩的顶部,而下方的空间则露出来供人进行操作,底部的镂空区域一方面可减少整体重量,另一方面可供液体通过,防止人员摔倒等。
[0007]作为优选:所述基座包括呈方形的圈梁,四个所述承重桩分布于圈梁四角,所述圈梁各边中部各设一个所述吊耳。采用以上方案,主要依靠圈梁承重,可进一步减轻基座整体重量,吊耳便于检测台或者基座的整体吊装。
[0008]作为优选:所述圈梁四角均具有向外延伸的支撑梁,所述圈梁和支撑梁的竖截面均呈“工”字形。采用以上方案,支撑梁可进一步提高检测台的稳定性,且采用工字钢制成,具有更好的载荷能力。
[000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梁的下侧外端向上翘起,支撑梁的中部设有拉孔。采用以上方案,可通过钢绳穿过拉孔将基座绷紧固定或者拉动,尤其便于基座在船舶上的水平固定。
[00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具有承重底板,所述承重底板的中部具有向下延伸的下导向柱,所述圈梁四角具有与所述下导向柱适应的插孔。采用以上方案,便于检测台的分拆包装或运输,或者后续零部件的单独更换等。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下导向柱与圈梁具有一一对应的销孔,并配置有与所述销孔适配
的插销。采用以上方案,可进一步提高支撑柱在基座上的稳定性,防止公差配合导致的倾斜或者晃动。
[0012]作为优选:所述圈梁上固设有与承重底板一一对应的承托板。采用以上方案,承重底板与承托板面面相抵,增加接触面积,可进一步提高承重桩的稳定性。
[0013]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具有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筋板,所述筋板上下两端分别与承重顶板和承重底板相抵。采用以上方案,可提高支撑柱的整体强度,即提高其负载能力。
[0014]作为优选:所述圈梁内通过横梁支撑有栅板。采用以上方案,栅板便于加工安装或更换,且具有更好的防滑性能。
[0015]作为优选:所述栅板通过圆钩形螺栓与所述横梁固定。采用以上方案,可提高栅板的平整性,防止翘曲突兀等。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采用本技术提供的采油树检测台,能够对采油树起到良好的支承作用,且便于从采油树的下方和四周进行检测维保,有效提高内部件拆装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负荷能力,结构简洁,便于运载,基本不受环境限制,便于拆装且经济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基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承重桩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承重桩与圈梁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参考图1至图4所示的采油树检测台,主要包括基座1,以及四个呈正方形分布于该基座1上的承重桩2,如图所示,基座1的中部具有镂空区域,承重桩2包括支撑柱20、水平设置于所述支撑柱20顶部的承重顶板21,以及位于承重顶板21中部的上导向柱22,基座1上具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吊耳11。
[0024]结合图2可知,本申请中基座1主要由大体呈方形的圈梁10构成,四个承重桩2分布于圈梁10四角,使得四个承重桩2实际呈圆周阵列分布,同时在圈梁10的各边中部各设一个上述吊耳11,吊装时,四个吊耳11同时受力,可大大提高整体吊装稳定性。
[0025]出于检测台在船舶等运载工具上的固定,以及使用时的周向固定,防止环境地面倾斜导致的滑移,故本实施例中圈梁10四角均具有向外延伸的支撑梁12,如图所示,支撑梁12的下侧外端向上翘起以便拖动,而支撑梁12的中部则设有拉孔120,拉孔120则可供绷紧钢绳穿过,为提高拉孔120的可靠性,增加其强度,通常还在拉孔120处安装加强环121,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0026]实施时,基座1中部的镂空区域主要由栅板3构成,如图所示,圈梁10内空,并均匀均匀分布的横梁16,而栅板3则支撑于横梁16上。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横梁16低于圈梁10的上表面,以确保栅板3安装完成之后,其上表面基本与圈梁10的上表面齐平或略低,避免形成内凸台而造成安全隐患。
[0027]为充分提高基座1整体载荷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故本实施例中圈梁10、支撑梁12和横梁16均采用工字钢制成,各自的竖截面均呈“工”字形。同时,采用此种结构的横梁16也便于栅板3的固定,如图1所示,栅板16则可通过圆钩形螺栓30直接固定于横梁16上,圆钩形螺栓30的端部则可隐藏于横梁16的内侧,避免外露造成钩挂隐患,同时也使得栅板3更加稳定。
[0028]结合图2和图4,支撑柱20的下端具有与承重顶板21平行设置的承重底板23,承重底板23的中部具有向下延伸的下导向柱25,下导向柱25、支撑柱20和上导向柱22同轴设置,且下导向柱25和上导向柱22的端部均具有锥状引导面,与此同时圈梁10四角均具有与下导向柱25适应的插孔13,承重桩2底部的下导向柱25插入插孔13中即可起到初固定效果。
[0029]在此基础之上,为进一步提高承重桩2的安装可靠性,防止倾斜等,故在下导向柱25与圈梁10的插孔13侧壁上具有一一对应的销孔,并配置有与销孔适配的插销14,插销14同时穿过一一对应的下导向柱25和插孔13的侧壁,并利用锁销另一端锁紧,防止回退。同理,在圈梁10上固设有与承重底板23一一对应的承托板15,承重桩2安装完成之后,承重底板23与承托板15上下面面相抵,可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和载荷能力。
[0030]支撑柱20具有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筋板24,如图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油树检测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以及四个呈正方形分布于该基座(1)上的承重桩(2),所述基座(1)中部具有镂空区域,承重桩(2)包括支撑柱(20)、水平设置于所述支撑柱(20)顶部的承重顶板(21),以及位于所述承重顶板(21)中部的上导向柱(22),所述基座(1)上具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吊耳(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树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包括呈方形的圈梁(10),四个所述承重桩(2)分布于圈梁(10)四角,所述圈梁(10)各边中部各设一个所述吊耳(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油树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10)四角均具有向外延伸的支撑梁(12),所述圈梁(10)和支撑梁(12)的竖截面均呈“工”字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油树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2)的下侧外端向上翘起,支撑梁(12)的中部设有拉孔(12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油树检测台,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阳李洪伟刘智龙蒋永义李荣黄潋之王源邹宛伶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前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