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轨道施工上层装配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745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隧道施工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地铁轨道施工上层装配台车,安装于地铁装配段的中板上方的行走支架、预制钢结构,预制钢结构包括上层框架、中层框架以及下层框架,上层框架的顶部外侧向外凸出设有上层延伸横梁、上层延伸斜撑、上层延伸加固梁,上层延伸横梁朝向台车的行走方向,中层架主体的长度与下层架主体的长度相等且均大于上层架主体的长度,中层架主体的高度大于上层架主体的高度、下层架主体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个结构的设计和体积分布可以与隧道的形状相匹配,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整个台车的重心更加平衡,结构更稳,施工更加安全,并且通过上层延伸横梁的应用,使得对于顶板的安装更加方便,保证顺利施工。证顺利施工。证顺利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轨道施工上层装配台车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地铁轨道施工上层装配台车。

技术介绍

[0002]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包括了底板、侧板、立柱、中板以及顶板等结构,现有的地铁施工较多采用装配式生产方式,即将各个结构件通过前期预制形成预制件,后期装配时直接加工即可。由于施工过程中,中板上下两部分的结构形状不同,为了适应现有的装配式生产安装过程,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隧道中板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架设不同样式的台车结构,现有的台车已不能满足装配式车站的施工过程。
[0003]另外,由于地铁施工过程中,各个构件的预制件是需要后期吊装到对应位置时,施工人员在台车上完成预制件的固定的,而预制件的单侧安装方式导致施工人员的重心不稳,容易造成跌落等问题,影响施工安全。
[0004]上述缺陷,值得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地铁轨道施工上层装配台车。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7]一种地铁轨道施工上层装配台车,安装于地铁装配段的中板上方,其包括行走支架及位于所述行走支架上方的预制钢结构、安装于所述预制钢结构外围的栏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结构呈左右对称分布,其包括:
[0008]上层框架,所述上层框架包括立方体形状的上层架主体,所述上层架主体的顶部外侧向外凸出设有上层延伸横梁,所述上层延伸横梁朝向该地铁轨道施工上层装配台车的行走方向,所述上层延伸横梁的下端通过上层延伸斜撑与所述上层架主体连接,所述上层延伸横梁通过上层延伸加固梁与所述上层延伸横梁连接;
[0009]中层框架,所述中层框架包括立方体形状的中层架主体,所述中层架主体的长度大于所述上层架主体的长度,所述中层架主体的高度大于所述上层架主体的高度;
[0010]以及下层框架,所述下层框架设于所述行走支架的上方,其包括立方体形状的下层架主体,所述下层架主体的长度与所述中层架主体的长度相等,所述下层架主体的高度小于所述中层架主体的高度。
[0011]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架主体包括围绕形成上层平台的上层横梁、位于所述上层横梁下方的上层纵梁、连接所述上层横梁、所述上层纵梁的上层斜撑,所述上层延伸横梁与所述上层横梁固定,所述上层延伸斜撑的下端与所述上层纵梁固定。
[0012]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延伸横梁的上侧外围设有顶层栏杆,且所述上层横梁围成的上层延伸平台通过上层爬梯与所述中层架主体的顶部连
接。
[0013]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架主体包括围绕形成中层上平台的中层上横梁、围绕形成中层下平台的中层下横梁、连接所述中层上横梁和所述中层下横梁的中层纵梁、位于所述中层上横梁和所述中层下横梁之间的中层斜撑,所述上层框架架设于所述中层上横梁上,所述下层框架固定于所述中层下横梁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中层上横梁与所述中层下横梁之间设有中层爬梯,所述中层下横梁与所述下层框架之间设有下层爬梯。
[0015]进一步的,该地铁轨道施工上层台车还包括第一中层延伸平台,所述第一中层延伸平台的上侧外围设有上延伸栏杆,所述第一中层延伸平台位于所述中层上横梁的外侧,且所述第一中层延伸平台朝向该地铁轨道施工上层装配台车的行走方向。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层延伸平台的左右两侧设有凸出的第一伸缩平台梁,所述第一伸缩平台梁的上侧外围设有第一伸缩平台栏杆,所述第一伸缩平台梁与所述第一中层延伸平台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并通过螺栓紧固。
