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2967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分离装置的第一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槽、第一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以及第二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第二进气口,第一移动组件位于第一容置腔内,且具有容纳槽,第二移动组件具有第二限位槽。在锁止状态下,第二移动组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置腔内,限位件位于连通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具有第一设计压力的气体通过第一进气口驱动第一移动组件移动,使得分离装置切换至解锁状态,具有第二设计压力的气体驱动第二移动组件移动至与第一组件分离。本申请实施例的分离装置分离时产生的冲击力较小,能够提高待分离结构的工作可靠性。离结构的工作可靠性。离结构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


[0001]本申请涉及运载火箭分离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

技术介绍

[0002]在太空任务中,在火箭各级之间、火箭和有效载荷及整流罩之间等均需通过分离装置连接,在一定条件下使两个待分离件之间的连接进行解锁以及分离。
[0003]相关技术中使用火工分离装置对两个待分离件进行连接,但是,火工分离装置在使用火力分离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冲击,容易对待分离件等造成破坏,影响待分离件的可靠性。
[0004]并且,较大的冲击力更会对分离装置本身的结构造成破坏,使得火工分离装置为一次性用品,不能重复使用,在对分离装置进行前期地面试验的过程中,由于较大的冲击力也提高了地面试验的成本,影响地面试验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火工分离装置在使用火力分离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冲击,容易对待分离件和分离装置本身造成破坏的技术问题。
[0006]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包括:第一组件、限位件、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第一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槽、第一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以及第二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第二进气口;第一移动组件位于第一容置腔内,且具有容纳槽;第二移动组件具有第二限位槽;在锁止状态下,第二移动组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置腔内;限位件位于连通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具有第一设计压力的气体通过第一进气口驱动第一移动组件移动,以使容纳槽与第二限位槽连通,限位件脱离第二限位槽并至少部分移动至容纳槽内切换至解锁状态,在解锁状态下,具有第二设计压力的气体通过第二进气口驱动第二移动组件移动至与第一组件分离。
[0007]可选地,第一组件包括气缸和套筒;套筒包括底壁、以及从外到内分布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限位槽开设于第二侧壁上;气缸、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壁围合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一进气口开设于气缸处;第二侧壁和底壁围合形成第二容置腔,第二进气口开设于底壁处。
[0008]可选地,第二容置腔还具有与第二进气口相对的分离出口;
在锁止状态下,第一移动组件的一端靠近第一进气口;第二移动组件的一端靠近第二进气口;在解锁状态下,具有第二设计压力的气体通过第二进气口驱动第二移动组件移动至至少部分通过分离出口与第一组件分离。
[0009]可选地,套筒的一端具有第一进气口,另一端与气缸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0010]可选地,分离装置还包括:弹性件;在第一容置腔内,弹性件、第一移动组件依次轴向套设于第二侧壁外;在锁止状态下,弹性件的一端与底壁抵接,另一端与第一移动组件抵接,第一移动组件远离弹性件的一端与气缸抵接。
[0011]可选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压块和第一活塞;容纳槽开设于压块上;在锁止状态下,压块和第一活塞轴向依次设置于第二侧壁外,第一活塞远离压块的一端的抵接部与气缸抵接,使得第一活塞与气缸之间具有与第一进气口连通的第一区域;压块的侧壁封堵第一限位槽;压块远离第一活塞的一端与弹性件远离底壁的一端抵接;具有第一设计压力的气体通过第一进气口驱动第一活塞和压块移动,使得容纳槽与第一限位槽连通,限位件通过第一限位槽脱离第二限位槽并至少部分移动至容纳槽内切换至解锁状态。
[0012]可选地,分离装置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位于第二侧壁的外周面与第一活塞的内周面之间、第一活塞的外周面与第一侧壁的内周面之间。
[0013]可选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轴向设置的第二活塞和分离件;第二限位槽位于分离件上;在解锁状态下,具有第二设计压力的气体通过第二进气口驱动第二活塞移动,使得分离件移动并通过分离出口与第一组件分离。
[0014]可选地,第二活塞的外周面、分离件的外周面均与第二侧壁的内周面贴合。
[0015]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包括:如前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任一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
[00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中,第一组件包括第一容置腔和第一进气口,第二容置腔和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注入第一设计压力的气体,采用气动力的方式推动第一移动组件在第一容置腔内移动,使得限位件从锁定第二移动组件的状态变为解锁状态。第二进气口注入第二设计压力的气体,采用气动力的方式推动解锁后的第二移动组件在第二容置腔内移动,进而与第一组件分离。本申请为纯气动的分离装置,无需使用火药等火工品,分离时产生的冲击力较小,能够减小待分离结构被分离装置的冲击力破坏的可能性,提高待分离结构的工作可靠性。并且,气动分离装置能够重复使用,能够较少地面试验的成本,提高地面试验的准确性。第一移动组件完全位于第一容置腔内,只有第二移动组件的至少部分被分离出去,在地面试验过程中也易于对分离后的分离装置进行回收,进一步减少地面试验的人力或物力成本。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采用气动分离装置,无需考虑火药等能源的储藏或运输问题,并且重量轻,也更加环保。
[0017]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装置在锁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装置在解锁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装置中第二移动组件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离装置在锁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离装置在解锁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装置中第二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装置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00

分离装置;10

第一组件;11

气缸;111

第一进气口;112

分离出口;12

套筒;121

第一容置腔;122

第二容置腔;123

底壁;1231

第二进气口;124

第一侧壁;125

第二侧壁;1251

第一限位槽;20

限位件;30

第一移动组件;31

压块;310

容纳槽;32

第一活塞;321

抵接部;40

第二移动组件;41

第二活塞;42

分离件;421

第二限位槽;5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槽、第一容置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以及第二容置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第二进气口;限位件;第一移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具有容纳槽;第二移动组件,具有第二限位槽;在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限位件位于连通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具有第一设计压力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驱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移动,以使所述容纳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连通,所述限位件脱离所述第二限位槽并至少部分移动至所述容纳槽内切换至解锁状态,在所述解锁状态下,具有第二设计压力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驱动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移动至与所述第一组件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包括气缸和套筒;所述套筒包括底壁、以及从外到内分布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气缸、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所述底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进气口开设于所述气缸处;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底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进气口开设于所述底壁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腔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对的分离出口;在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进气口;在所述解锁状态下,具有第二设计压力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驱动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移动至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分离出口与所述第一组件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一进气口,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一端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庆力刘百奇叶全红刘建设张军锋何建华刘庆保杨大懿
申请(专利权)人: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星河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星河动力山东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