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两相流体输送装备的性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230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液两相流体输送装备的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料箱,两相的底部设有出料管,出料管连接有模型泵,模型泵的出口连接有循环管和混流管,循环管包括垂直观察段、连接管、替换弯头、水平观察段、替换椎管、连接法兰,循环管的末端伸入到料箱内,垂直观察段、水平观察段为透明结构,垂直观察段、水平观察段的两端和模型泵的进出口均设有压力表,混流管、循环管上、出料管上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模型泵从出料管抽取物料经过循环管回流到料箱,模拟大颗粒两相流物料输送,从而测试由多种输料管组成的循环管和模型泵的性能,也可以确定输送设备的磨损情况,根据磨损情况来优化输送设备的耐磨设计。化输送设备的耐磨设计。化输送设备的耐磨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液两相流体输送装备的性能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固液两相流体输送装备的性能测试装置,属于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颗粒固液两相流输送装备目前广泛应用于深海采矿输送系统中,促进国家深海矿业的发展,为海底矿产资源的开采奠定理论基础,对于输送设备的防磨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泵的防磨损性能,即可以降低由于更换泵过流部件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也能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因此对于大颗粒固液两相流装备的耐磨性能测试是有必要的,可以提升固液两相流输送设备的检测能力,引领我国流体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但是目前缺少这种性能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固液两相流体输送装备的性能测试装置,解决目前缺乏专门的固体两相流耐磨性能测试的装置,导致不能检测目前设备的耐磨性能,无法具体的针对易磨损处进行耐磨优化设计的问题。
[0004]本技术涉及一种固液两相流体输送装备的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料箱,两相的底部设有出料管,出料管连接有模型泵,模型泵的出口连接有循环管和混流管,循环管包括垂直观察段、连接管、替换弯头、水平观察段、替换椎管、连接法兰,循环管的末端伸入到料箱内,垂直观察段、水平观察段为透明结构,垂直观察段、水平观察段的两端和模型泵的进出口均设有压力表,混流管的末端和混流管前端上方的循环管上均设有阀门,混流管末端右侧的循环管上和出料管上也设有阀门。
[0005]料箱的顶部设有向外的翻沿,料箱的顶部设有盖板,盖板的外侧底部设有卡在翻沿外侧的外沿。方便取下盖板,并且盖板可以防止物料循环时,物料飞溅。
[0006]连接管上设有电磁流量计。可以测量固液两相流体的流量。
[0007]料箱的内侧壁上固定有环形的布料管,布料管的底部均匀连接有多个冲击管,冲击管底端为向料箱内侧的弯管,每个冲击管的底部均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是的物料在混合和循环时,更加均匀。
[0008]冲击管的外侧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固定在料箱的内壁上。结构更加稳定。
[0009]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可以通过在料箱内放入大颗粒两相流物料,然后通过模型泵从出料管抽取物料经过循环管回流到料箱,模拟大颗粒两相流物料输送,从而测试由多种输料管组成的循环管和模型泵的性能,也可以通过观察循环管中替换椎管、替换弯头和模型泵的磨损位置和磨损情况,确定输送设备的磨损情况,根据磨损情况来优化输送设备的耐磨设计。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盖板;2、料箱;3、布料管;4、冲击管;5、出料管;6、模型泵;7、混流管;8、压力表;9、垂直观察段;10、替换弯头,11、连接管,12、水平观察段,13、替换椎管,14、弯管,15、连接杆,16、电磁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如图1所示,本技术为固液两相流体输送装备的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料箱2,两相的底部设有出料管5,出料管5连接有模型泵6,模型泵6的出口连接有循环管和混流管7,循环管包括垂直观察段9、连接管11、替换弯头10、水平观察段12、替换椎管13、连接法兰,循环管的末端伸入到料箱2内,垂直观察段9、水平观察段12为透明结构,垂直观察段9、水平观察段12的两端和模型泵6的进出口均设有压力表8,混流管7的末端和混流管7前端上方的循环管上均设有阀门,混流管7末端右侧的循环管上和出料管5上也设有阀门。
[0015]料箱2的顶部设有向外的翻沿,料箱2的顶部设有盖板1,盖板1的外侧底部设有卡在翻沿外侧的外沿。
[0016]连接管11上设有电磁流量计16。
[0017]料箱2的内侧壁上固定有环形的布料管3,布料管3的底部均匀连接有多个冲击管4,冲击管4底端为向料箱2内侧的弯管14,每个冲击管4的底部均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8]冲击管4的外侧固定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固定在料箱2的内壁上。
[0019]工作时,打开盖板1,把液体物料和大颗粒固体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入料箱2内,然后盖上盖板1,然后关闭循环管上的阀门,打开混流管7和出料管5上阀门,启动模型泵6,这样模型泵6抽取物料从冲击管4处喷出,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更快混合均匀,然后关闭混流管7上的阀门,打开循环管上的阀门,进行循环抽料模拟输送大颗粒固液流体,试验一段时间后可以将替换弯头10、替换椎管13以及模型泵6进行拆卸,判定磨损位置,测量磨损深度和磨损面积,这样可以测定磨损参数,为后期耐磨设计做参考,并且可以把循环管使用不同的管道,研究不同管道特性对固液两相流输送的影响。
[0020]当然,透明的垂直观察段9、水平观察段12使用有机玻璃,可以在透明观察段架设高度摄像机设备进行拍摄,采集大颗粒固液两相流的流场信息,对于磨损的测量可以采用称重法,或者采用超声波测厚仪确定试样前后的厚度,从而确定磨损量。在测试磨损情况时,模型泵6的过流部件、替换椎管13、替换弯头10可以采用较软的材质,如铝、铜等材料,以便快速定位磨损的位置。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可以通过在料箱内放入大颗粒两相流物料,然后通过模型泵从出料管抽取物料经过循环管回流到料箱,模拟大颗粒两相流物料输送,从而测试由多种输料管组成的循环管和模型泵的性能,也可以通过观察循环管中替换椎管、替换弯头和模型泵的磨损位置和磨损情况,确定输送设备的磨损情况,根据磨损情况来优化输送设备的耐磨设计。
[002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液两相流体输送装备的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箱(2),两相的底部设有出料管(5),出料管(5)连接有模型泵(6),模型泵(6)的出口连接有循环管和混流管(7),循环管包括垂直观察段(9)、连接管(11)、替换弯头(10)、水平观察段(12)、替换椎管(13)、连接法兰,循环管的末端伸入到料箱(2)内,垂直观察段(9)、水平观察段(12)为透明结构,垂直观察段(9)、水平观察段(12)的两端和模型泵(6)的进出口均设有压力表(8),混流管(7)的末端和混流管(7)前端上方的循环管上均设有阀门,混流管(7)末端右侧的循环管上和出料管(5)上也设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流体输送装备的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李明义史连田延凯李文龙滕爽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