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德文专利>正文

带有矩阵约化装置的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293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矩阵约化装置的CT设备及与其相应的方法,通过矩阵约化装置,对待测物体光学厚度的理论值和实验值进行比较,从中分出有伤射线和无伤射线,并从有伤射线上分出无伤点,从而得到容量大为减少的约化矩阵-只包括有伤象索的矩阵,故可很容易地获得被测物体的重建图象。其主要优点是省去了阵列机,器件稳定性要求可以降低,算法没有方法噪声。(*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层析照像(CT)的设备及其方法。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带有矩阵约化装置的计算机层析照象(CT)的设备及其方法。CT是Computed Tomography的缩写。它的含义是计算机层析照象。CT现已广泛用于医学临床诊断,通常称为MCT。80年代初CT开始用于工业无损探伤,这通常称为ICT。MCT和ICT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其主要差别来源于探测对象之不同。因此ICT的射线能量更高,源强更大。现有的CT设备,其基本结构框图如附图说明图1a所示。x或y放射源7和探测器9分别放在物体8两边,使源发出的x和y射线(以下简称射线)穿过物体8,然后被探测器9所接收。探测器9接收到的透射光强度I为I=l0exp〔-∫L0μ(l)dl〕3(1)I0为射线穿过物体前的初始强度,μ为物质对射线的衰减系数,其与物质的粒子数密度Nρ成正比μ=σ.Nρ。σ为物质一个粒子对射线的衰减截面。定义射线和P为 CT对图象的重建与闪光照象不同。闪光照象是在一次照射中,射线直接使底片感光,从而得到物体的图象。所以,闪光照象可称为积分图象。而CT重建的是物体内部的细致结构,为此需对物体在不同方向上进行N次照射,共得到N×N=N2个射线和。在早期CT中用的是N条平行射线(束)。现在广泛采用的是扇形束。由N条射线组成的扇形束是通过前、后准直器形成的。放在源侧的准直器称为前准直器,前准直器开口左右张开成扇形,上下为平面,其距离即为扇形束的厚度,也就是物体被检测的断面厚度,通常约为2mm。放在探测器侧的准直器称为后准直器。后准直器开口为直筒式,并且对准源方向。后准直器主要用于屏蔽散射光子,使探测器9接收到全是直接来自源的光子(称为一次光子)。在扇形面内共装有N个探测器9,一次照射可得到N个射线和(P)。在圆周(360°)上均匀的进行N次照射,总共得到N×N=N2个射线和(图1b)。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源7和探测器9绕物体8转动,而是物体8绕其中心轴转动。物体在均匀转动过程中,通过“快门技术”实现N次照射。可知物体转速一定要均匀,“爆光”时间和“爆光”间距都要相同。所有这些都是在主计算机1控制下通过自动控制系统2实现的。物体除绕中心轴转动外,还要沿轴方向做平移运动,通过这种平移运动,把不同的物体断面置于扇形射线照射的位置,从而完成物体的立体(三维)成象。探测器9接收到的光信号,通过光电倍增管10、阴极跟随器11,传给传输系统4。传输系统4把它记录到的有效数据输给阵列计算机5进行图象重建。图1a中,在主计算机1的控制下,自动控制系统2,控制待检测物体8的转动和上下移动,并控制由探测器9、光电倍增管10和阴极跟随器11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3的测量;数据采集系统3把采集到的计数传给数据传输系统4;数据传输系统4把经过放大、甄别后的有效计数传给图象重系统5;图象重建系统5对传来的数据进行图象重建(求出所有象素值)和数字图象处理,重构出物体的图象。在图象显示器6上再现物体断面的图象。CT图象重建算法较多,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直接法是解代数方程组。为此我们用面积求和代替(2)式中的积分 其中角标n,i代表确定直线在平面内位置的两个参量(见图1c)。当N→∞时,第二个等式严格成立。称各小区间(△Inij)为象素,其上的μnij值称为象素值。一条射线上有N个象素,N条射线共有N2个象素。所以,一定要进行N次照射,而每次照射中又要有N条射线,共给出N2个方程。这样就可反解出N2个象素值。当然,这N2个射线应是“无关射线”。可见,CT给出的是物体内部的细致结构图象,可称为微分图象。平面上直线用极坐标(θ,t)定位时(图1c),则N次照射中的N个θ和N个t(i=1,2,…,N)构成N2个“无关射线”。对于N2个象素其矩阵为N2×N2。为了有高分辨率通常有N=512,256,或1024。