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换式海上风电机组塔筒过驳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58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换式海上风电机组塔筒过驳吊具,包括圆管状的吊梁,所述吊梁上成对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一吊耳,每对所述第一吊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吊梁的外侧侧壁上;所述吊梁通过第一吊耳和吊带同吊车上的吊钩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吊耳对应的所述吊梁本体上固定套装有第二吊耳,所述第二吊耳下部的本体上设有用于吊装所述塔筒的吊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吊梁两侧设置多组不同间距的第一吊耳,浮吊船单钩即可实现塔筒的水平过驳或转运等操作,避免了双吊合抬产生的安全风险,同时实现了通过单一吊梁满足多种吊距的需求;带有挡板的第一吊耳便于吊带的拆卸、更换、移动第一环形吊带,缩短了索具更换时长,提升了施工便捷性,实现了快换功能。快换功能。快换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换式海上风电机组塔筒过驳吊具


[0001]本技术涉及海上风电机组吊装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快换式海上风电机组塔筒过驳吊具。

技术介绍

[0002]海上风电机组塔筒安装施工时,受气象窗口、运输船舶航次、项目施工计划等因素影响,往往需要先将塔筒过驳至风机安装船自身甲板,后续再从自身甲板进行起吊安装。尤其是当施工海况条件较差时,风机部件运输船摇摆晃动幅度大,并且塔筒的吊索具自身较为笨重,在运输船上直接安装吊索后翻身起吊具有很大困难,并且增加了安装人员的作业风险。
[0003]当前,海上风电机组塔筒过驳主要分为两种形式:
[0004]一是采用双吊形式,通过吊座连接塔筒顶、底法兰共同起吊配合过驳,通过双吊合抬的方式过驳塔筒,还会因塔筒在运输船甲板的摆放位置受到辅助吊机的跨距限制,需运输船与风机安装船靠泊很近后勉强起吊,增大船舶碰撞风险。
[0005]二是通过浮吊主吊机单钩连接过驳吊梁,吊梁两端通过吊带进行塔筒首尾兜底以实现水平过驳,业界内已有相关施工单位将此方法投入到实际施工中,但索具连接方式往往过于复杂。两种形式较为常见:销轴式过驳吊梁,即上部吊带与吊梁通过两端的销轴进行连接,更换上部索具时需将销轴取出,在吊带到位后重新安上,操作较为麻烦;眼板式过驳吊梁,即上部吊带通过卸扣与吊梁上部眼板进行连接,需增设上部的大吨位卸扣进行配套,一定程度上增加施工索具成本及现场操作难度;且传统的过驳吊梁多数是专门针对特定塔筒型号设计,吊载间距不可变,尺寸固定,适应范围小,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根据上述提出的现有的外形较大的海上风电用的中塔和顶塔由于受海况影响不适于立式运输、导致现场施工的风机安装船在吊装时翻身操作困难,影响施工效率、且必须采用两台吊机方可实现塔筒翻身才能进行安装施工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快换式海上风电机组塔筒过驳吊具,包括圆管状的吊梁,所述吊梁上成对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一吊耳,每对所述第一吊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吊梁的外侧侧壁上;所述吊梁通过第一吊耳和吊带同吊车上的吊钩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吊耳对应的所述吊梁本体上固定套装有第二吊耳,所述第二吊耳下部的本体上设有用于吊装所述塔筒的吊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吊耳上设有和所述吊梁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吊梁的接触面是和吊梁外壁适配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对应的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上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外缘凸出于所述连接部的侧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面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吊耳的上部为环状体、下部为扁平状的吊装部,所述吊孔设置在吊装部上;所述环状体套装在所述吊梁的本体上并置于所述凹槽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吊装部上卡装有圆环形的护套,所述护套的内孔是吊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护套有两个,两个所述护套对称地置于所述吊装部的左右两侧。
[0011]进一步地,每对所述第一吊耳对应的所述吊梁的内壁上上下对称地固定有两个筋板。
[0012]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3]1、通过在吊梁两侧设置多组不同间距的第一吊耳,浮吊船单钩即可实现塔筒的水平过驳或转运等操作,避免了双吊合抬产生的安全风险,在海况较差条件下可将塔筒安全过驳后继续吊装,有效节省施工时间;同时实现了通过单一吊梁满足多种吊距的需求。
[0014]2、带有挡板的第一吊耳便于吊带的拆卸、更换、移动第一环形吊带,缩短了索具更换时长,提升了施工便捷性,实现了快换功能。
[0015]3、吊具整体结构简易,建造成本较低,实际施工效果优异。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图。
[0018]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0019]图3是图1中第一吊耳的三维图。
[0020]图4是图1中第二吊耳的主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吊装塔筒时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的侧视图。
[0023]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图。
[0024]图中:1、吊梁;2、第一吊耳;2.1、挡板;2.2、连接部;2.3、弧形面;2.4、凹槽;3、第二吊耳;3.1、吊孔;3.2;护套;3.3、吊装部;3.4、环状体;4、筋板;5、第一环形吊带;6、第二环形吊带;7、卸扣;8、塔筒;9、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快换式海上风电机组塔筒过驳吊具,如图1所示,包括用具有足够强度的钢制管材制成的圆管状的吊梁1,在吊梁1上成对固定连接有三组第一吊耳2,每对第一吊耳2对称地设置在吊梁1的外侧侧壁上,每组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吊耳2对称地固定在吊梁1管体的两侧,如图5所示,每组第一吊耳2的间距大小根据所吊装塔筒8的长度设定,其前提是需保证吊装时塔筒8的稳定性,不会因第一环形吊带5挂接的位置距离塔筒8的重心过近而发生倾斜导致塔筒8从吊带中滑脱;
[0028]如图2、3所示,第一吊耳2上设有和吊梁1连接的连接部2.2,连接部2.2和吊梁1的接触面是和吊梁1外壁适配的弧形面2.3,可采用满焊的方式将第一吊耳2通过其连接部2.2上的弧形面2.3同吊梁1的管壁焊接固定在一起;在对应弧形面2.3另一侧连接部2.2上固定有挡板2.1,挡板2.1的外缘凸出于连接部2.2的侧面。
[0029]如图5、6所示,吊梁1通过第一吊耳2和第一环形吊带5同吊车上的吊钩9连接,凸出于连接部2.2外缘的挡板2.1得以保证第一环形吊带5在套挂在第一吊耳2的连接部2.2上时不会滑脱,为避免在吊装时挡板2.1划伤第一环形吊带5,挡板2.1最好制成圆形的,且其边缘应制有倒角;每个第一吊耳2对应的吊梁1本体上固定套装有第二吊耳3,第二吊耳3下部的本体上设有用于吊装塔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换式海上风电机组塔筒过驳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管状的吊梁(1),所述吊梁(1)上成对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一吊耳(2),每对所述第一吊耳(2)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吊梁(1)的外侧侧壁上;所述吊梁(1)通过第一吊耳(2)和吊带同吊车上的吊钩(9)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吊耳(2)对应的所述吊梁(1)本体上固定套装有第二吊耳(3),所述第二吊耳(3)下部的本体上设有用于吊装所述塔筒(8)的吊孔(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换式海上风电机组塔筒过驳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耳(2)上设有和所述吊梁(1)连接的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和所述吊梁(1)的接触面是和吊梁(1)外壁适配的弧形面(2.3);所述弧形面(2.3)对应的所述连接部(2.2)的另一侧上固定有挡板(2.1),所述挡板(2.1)的外缘凸出于所述连接部(2.2)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亚龙闵振王庆鹏傅圣航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