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时自动弥雾保湿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2419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时自动弥雾保湿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方法。所述定时自动弥雾保湿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播种:选择墒情良好的平整农田,人工或机械开沟,沟深3~5cm、行距25cm、行长120cm,每材料稀播2行,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时自动弥雾保湿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小麦赤霉病抗性研究
,尤其涉及一种定时自动弥雾保湿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麦赤霉病(Wheat Scab)是一种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世界性小麦病害,能防不可治,其流行不仅影响粮食安全,而且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因此小麦赤霉病被喻为小麦的“癌症之王”。培育和推广抗病小麦品种是解决小麦赤霉病危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需要充分的菌源以及合适的温度、湿度,创造良好的发病环境、准确鉴定和评价抗性,对抗病种质的筛选、抗性基因挖掘与定位以及培育抗病品种至关重要。目前报道的赤霉病抗性鉴定方法有自然鉴定法、孢子弥雾接种法、土表接种法、组织叶片离体鉴定法、单花滴注法、基部穗轴注射法等。其中,单花滴注法是目前赤霉病抗性接种鉴定最为常见的方法,接种后72小时内能否保持接种麦穗所处环境合适的湿度,将直接影响到抗性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常用的保湿的方法有套袋保湿法、人工喷水法、弥雾保湿法等,其中弥雾保湿法省工省力,适合较大规模小麦材料的赤霉病抗性鉴定。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定时自动弥雾保湿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了小麦赤霉病病菌在小麦穗部侵染、扩展时所需的条件,可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进行准确鉴定,为准确筛选小麦赤霉病抗性种质、抗性基因的挖掘与定位以及抗病小麦新品种(系)的培育提供了保障的定时自动弥雾保湿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定时自动弥雾保湿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播种:选择墒情良好的平整农田,人工或机械开沟,沟深3~5cm、行距25cm、行长120cm,每材料稀播2行,2

5cm一粒,两材料之间空1行;S2:微喷装置的安装与调试包括:微喷带的筛选、时控开关的筛选与设置、抽水泵的选择、固定装置的制作与安装和微喷灌装置的安装与调试;S3:禾谷镰刀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包括:S31:病原菌的获得:选取强毒株禾谷镰刀菌种为接种的原始病原菌;S32: 培养基制备:将去离子水煮沸,放入6 g绿豆,煮到第一颗绿豆破皮,三层纱布过滤,定容至1 L,121 0C灭菌20 min,制备成0.6%的绿豆汤培养基;S33: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病原菌经活化后,挑取少许菌丝接种于灭菌培养基中,25 ℃下180 r 振荡培养72 h,2以上层纱布过滤,于显微镜下观察,调节菌液浓度为在10
×
10显微镜视野下可见约20个游离孢子;
S4:接种材料的选择:4月中旬,田间小麦陆续开花,选择20株健壮植株主茎穗为接种材料,待3~5朵小花开放时进行接种,并掐去旗叶中上部1/2作为接种标记;S5:单花滴注法接种:对所选取得接种材料自上而下第5小穗的左基部小花作为接种单元;S6:迷雾保湿:接种后立即迷雾保湿;S7:病穗调查:接种后21d调查接种麦穗的病小穗数、总小穗数,并计算病小穗率;S8:利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0006]优选的,所述S2中时控开关的选用KG316T时控开关。
[0007]优选的,所述S2中所述固定装置的制作与安装包括选用合适铁皮制作U型凹槽,凹槽长400cm,底部宽9cm、两边高3cm;选用直径2cm圆形钢筋等制作凹槽连接处的固定支架,钢筋长170cm,底端设置成锲型,离底部40cm处横向焊接一段22cm钢筋,钢筋顶部焊接一段长15cm、宽10cm、高3cm的凹槽,用于固定微喷带凹槽的连接与固定;钢管,直径4cm,长1.3m,顶部横向焊接一段长10cm、宽4cm角铁,底部焊接边长5cm的正方形钢片,为微喷装置凹槽的中间支撑支架。
[0008]优选的,所述S2中所述微喷灌装置的安装与调试包括接种前1

