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机油冷却结构不易保证低温机油最终流至摩擦副处的技术问题。本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中,发动机包括曲轴箱,所述曲轴箱上具有呈柱状的机滤安装腔,冷却结构包括水道,所述水道的进水口与水泵连通,曲轴箱内还具有主油道,曲轴箱上还具有导热薄壁,所述导热薄壁的内腔形成所述机滤安装腔,该机滤安装腔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水道绕所述导热薄壁的外侧壁布置,该水道的出水口连通有与所述主油道同向且相邻布置的冷却水路。本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可实现机油温度降低的条件下节约成本。度降低的条件下节约成本。度降低的条件下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
,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用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机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而机油在工作过程中,会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机油变稀而降低了润滑能力,这一因素会导致因为润滑效果跟不上而发动机无法正常运行,因此,现有的发动机通常在润滑油油路中设置机油冷却器。
[0003]申请公布号为CN10569710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机油过滤冷却器的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水套连通的冷却水道、用于容纳来自发动机本体的冷却水的机油冷却水箱、用于对所述发动机本体的润滑油路中的机油进行过滤并设置于所述机油冷却水箱内的机油滤清器以及用于控制冷却水由所述冷却水道进入机油冷却水箱的控制阀。
[0004]上述结构通过冷却水箱对机油滤清器内的机油进行冷却,提升冷却效果,但流出滤清器进入油道的机油仍会继续升温,不易保证低温机油最终流至摩擦副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更优的机油冷却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发动机包括曲轴箱,所述曲轴箱上具有呈柱状的机滤安装腔,冷却结构包括水道,所述水道的进水口与水泵连通,曲轴箱内还具有主油道,其特征在于,曲轴箱上还具有导热薄壁,所述导热薄壁的内腔形成所述机滤安装腔,该机滤安装腔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水道绕所述导热薄壁的外侧壁布置,该水道的出水口连通有与所述主油道同向且相邻布置的冷却水路。
[0008]机滤安装腔内用于容置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可对流经的机油进行精滤,避免杂质颗粒随机油流至各运动副造成损伤,水道与水泵连通,水道内流过的冷却水液可吸收在机滤安装腔内部机油的热量,进而降低机油温度,主油道为带压机油自过滤后流至各处的主要通道;通过设置机滤安装腔与主油道连通,使机滤安装腔与水道之间通过导热薄壁相隔,并设置和水道的出水口连通的冷却水路与主油道同向相邻布置,这样机油经过水道内水液的初步冷却后,在进入主油道后仍可持续得到冷却水路的冷却,利于实现对机油温度的调节,无需额外的油冷器或仅需配置更小的油冷器即可,进而在实现机油温度降低的条件下节约成本。
[0009]在上述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中,所述导热薄壁的外侧壁具有沿机滤安装腔轴向
设置的散热片。这样利于提升机滤安装腔内机油与水道内水液的换热效果,进一步保证机油冷却效果。
[0010]在上述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中,所述机滤安装腔的一端呈朝外设置的敞口状。这样便于用户自外侧拆装机油滤清器,在保证降温冷却效果的同时提升维护便捷性。
[0011]在上述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中,所述水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靠近机滤安装腔的轴向两端布置。这样自水泵流入水道的水液能充分流动,进而可将机油散发的热量充分吸收,避免产生积热现象。
[0012]在上述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中,所述散热片有多个且绕所述导热薄壁的外侧壁周向间隔布置。这样散热片可对水道内的水液形成导流,使水液多股有序沿机滤安装腔侧壁的轴向流动,进而保证水液均匀换热,提升冷却效果。
[0013]在上述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中,所述水道将所述机滤安装腔另一端的导热薄壁外表面覆盖,所述散热片延伸至导热薄壁该端的外表面上。机油过滤后会自机滤安装腔另一端周边排出,这样水道内的水液可进一步绕流出机油的外周进行换热,提升冷却效果。
[0014]在上述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中,发动机还包括连接于曲轴箱上的燃烧缸体,所述主油道和冷却水路位于所述曲轴箱内且靠近所述燃烧缸体布置。这样利于冷却水路连通至燃烧缸体水套更短路径的设计布置,保证足够的冷却效果。
[0015]在上述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中,所述主油道的内壁具有连通至曲轴的转动副处的润滑油道,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冷却水路的中段之间具有呈条形且与该主油道同向布置的空腔,沿主油道的设置轨迹最接近所述机滤安装腔的润滑油道的位置与所述空腔的位置相对。空腔可降低整个曲轴箱的重量,此外可在冷却水路的中段适当降低与主油道之间的换热效率,这样主油道内经过初步冷却的机油会缓慢降温甚至逐渐升温,机油以较低的温度进入曲轴一转动副处的润滑油道,主油道内的机油经过空腔区域后又可直接受到冷却水路的冷却,机油温度继续降低,而后在机油进入另外的润滑油道时其温度可与进入第一处润滑油道的机油温度温差更小,保证参与润滑的机油温度更接近,保证润滑效果稳定一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
[0017]本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机油经过水道内水液的初步冷却后,在进入主油道后仍可持续得到冷却水路的冷却,利于实现对机油温度的调节,无需额外的油冷器或仅需配置更小的油冷器即可,进而在实现机油温度降低的条件下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施例中发动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施例中发动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施例中发动机另一角度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施例中发动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施例中发动机另一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施例中曲轴箱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4]图7是本实施例中曲轴箱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5]图中,1、机滤安装腔;2、水道;21、进水口;22、出水口;3、水泵;
[0026]4、主油道;41、润滑油道;
[0027]5、冷却水路;6、散热片;
[0028]7、曲轴箱;71、导热薄壁;
[0029]8、燃烧缸体;9、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1]如图1
‑
7所示,本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中,发动机上具有呈柱状的机滤安装腔1,冷却结构包括绕水道2,水道2的进水口21与水泵3连通,发动机内具有用于为各部件输送机油的主油道4,曲轴箱7上还具有导热薄壁71,导热薄壁71的内腔形成机滤安装腔1,水道2绕导热薄壁71的外周布置,机滤安装腔1与主油道4连通,水道2的出水口22连通有与主油道4同向且相邻布置的冷却水路5。机滤安装腔1内用于容置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可对流经的机油进行精滤,避免杂质颗粒随机油流至各运动副造成损伤,水道2与水泵3连通,水泵3为现有产品,水道2内流过的冷却水液可吸收在机滤安装腔1内部机油的热量,进而降低机油温度,主油道4为带压机油自过滤后流至各处的主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发动机包括曲轴箱(7),所述曲轴箱(7)上具有呈柱状的机滤安装腔(1),冷却结构包括水道(2),所述水道(2)的进水口(21)与水泵(3)连通,曲轴箱(7)内具有输送机油的主油道(4),其特征在于,曲轴箱(7)上还具有导热薄壁(71),所述导热薄壁(71)的内腔形成所述机滤安装腔(1),该机滤安装腔(1)与所述主油道(4)连通,所述水道(2)绕所述导热薄壁(71)的外侧壁布置,该水道(2)的出水口(22)连通有与所述主油道(4)同向且相邻布置的冷却水路(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2)的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分别靠近机滤安装腔(1)的轴向两端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道(4)的内壁具有连通至曲轴的转动副处的润滑油道(41),所述主油道(4)和所述冷却水路(5)的中段之间具有呈条形且与该主油道(4)同向布置的空腔(9),沿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江伟,陈琦,莫康鑫,张立成,林树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