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用高寿命钢水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30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用高寿命钢水套结构,包括设置在钢水套主体内的且不互通的第一循环冷却道及第二循环冷却道,第一循环冷却道包括若干横向延伸的第一冷却管,且第一冷却管末部均经第一连通管相连通,其中一第一冷却管首端穿出钢水套主体为第一进水管,处于边缘处的第一冷却管首端穿出钢水套主体作为第一出水管,第一进水管首端与除第一出水管外其余第一冷却管经第一导流管相通;所述第二循环冷却道包括第二进水管及与其相通且呈“S”状延伸的第二冷却管,第二冷却管与穿出钢水套主体的第二出水管导通,该回转式阳极炉用高寿命钢水套结构减少了钢水套板面、端面开孔使用塞子和堵头形成的薄弱点,有效降低了漏水的风险。的风险。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用高寿命钢水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用高寿命钢水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铜冶炼中精炼工序使用回转式阳极炉进行粗铜精炼,为保护炉口耐材及钢壳不变形和断裂,在炉口均安装有炉口水套。行业内回转式阳极炉一般使用预埋管铜铸造水套或钻孔式钢水套。预埋管铜铸造水套换热效果好,缺陷少,但铸造难度大,价格昂贵,且抗冲击能力差,使用寿命低;钻孔式钢水套抗冲击和冲刷能力强,价格便宜,但装配点多,水道加工易出现偏斜,易出现漏水。因此,多数企业选择钻孔式钢水套。炉口水套作为回转式阳极炉关键部位,其使用寿命制约整台炉子使用寿命,如出现水套漏水等事故,一方面存在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影响火法系统整体生产工作。
[0003]回转式阳极炉的钻孔式钢水套一般分为上下左右共计4块水套,采用轧制钢板,以机械钻孔的方式加工水路后对工艺孔进行密封完成水套的制作,水套的制作质量有严格要求,按照标准进行制造完成后,进行检查、试压、验收和安装。
[0004]钻孔式钢水套制作的难点,是水路工艺孔的密封,密封区域为水套薄弱点,在高温、熔体冲刷、机械冲击下,容易发生漏水,是制约水套寿命的关键点。
[0005](1) 现有技术回转式阳极炉炉口四块水套的面板塞子共计66个,端面堵头共计38个,机械装配及焊接点多,水套薄弱点过多,漏水风险大;
[0006](2)上、左右水套设计偏薄,不耐冲撞,不能满足回转式阳极炉处理大块冷铜的需求;
[0007](3)预埋管铸造钢水套难度系数高,成品率低,易导致预埋管与铸造件无熔化结合影响换热效果,导致水套出现局部烧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用高寿命钢水套结构,不仅结构合理,而且有效解决现有水套设计及制作方案中薄弱点多、水套漏水几率大,不耐冲击的问题。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用高寿命钢水套结构,包括设置在钢水套主体内的且不互通的第一循环冷却道及第二循环冷却道,所述第一循环冷却道包括若干横向延伸的第一冷却管,且第一冷却管末部均经第一连通管相连通,其中一第一冷却管首端穿出钢水套主体为第一进水管,处于边缘处的第一冷却管首端穿出钢水套主体作为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首端与除第一出水管外其余第一冷却管经第一导流管相通,所述第一连通管与第一导流管均纵向延伸且远离第一冷却管一端均插设有以利封堵的端面堵头;所述第二循环冷却道包括第二进水管及与其相通且呈“S”状延伸的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与穿出钢水套主体的第二出水管导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冷却管由若干横向延伸的循环管及将循环管首端导通的第二
连通管、将循环管尾端导通的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连通管与第二导流管内均在相邻的循环管处插设有导流塞封堵,且第二连通管与第二导流管上导流塞插设位置均错开设置的相邻循环管之间以形成“S”状的第二冷却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设有四根,且循环管尾端均延伸至钢水套主体内并插设有端面堵头封堵,所述导流塞设有两个。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之间插设有导流塞。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管首端均穿出钢水套主体边缘并在端部插设有端面堵头。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通管与第二导流管远离第二冷却管一端均纵向延伸穿出钢水套主体边缘并插设有端面堵头。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冷却道及第二循环冷却道的内径均为30mm。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减少了钢水套板面、端面开孔使用塞子和堵头形成的薄弱点,大大降低了薄弱点漏水的风险,同时也使钢水套板抗冲击性能得到提升。通过设计优化后,整套钢水套加工制作的薄弱点减少了46个,使得炉口水套漏水几率降低了44.23%,使用寿命提高1倍以上,平均在2.5年以上,每台阳极炉每年可节约水套采购成本12万元左右。
[0017]炉口水套作为回转式阳极炉关键部位,其使用寿命制约整台炉子使用寿命,因此本专利为回转式阳极炉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得回转式阳极炉检修周期得到延长,对保证铜冶炼火法系统生产稳定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安全生产和降本增效的背景下,此专利技术值得在同行业进行推广。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0020]图中:1