2天,将凹槽、固定支架、支撑支架组装于赤霉病鉴定田,连接抽水泵、时控开关,并进行调试。
[0009]优选的,所述S3中强毒株禾谷镰刀菌种的型号为F0301、F0609、F0980和F1126的一种或多种。
[0010]优选的,所述S5中单花滴注法接种选用50μL或100μL微量进样器,以人工单花滴注法接种禾谷镰刀孢子悬浮液5μL于小花中。
[0011]优选的,所述S6中晴好天气时,8:00~17:00每小时喷水5min,接种前3d,保持接种麦穗处于较高的湿度环境中,接种10d后,喷水频率变为每2小时喷水5min。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定时自动弥雾保湿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时自动弥雾保湿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方法,采用小麦始花期单花滴注法接种禾谷镰刀菌、定时自动弥雾保湿,创造菌源充足、温湿度适宜的小麦赤霉病发病环境,确保小麦赤霉病的稳定发生和鉴定的准确性。小麦始花期单花滴注禾谷镰刀菌,确保了鉴定材料充分接触菌源,减少了因环境中菌源不足或不匀而造成的发病不均衡现象。定时自动弥雾保湿,为禾谷镰刀菌的侵染及扩展提供了稳定而良好的环境湿度,确保了病害的稳定发生。本专利技术通过单花滴注法接种禾谷镰刀菌、弥雾保湿,确保了小麦赤霉病病菌在小麦穗部侵染、扩展时所需的条件,可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进行准确鉴定,为准确筛选小麦赤霉病抗性种质、抗性基因的挖掘与定位以及抗病小麦新品种(系)的培育提供了保障。
[00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定时自动弥雾保湿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播种:选择墒情良好的平整农田,人工或机械开沟,沟深3~5cm、行距25cm、行
长120cm,每材料稀播2行,约3cm一粒,两材料之间空1行。
[0016]S2:微喷装置的安装与调试:S21:微喷带的筛选:选用日本住化农业资材株式会社生产的SUMISANSUI

R WIDE微喷带,确保均匀一致的雾化保湿效果。
[0017]S22:时控开关的筛选与设置:选用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KG316T时控开关,设置喷水时间及时长,如接种当天设置上午8时至下午5时,每小时喷水5min。
[0018]S23:抽水泵的选择:选用浙江大元泵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抽水电泵进行抽水。
[0019]S24:固定装置的制作与安装:凹槽,选用合适铁皮制作U型凹槽,凹槽长400cm,底部宽9cm、两边高3cm,便于放置和固定微喷带;固定支架,选用直径2cm圆形钢筋等制作凹槽连接处的固定支架,钢筋长170cm,底端设置成锲型便于插入田中,离底部40cm处横向焊接一段22cm钢筋便于固定支架,保持微喷装置高度130cm,钢筋顶部焊接一段长15cm、宽10cm、高3cm的凹槽,用于固定微喷带凹槽的连接与固定;支撑支架,选用邯郸市正大制管有限公司生产的天虹系列钢管,直径4cm,长1.3m,顶部横向焊接一段长10cm、宽4cm角铁,角铁以便于支撑凹槽,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时自动弥雾保湿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播种:选择墒情良好的平整农田,人工或机械开沟,沟深3~5cm、行距25cm、行长120cm,每材料稀播2行,2

5cm一粒,两材料之间空1行;S2:微喷装置的安装与调试包括:微喷带的筛选、时控开关的筛选与设置、抽水泵的选择、固定装置的制作与安装和微喷灌装置的安装与调试;S3:禾谷镰刀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包括:S31:病原菌的获得:选取强毒株禾谷镰刀菌种为接种的原始病原菌;S32: 培养基制备:将去离子水煮沸,放入6 g绿豆,煮到第一颗绿豆破皮,三层纱布过滤,定容至1 L,121 0C灭菌20 min,制备成0.6%的绿豆汤培养基;S33: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病原菌经活化后,挑取少许菌丝接种于灭菌培养基中,25 ℃下180 r 振荡培养72 h,2以上层纱布过滤,于显微镜下观察,调节菌液浓度为在10
×
10显微镜视野下可见约20个游离孢子;S4:接种材料的选择:4月中旬,田间小麦陆续开花,选择20株健壮植株主茎穗为接种材料,待3~5朵小花开放时进行接种,并掐去旗叶中上部1/2作为接种标记;S5:单花滴注法接种:对所选取得接种材料自上而下第5小穗的左基部小花作为接种单元;S6:迷雾保湿:接种后立即迷雾保湿;S7:病穗调查:接种后21d调查接种麦穗的病小穗数、总小穗数,并计算病小穗率;S8:利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时自动弥雾保湿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时控开关的选用KG316T时控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士强王建华张容刘建凤范德佳王汝琴何震天韩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