[0017]进一步的,该地铁轨道施工上层台车还包括第二中层延伸平台,所述第二中层延伸平台的上侧外围设有下延伸栏杆,所述第二中层延伸平台位于所述中层下横梁的外侧,且所述第二中层延伸平台朝向该地铁轨道施工上层装配台车的行走方向。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中层延伸平台的左右两侧设有凸出的第二伸缩平台梁,所述第二伸缩平台梁的上侧外围设有第二伸缩平台栏杆,所述第二伸缩平台梁与所述第二中层延伸平台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并通过螺栓紧固。
[0019]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架主体包括下层横梁、位于所述下层横梁上侧的下层纵梁,所述下层纵梁通过下层加固斜撑与所述中层架主体连接。
[002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分为上层框架、中层框架以及下层框架,装配后的上层框架与隧道顶部的形状相匹配,中层框架作为整个台车的主体部分,下层框架作为台车的支撑,整个结构的设计和体积分布可以与隧道的形状相匹配,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整个台车的重心更加平衡,结构更稳,施工更加安全;本技术通过上层延伸横梁的应用,使得对于顶板的安装更加方便,且该上层延伸横梁不会对顶板造成阻挡,保证顺利施工。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预制钢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安装位置的侧面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预制钢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7]在图中,各个附图标号为:
[0028]10、上层框架;
[0029]11、上层横梁;12、上层纵梁;13、上层斜撑;14、上层延伸横梁;
[0030]141、上层延伸斜撑;142、上层延伸加固梁;
[0031]20、中层框架;
[0032]21、中层上横梁;22、中层下横梁;23、中层纵梁;24、中层斜撑;25、中层加固梁;
[0033]30、下层框架;
[0034]31、下层横梁;32、下层纵梁;33、下层斜撑;34、下层加固斜撑;35、下层加固梁;
[0035]41、顶层栏杆;42、上层栏杆;43、中层栏杆;44、上延伸栏杆;45、下延伸栏杆;46、上层爬梯;47、中层爬梯;48、下层爬梯;49、电控箱;
[0036]441、第一中层延伸平台;451、第二中层延伸平台;
[0037]4411、第一伸缩平台栏杆;4412、第一伸缩平台梁;4413、第一伸缩平台斜撑;
[0038]4511、第二伸缩平台栏杆;4512、第二伸缩平台梁;4513、第二伸缩平台斜撑;
[0039]50、行走支架;
[0040]51、行走轮;52、行走轨道;53、电机;54、减速箱;55、手动夹轨器;
[0041]61、顶板;62、侧板;63、中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0043]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台车无法适用于地铁装配段施工、结构不稳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轨道施工上层装配台车,安装于地铁装配段的中板上方,其包括行走支架及位于所述行走支架上方的预制钢结构、安装于所述预制钢结构外围的栏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结构呈左右对称分布,其包括:上层框架,所述上层框架包括立方体形状的上层架主体,所述上层架主体的顶部外侧向外凸出设有上层延伸横梁,所述上层延伸横梁朝向该地铁轨道施工上层装配台车的行走方向,所述上层延伸横梁的下端通过上层延伸斜撑与所述上层架主体连接,所述上层延伸横梁通过上层延伸加固梁与所述上层延伸横梁连接;中层框架,所述中层框架包括立方体形状的中层架主体,所述中层架主体的长度大于所述上层架主体的长度,所述中层架主体的高度大于所述上层架主体的高度;以及下层框架,所述下层框架设于所述行走支架的上方,其包括立方体形状的下层架主体,所述下层架主体的长度与所述中层架主体的长度相等,所述下层架主体的高度小于所述中层架主体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轨道施工上层装配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架主体包括围绕形成上层平台的上层横梁、位于所述上层横梁下方的上层纵梁、连接所述上层横梁、所述上层纵梁的上层斜撑,所述上层延伸横梁与所述上层横梁固定,所述上层延伸斜撑的下端与所述上层纵梁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轨道施工上层装配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延伸横梁的上侧外围设有顶层栏杆,且所述上层横梁围成的上层延伸平台通过上层爬梯与所述中层架主体的顶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轨道施工上层装配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架主体包括围绕形成中层上平台的中层上横梁、围绕形成中层下平台的中层下横梁、连接所述中层上横梁和所述中层下横梁的中层纵梁、位于所述中层上横梁和所述中层下横梁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伟杨秀坤宗秋雷袁强强周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