钢水套主体,2

第一循环冷却道,3

第二循环冷却道,4

第一冷却管,5

第一连通管,6

第一进水管,7

第一出水管,8

第一导流管,9

端面堵头,10

第二进水管,11

第二冷却管,12

第二出水管,13

循环管,14

第二连通管,15

第二导流管,16

导流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实施例中炉口水套材质为Q345R锅炉钢,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2]如图1所示,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用高寿命钢水套结构,包括设置在钢水套主体1内的且不互通的第一循环冷却道2及第二循环冷却道3,所述第一循环冷却道包括若干横向延伸的第一冷却管4,且第一冷却管末部均经第一连通管5相连通,其中一第一冷却管首端穿出钢水套主体为第一进水管6,处于边缘处的第一冷却管首端穿出钢水套主体作为第一出水管7,所述第一进水管首端与除第一出水管外其余第一冷却管经第一导流管8相通,所述第一连通管与第一导流管均纵向延伸且远离第一冷却管一端均插设有以利封堵的端面堵头9;所述第二循环冷却道包括第二进水管10及与其相通且呈“S”状延伸的第二冷却管11,所述第二冷却管与穿出钢水套主体的第二出水管12导通。
[002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管设有三根,其中有一根作为第一进水管,一根作为第一出水管,即首端经端面堵头封堵的只有一根第一冷却管。
[00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管由若干横向延伸的循环管13及将循环管首端导通的第二连通管14、将循环管尾端导通的第二导流管15,所述第二连通管与第二导流管内均在相邻的循环管处插设有导流塞16封堵,且第二连通管与第二导流管上导流塞插设位置均错开设置的相邻循环管之间以形成“S”状的第二冷却管。
[002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设有四根,且循环管尾端均延伸至钢水套主体内并插设有端面堵头封堵,所述导流塞设有两个。
[002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用高寿命钢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钢水套主体内的且不互通的第一循环冷却道及第二循环冷却道,所述第一循环冷却道包括若干横向延伸的第一冷却管,且第一冷却管末部均经第一连通管相连通,其中一第一冷却管首端穿出钢水套主体为第一进水管,处于边缘处的第一冷却管首端穿出钢水套主体作为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首端与除第一出水管外其余第一冷却管经第一导流管相通,所述第一连通管与第一导流管均纵向延伸且远离第一冷却管一端均插设有以利封堵的端面堵头;所述第二循环冷却道包括第二进水管及与其相通且呈“S”状延伸的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与穿出钢水套主体的第二出水管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用高寿命钢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管由若干横向延伸的循环管及将循环管首端导通的第二连通管、将循环管尾端导通的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连通管与第二导流管内均在相邻的循环管处插设有导流塞封堵,且第二连通管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辉吴森何国方李首君林志强徐正国张朝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铜东南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