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强化的富硒酱油发酵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72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强化的富硒酱油发酵罐,涉及酱油发酵罐技术领域,包括本体,还包括进水调节机构,所述进水调节机构设置在本体内,所述本体内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调节机构外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本体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侧设置有内壳体,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置有中空层,所述中空层内上端设置有上限位板,所述中空层下端设置有下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之间设置有浮动板,所述浮动板中开设有透气孔。该微生物强化的富硒酱油发酵罐可以有效保证酵母的发酵环境温度,从而达到强化发酵效果,同时可以减少温度调节器的介入,从而降低能耗。从而降低能耗。从而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强化的富硒酱油发酵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酱油发酵罐
,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强化的富硒酱油发酵罐。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传统的调味品众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酱油等酱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促使酱料的生产规模也不断加大。酱油生产工艺中,生产酱油的曲料和盐水等物料投入发酵罐后,在发酵过程中,发酵后的酱油好坏受到酵母的直接影响,但是现有的酵母在发酵的过程中对于温度需要进行严格的掌控,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死亡,从而影响酵母的发酵,如果温度过低的话,酵母无法正常发酵,从而影响发酵的效果,为此需要对罐体进行保温,为此现有的发酵罐往往会在罐体内设置温度调节器。
[0003]但是现有的发酵罐在使用时虽然设置有温度调节器,但是现有的温度调节器往往通过电进行调节,如果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方,此时温度调节器的能耗较大,一个酱油生产厂里往往会设置有几千个发酵罐,同时这几千个发酵罐365天不停歇的在进行发酵,此时这些发酵罐的所使用的的温度调节器的能耗累计起来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从而增加了酱油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生物强化的富硒酱油发酵罐,以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强化的富硒酱油发酵罐,包括本体,还包括进水调节机构,所述进水调节机构设置在本体内,所述本体内设置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旁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旁侧设置有出水调节机构,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的末端设置有第一蓄水箱,所述第一蓄水箱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蓄水箱,所述第二蓄水箱与第一蓄水箱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末端设置有吸水机构,且吸水机构与出水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进水调节机构外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本体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侧设置有内壳体,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置有中空层,所述中空层内上端设置有上限位板,所述中空层下端设置有下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之间设置有浮动板,所述浮动板中开设有透气孔。
[0006]进一步,所述进水调节机构包括进水测温管,所述进水测温管设置在内壳体中,且进水测温管为中空状,所述进水测温管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浮动块,所述第一浮动块的顶面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内侧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设置有挡板。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浮动块与进水测温管内壁紧密贴合。
[0008]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轮和开关组件,所述第二传动轮套设在连接
柱外,且连接柱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和第二活动板分别位于挡板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二活动板通过第一扭簧与第二传动轮内壁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外设置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另外一端与开关组件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开关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内设置有挡水板,且挡水板位于进水管内,所述第一传动轮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下方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进水管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板中设置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二扭簧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出水调节机构包括出水测温管,所述出水测温管设置在外壳体和内壳体的中空层中,且出水测温管为中空设置,且出水测温管内设置有第二浮动块,所述第二浮动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内侧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一端设置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中设置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另外一端设置有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轮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内侧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设置在连接管末端。