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251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注射装置,其包括:液瓶机构,包括第一监测组件,用于对存储药液的液瓶进行监测;第一管路机构,包括:第一管路组件,其一端与液瓶连通;第二监测组件,用于对第一管路组件进行监测;泵头机构,包括:泵头组件,设有相连通的入口和出口,入口与第一管路组件的另一端连通;第三监测组件,用于对泵头组件进行监测;第二管路机构,包括:第二管路组件,设有与出口连通的输入端及用于将药液输出的输出端;第四监测组件,用于对第二管路组件进行监测;控制机构,分别与上述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上述组件工作,并接收上述监测组件的监测信号。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整个注射路径的有效检测,进行有效检测反馈,提高工作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射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注射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注射装置作为放射学诊疗系统中的辅助设备,是随着X射线、快速换片机、影像增强器以及人工造影剂等技术发展逐渐在临床上应用。注射装置基本功能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经皮穿刺进入血管或经人体原有孔道,将足够量的高浓度X线造影剂快速、准确地注射到检查部位,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与治疗。
[0003]从工作原理上讲,注射装置分为针筒式注射器和蠕动泵注射器。蠕动泵注射器最主要的结构特征是没有了容纳造影剂和生理盐水的针筒。蠕动泵注射器的液体驱动方式与针筒注射器完全不同,蠕动泵注射方式是在管路外施加驱动力,推动管路的生理盐水或造影剂实现注射动作,具有可快速更换、可控运转、维修费用低等。
[0004]蠕动泵注射器基本采用电控来实现自动化注射,在注射器的整条注射路径中,都有可能出现气泡、管路切换不到位、驱动不到位等其他问题,需要医护人员频繁监测注射路径,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射装置,以实现对整个注射路径的有效检测,进行有效检测反馈,提高工作效率。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注射装置。该注射装置包括:液瓶机构,包括第一监测组件,用于对存储药液的液瓶进行监测;第一管路机构,包括:第一管路组件,其一端与液瓶连通;第二监测组件,用于对第一管路组件进行监测;泵头机构,包括:泵头组件,设有相连通的入口和出口,入口与第一管路组件的另一端连通;第三监测组件,用于对泵头组件进行监测;第二管路机构,包括:第二管路组件,设有与出口连通的输入端及用于将药液输出的输出端;第四监测组件,用于对第二管路组件进行监测;控制机构,分别与第一监测组件、第二监测组件、第三监测组件、第四监测组件及泵头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监测组件、第二监测组件、第三监测组件、第四监测组件及泵头组件工作,并接收第一监测组件、第二监测组件、第三监测组件、第四监测组件的监测信号。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注射装置的注射路径将其电控系统依次划分为液瓶机构、第一管路机构、泵头机构、第二管路机构,且每个机构都具有对应的监测组件来实现监测,即液瓶机构通过第一监测组件进行监测,第一管路机构通过第二监测组件进行监测,泵头机构通过第三监测组件进行监测,第二管路机构通过第四监测组件进行监测,并通过控制机构对这些机构及其组件进行自动化控制。因此,本申请基于注射路径对注射装置进行有序规则的划分,且通过多个监测组件对注射路径进行分段监测,能够实现对整个注射路径的有效检测,并通过控制机构实现对这些机构及其组件进行自动化控制及有效检测反馈,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09]图1是本申请注射转回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实施例中液瓶机构及液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图1实施例中第一管路机构和泵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图1实施例中第二管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4]100、注射装置;10、液瓶机构;11、液瓶;12、第一监测组件;121、第一液位检测传感器;122、第三到位检测传感器;123、温度传感器;13、加热保温件;14、支架;141、容置槽;20、第一管路机构;211、第一分管;212、第二分管;213、第三分管;214、第一总管;221、第一气泡检测传感器;222、第二气泡检测传感器;223、第五气泡检测传感器;224、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225、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226、第七到位检测传感器;231、第一驱动件;232、第二驱动件;233、第六驱动件;30、泵头机构;311、泵主体;3121、第一泵臂;3122、第二泵臂;3131、第三驱动件;3132、第七驱动件;314、第四驱动件;321、零点检测传感器;322、第四到位检测传感器;323、第八到位检测传感器;324、第五到位检测传感器;40、第二管路机构;41、第二管路组件;411、第四分管;412、第五分管;42、第四监测组件;421、第一压力传感器;422、第二压力传感器;423、流速传感器;424、第八到位检测传感器;425、第三气泡检测传感器;426、第四气泡检测传感器;60、控制系统;61、交互机构;611、微处理器;612、显示件;623、提示件;6131、提示灯;6132、蜂鸣器;614、按键组件;615、无线组件;62、控制机构;70、防护舱机构;71、第六到位检测传感器;72、第五驱动件;80、废液收集机构;81、废液收集杯;82、第二液位检测传感器;90、电子秤。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其他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1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18]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0019]参见图1

图4,本申请提出一种注射装置100,用于实现药液的自动化注射,其包括液瓶机构10、第一管路机构20、泵头机构30、第二管路机构40、控制机构62;液瓶机构10包括第一监测组件12,用于对液瓶11进行监测;第一管路机构20包括第一管路组件(图未标)和第二监测组件(图未标),第一管路组件的一端与液瓶11连通,第二监测组件对第一管路组件进行监测;泵头机构30包括泵头组件(图未标)和第三监测组件(图未标),泵头组件设有相连通的入口和出口,入口与第一管路组件的另一端连通,第三监测组件对泵头组件进行监测;第二管路机构40包括第二管路组件41和第四监测组件42,第二管路组件41设有与出口连通的输入端及用于将药液输出的输出端,第四监测组件42对第二管路组件41进行监测;控制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瓶机构,包括第一监测组件,用于对存储药液的液瓶进行监测;第一管路机构,包括:第一管路组件,其一端与所述液瓶连通;第二监测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管路组件进行监测;泵头机构,包括:泵头组件,设有相连通的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另一端连通;第三监测组件,用于对所述泵头组件进行监测;第二管路机构,包括:第二管路组件,设有与所述出口连通的输入端及用于将药液输出的输出端;第四监测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二管路组件进行监测;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监测组件、第二监测组件、第三监测组件、第四监测组件及所述泵头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监测组件、所述第二监测组件、所述第三监测组件、所述第四监测组件及所述泵头组件工作,并接收所述第一监测组件、所述第二监测组件、所述第三监测组件、所述第四监测组件的监测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瓶至少包括第一液瓶及第二液瓶;所述第一管路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分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液瓶连通;第二分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液瓶连通;第一总管,其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管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分管的另一端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入口连通;管路切换组件,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切换所述第一总管与所述第一分管连通或与所述第二分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切换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在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压紧或松开所述第一分管,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在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压紧或松开所述第二分管;所述第二监测组件包括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以及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驱动件是否压紧所述第一分管,所述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驱动件是否压紧所述第二分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监测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气泡检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管上,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分管内的气泡情况;第二气泡检测传感器,设置所述第二分管上,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分管内的气泡情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包括第一液位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液瓶的液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三到位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液瓶是否放置到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瓶机构进一步包括加热保温件,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对所述液瓶进行加热或保温。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组件进一步包括与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检测所述液瓶的温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头组件包括:泵主体,设有所述入口、所述出口及使能端,所述使能端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泵主体在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将从所述入口导入的药液从所述出口导出至所述第二管路组件;泵臂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泵主体上;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及所述泵臂组件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下驱动所述泵臂组件挤压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桐许统辉张斌蓝菊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巨鼎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