可见,直接求逆,即使在超大型计算机上也难于实现。所以,现有的CT都采用间接方法进行图象重建。下面对两种主要方法-Fourier变换法和卷积法作简单介绍,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方法的缺点。对图1c中的直线(θ,t)有方程Pni=P(θ,t)=∫Lμ(θ,t,ξ)dξ=∫Sμ(x,y)δ(xcosθ+ysinθ-t)dxdy。(4)对P(θ,t)进行Fourier变换 将(4)式代入(5)式,有 其中 可见,F(u,v)= (θ,f)即为μ(x,y)的二维Fourier变换。也就是说,射线和P(θ,t)对极轴变量t的一维Fourier变换,恰好等于图象函数μ(x,y)的二维Fourier变换。对其进行逆变换即求得图象函数μ(x,y) 所以,Fourier变换法主要分三步第一步对射线和P(θ,t)进行一维(极轴变量t)Fourier变换;第二步按(9)式进行逆Fourier变换,求出f′(θ,xcosθ+ysinθ);第三步将f′(θ.xcosθ+ysinθ)对θ积分,求得μ(x,y)。实际上,我们要进行的是离散Fourier变换,因为我们从测量中得到的是P(θ,t)的离散值P(θ,t)(j=1,2,…,N;共N2个)。从Fourier变换理论我们知道,离散Fourier变换具有方法噪声,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抽样间距(离散值间距)大引起“混迭效应”;二是进行矩形波截段引起的“皱波”。这些噪声均要使重建的图象发生畸变。记ρ=xcosθ+sinθ,定义h(ρ)函数为 于是我们通过卷积〔(11)式〕求得f′(θ,ρ)=f′(θ,xcosθ+ysinθ)。(10)式定义的h(ρ)为脉冲响应,也称为ρ滤波器,其频率响应为|f|。可见,卷积法第一步为求投影数据P(θ,ρ)与h(ρ)之卷积;第二步将f′(θ,ρ)对θ求积分。卷积法比Fourier变换少了一步,但必须先设计好滤波器h(ρ)。由(10)式给出的滤波器h(ρ)的积分限为无穷大。在实际数值计算时,必须对其进行截断,即积分取为 (12)式给出的滤波器称为R-L滤波器。重建滤波器,由于其频率特性在频率| 1/(2d) |处突然截断,这将在空间域引起脉冲响应有较大的振荡,从而引起较大的噪声。Shepp Logan对R-L滤波器作了修正,给出S-L滤波器,其频率响应为H(f)=|f| (sinπdf)/(πdf) 。(13)S-L滤波器改善了脉冲响应特性,但并没完全消除噪声。我们可以把频率响应写为更一般形式H(f)=|f|W(f)。(14)滤波器设计就是探讨W(f)的具体形式的选取,从而得到好的脉冲响应特性。图1d给出了用卷积法进行图像重建的数据处理系统方框图。其中标号30为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80为数模转换器;处理机(Ⅰ)100把输入的测量数据进行必要的校正处理;130为图象监示器,监示系统所重建的物体图象;处理机(Ⅱ)110是用来计算式(11)的卷积的;反投影器60是用来计算式(12)的对角度θ的积分;各存储器40,50,70,90,120是用来存储有关数据的。现有的CT,通过数学手段变直接方法为间接方法,减少了计算量,使之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了。但是,计算量仍然很大,因为除了要进行卷积(或Fourier变换)计算外,还要计算N2个对θ的积分。如N=512时,其计算量约为108量级。为了缩短图象重建时间,采用阵列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CT设备,包括:①一个x或γ放射源(S);②一个主计算机(10),用于控制该CT设备的各种成象操作;③一个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1200),和所说主计算机(10)相连,用于探测、采集放射源(S)通过被测物体衰减后的放射性强度数 据并将该数据传输到一个图象重建系统装置和所说的主计算机(10);④一个图象显示器(1100),和所说主计算机(10)以及所说图象重建装置相连,用于显示重建的被测物体图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①一个矩阵约化装置(1500),它和主计 算机(10)相连,接收来自所说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1200)的所说数据,并将所说数据处理成能为所说显示器(1100)显示的被测物体的装置图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德文
申请(专利权)人:林德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