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三齿条与第二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转动轮与第三传动轮之间传动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吸水机构包括吸水板,所述吸水板设置在连接管内部,且吸水板与连接管内壁之间贴合连接,所述吸水板的外部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端部设置有第四齿条,所述第四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架呈U字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其一,由于本体设置有外壳体和内壳体,在外壳体和内壳体的配合作用下,使得在内壳体外设置有一个保温层,避免在高温状态下,内壳体内温度大幅上升,并且在低温状态下时,还可以对内壳体起到一个保温的效果,从而减少温度调节器的介入,从而减少罐体的耗电情况,减少生产成本;
[0015]其二,通过进水调节机构,当内壳体内温度较高达到一定值时,此时进水调节机构介入可以将第一蓄水箱内的水排入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的中空层中,在将水排入的过程中,通过水的作用,可以对内壳体内进行一定程度的吸热,从而避免内壳体内部温度过高,可以辅助温度调节器的进行降温,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并且当水进入到中空层中,此时在外部温度和内部温度的配合作用下,水还可以起到一个蓄热的效果,当外部温度较低时,由于水自身具有一定的热量,此时水会将热量进行传导,从而可以避免罐体内部受到外部影响导致温度大幅下降,保证菌体的活性,在使用时当内壳体温度较高时,会使得进水测温管内的酒精上升,从而带动第一浮动块上升,当第一浮动块上升到一定位置时,会带动开关组件打开,从而带动挡水板打开,由于挡水板打开角度较小,此时位于第一蓄水箱内的水进受到自身势力的影响严重进水管缓慢进入到罐体内,当水进入到罐体内后,由于此时水的温度效果低于内壳体温度,通过热传递,内壳体内的热量会传递到水中,此时在水的作用下可以对内壳体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并且当水进入后,在白天时,水不仅仅可以起到一个隔绝的效果,避免太阳直射罐体导致温度上升幅度较大,导致酵母受到高温影响出现死亡,同时此时水在太阳的作用下还可以起到一个蓄热的作用,便于在低温状态下减少罐体热量流失;
[0016]其三,通过出水调节机构,当水温度较低时,可以将水排回到蓄水箱内,避免罐体
内部温度在较低时,如果罐体内还是有水的话,此时白天时,太阳会直射罐体,由于罐体内存在水,此时内壳体内的温度只有当水温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此时内壳体温度才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内壳体内温度上升较忙,从而影响酵母的发酵,在低温下时,此时水中的热量已经挥发后,位于出水测温管的酒精会下降,第二浮动块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下降,在第二浮动块下降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三齿条移动,第三齿条移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最后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会带动第四齿条移动,第四齿条移动带动吸水板逐渐移动,在吸水板移动的过程中会对连接管内的水提供一个吸力,此时当吸水板移出连接管后,在吸力的作用下连接管内的水会进入到第一蓄水箱内,从而达到虹吸效应,可以将中空层内的水排入到第一蓄水箱内,从而达到排水的效果,避免水会影响罐体内酵母进行升温,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0017]综上所述,该发酵罐在使用时,当罐体内部温度较高时,此时可以对罐体中空层进行缓慢加水,从而达到对罐体内部进行辅助散热的效果,并且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强化的富硒酱油发酵罐,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调节机构(2),所述进水调节机构(2)设置在本体(1)内,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进水管(4),且进水管(4)的旁侧设置有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的旁侧设置有出水调节机构(3),所述出水管(5)和进水管(4)的末端设置有第一蓄水箱(6),所述第一蓄水箱(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蓄水箱(61),所述第二蓄水箱(61)与第一蓄水箱(6)之间通过连接管(62)连接,所述连接管(62)的末端设置有吸水机构(8),且吸水机构(8)与出水调节机构(3)连接,所述进水调节机构(2)外侧设置有传动机构(7),所述本体(1)包括外壳体(11),所述外壳体(11)内侧设置有内壳体(15),外壳体(11)与内壳体(15)之间设置有中空层,所述中空层内上端设置有上限位板(16),所述中空层下端设置有下限位板(13),所述上限位板(16)和下限位板(13)之间设置有浮动板(12),所述浮动板(12)中开设有透气孔(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强化的富硒酱油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调节机构(2)包括进水测温管(21),所述进水测温管(21)设置在内壳体(15)中,且进水测温管(21)为中空状,所述进水测温管(21)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浮动块(22),所述第一浮动块(22)的顶面设置有第一齿条(24),所述第一齿条(24)内侧设置有第一齿轮(23),所述第一齿轮(23)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柱(25),所述连接柱(25)外设置有挡板(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强化的富硒酱油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24)与第一齿轮(23)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浮动块(22)与进水测温管(21)内壁紧密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强化的富硒酱油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7)包括第二传动轮(77)和开关组件,所述第二传动轮(77)套设在连接柱(25)外,且连接柱(25)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板(78)和第二活动板(79),所述第二限位板(78)和第二活动板(79)分别位于挡板(26)的上方和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