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鰶增殖放流标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2688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锶元素进行耳石标记的斑鰶增殖放流标记方法,选取一个合适的标记浓度和时间,确保斑鰶被大量标记成功同时,不会对斑鰶幼鱼造成损伤,用以准确评估斑鰶增殖放流效果。通过创建规范的斑鰶标记过程,创新了斑鰶原有的标记方法和优化了耳石标记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标记方法对斑鰶造成的影响,同时减少成本,生态效益显著,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标记方法。续发展的标记方法。续发展的标记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斑鰶增殖放流标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锶元素的斑鰶耳石标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隶属于鲱鱼科(Clupeidae),分布于我国四大海域,栖息于沿海港湾和河口,水深5~15米处。常结群行动,适盐范围较广,既可在海水又可在咸淡水中生活,是一种颇受欢迎的小型食用鱼,肉嫩、味鲜而多脂,具广盐性,食物链级次低,被称之为海水中的“花白鲢”,生长快,当年可达商品鱼规格,在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港塭养殖中占有一定地位。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环境破坏等人为因素,导致斑鰶生存环境恶化,资源量急剧减少。
[0003]目前斑鰶已被纳入《浙江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实施方案(2021

2015年)》,可通过增殖放流恢复其资源量。增殖放流是指通过向指定水域投放经过人工培育的鱼、虾、贝、藻或野生的渔业生物苗种,以补充渔业资源、改善群落生态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进而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殖放流不仅能够修复生态环境,而且能够缓解渔业资源紧缺的现状,是恢复渔业资源的一种根本的、有效的科学方法。
[0004]为完整完成鱼类在洄游、扩散等生态学研究,准确完成增殖放流成效评价,渔业资源状况评估和完善渔业管理措施的制定,选择合适的标记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应用的鱼类标记技术主要有:外部标记技术、化学标记技术、生物标记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其中外部标记技术受规格限制,容易对斑鰶幼鱼造成损伤。生物和分子标记技术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较高,专业门槛高,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支撑,无法高效准确的完成斑鰶幼鱼的增殖放流效果评估。而化学标记技术很好地克服了以上弊端,同时更具有大规模标记、对斑鰶无任何损伤等诸多优势。
[0005]因此选择规范、便捷、高效、无害的化学标记方法是本专利技术关键所在。
[0006]耳石是指斑鰶内耳中在生物矿化作用下所形成的碳酸钙结晶,有星耳石、微耳石和矢耳石。因为矢耳石规格较大方便观察,通过观察矢耳石微观结构和检测矢耳石沉积的元素信息,就能方便判断斑鰶年龄等生物信息和寻找斑鰶历史生活信息。
[0007]耳石标记技术是指水环境中的锶元素可以通过斑鰶的鳃等组织部位进入斑鰶体内,最后沉积在耳石上,形成元素指纹,根据不同水体中锶含量,其形成的元素指纹不同,即可以通过改变水环境中的锶含量对放流班鰶进行标记。尽管目前已经有利用锶元素进行耳石标记的相关记载,但是相关技术研究未涉及斑鰶物种,且存在标记过程浓度和时间未明确和难以避免标记物种受损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锶元素进行耳石标记的斑鰶增殖放流标记方法,选取一个合适的标记浓度和时间,确保斑鰶被大量标记成功同时,不会对斑鰶幼鱼造成损伤,用以准确评估斑鰶增殖放流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采取的具体方案为包括以下步骤:
[0010](1)、选取4

7cm斑鰶鱼苗暂养;
[0011](2)、将六水氯化锶融入纯水,充分搅拌均匀,获得2000mg/L外源锶浓度的储备液;
[0012](3)、将上述步骤(2)的储备液溶解在沙滤海水中得到10

400mg/L外源锶浓度的浸泡液或者溶解在纯水中得到800

1600mg/L外源锶浓度的浸泡液,浸泡液盐度为20

25


[0013](4)、将上述步骤(3)获得的浸泡液进行充分曝气;
[0014](5)、将斑鰶鱼苗放入浸泡液,标记时间为1

5天。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3)中通过加入沙滤海水稀释储备液得到10

50mg/L外源锶浓度的浸泡液。
[0016]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3)中通过加入沙滤海水稀释储备液得到30mg/L外源锶浓度的浸泡液,所述步骤(5)中标记时间为3天。
[001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3)获得的浸泡液盐度为23


[001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5)每天更换一半浸泡液,加入相应外源锶浓度的浸泡液。每天定时换水,配置新的含锶溶液,极大促进斑鰶对锶的吸收,短时间即可完成对斑鰶标记。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0020]1、通过硝酸锶、碳酸锶和氟化锶对比,采用氯化锶化学试剂进行浸染,不会对斑鰶体表造成外伤,尽最大程度保证了鱼类幼体的完整性;采用了合适的低浓度锶含量进行标记,不会对斑鰶造成损伤;
[0021]2、锶元素可以通过血液传输等生理过程沉积耳石上,形成元素环带,其稳定好,可永久保存;
[0022]3、通过适量氯化锶浸泡的斑鰶与正常生长状态的鱼类在生长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差异,表明氯化锶的浸泡对斑鰶幼体的生长未产生任何影响;
[0023]4、系统性的标记过程,投放适宜浓度的氯化锶溶剂以及适宜密度的鱼种,辅以科学化养殖管理,保持稳定的投入产出。
[0024]通过创建规范的斑鰶标记过程,创新了斑鰶原有的标记方法和优化了耳石标记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标记方法对斑鰶造成的影响,同时减少成本,生态效益显著,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标记方法。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0026]图1表示斑鰶体重及体长生长情况:a、b为浸染1天体重体长,c、d为浸染3天体重体长,e、f为浸染5天体重体长。
[0027]图2表示斑鰶幼鱼肝的抗氧化性酶活活力。
[0028]图3表示斑鰶幼鱼鳃的抗氧化性酶活活力。
[0029]图4表示标记1天斑鰶鱼苗肌肉的锶含量。
[0030]图5表示标记3天斑鰶鱼苗肌肉的锶含量。
[0031]图6表示标记5天斑鰶鱼苗肌肉的锶含量。
[0032]图7表示标记3天后暂养30天的斑鰶鱼苗耳石定量线分析图。
[0033]图8表示标记3天后暂养30天的斑鰶鱼苗耳石薄片图。
具体实施例
[0034]试验区域位于温州市龙湾区永兴围垦南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日照数在1442

2264h,年均降雨量为1113

2494mm,适宜于斑鰶的生长及暂养。
[0035]试验设计:在试验区域利用透明玻璃鱼缸(60*50*40cm),按不同浓度进行分组,同时设计未经过浸泡标记的斑鰶个体进行暂养作为对照组,对斑鰶进行标记实验。
[0036]预试验
[0037](1)、准备待标记斑鰶:将预先在育苗池中培育的斑鰶(鱼苗提长至4

7cm、鳞片生长齐全,达到放流要求规格)进行随机选取,转移至试验用玻璃水槽中,保持暂养环境的条件一致,将转移后的待标记斑鰶暂养。
[0038](2)、制作标记储备液溶液:因六水氯化锶在海水中溶解度在400mg/L左右,所以纯水为溶解液,将400g六水氯化锶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斑鰶增殖放流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4

7cm斑鰶鱼苗暂养;(2)、将六水氯化锶融入纯水,充分搅拌均匀,获得2000mg/L外源锶浓度的储备液;(3)、将上述步骤(2)的储备液溶解在沙滤海水中得到10

400mg/L外源锶浓度的浸泡液或者溶解在纯水中得到800

1600mg/L外源锶浓度的浸泡液,浸泡液盐度为20

25

;(4)、将上述步骤(3)获得的浸泡液进行充分曝气;(5)、将斑鰶鱼苗放入浸泡液,标记时间为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成张川章欣仪邵鑫斌陈琛秦松张明燡李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