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合器用气体进出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17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氧合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结构合理、气流平稳,能够有效减轻气流对中空纤维膜的冲击,进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氧合器用气体进出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路与出气管路均与氧合腔联通,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中设有气体导向组件,所述气体导向组件包括第一板状导向件和第二板状导向件,所述第一板状导向件后端与第二板状导向件前侧面相连,第一板状导向件与第二板状导向件之间存在气流间隙,第二板状导向件与气体管路内气流方向垂直设置,具有结构合理、工作可靠等显著的优点。著的优点。著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氧合器用气体进出管路


[0001]本技术涉及氧合器制造
,具体的说是一种结构合理、气流平稳,能够有效减轻气流对中空纤维膜的冲击,进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氧合器用气体进出管路。

技术介绍

[0002]集成式膜式氧合器是体外循环(CPB)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中的核心组件,也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趋势;其功能是替代人体肺功能进行血液气体交换,实现血液的氧合和二氧化碳的去除,使血液从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因此设备内设有能够完成血气交换的功能膜组件,功能膜采用中空纤维膜卷绕制成,使用时静脉血流经功能膜组件所在腔室,完成静脉血内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气的纳入。对应的,氧合器上需要设置气体进出管路,其中进气管路用于向氧合腔内送入氧气,出气管路用于将设备内积聚的二氧化碳排出。
[0003]功能膜组件中的纤维管式氧合膜使用寿命有限,若气流过大,气流直接冲击到纤维管式氧合膜表面,易造成功能膜组件损伤,导致设备故障,因此如何保证气体流畅稳定的送入/送出氧合器功能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结构合理、气流平稳,能够有效减轻气流对中空纤维膜的冲击,进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氧合器用气体进出管路。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0006]一种氧合器用气体进出管路,设有筒状氧合腔,氧合腔的两端设有端盖,进气管路设置在进血端端盖上,出气管路设置在另一端端盖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路与出气管路均与氧合腔联通,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中设有气体导向组件,所述气体导向组件包括第一板状导向件和第二板状导向件,所述第一板状导向件后端与第二板状导向件前侧面相连,第一板状导向件与第二板状导向件之间存在气流间隙,第二板状导向件与气体管路内气流方向垂直设置。
[0007]本技术所述气体导向组件中的第一板状导向件与第二板状导向件优选采用圆盘状导向板,第二板状导向件的外径与气体管路内径相同,用于截断垂直泵入或送出的气流,避免高速气流直接冲击功能膜,第一板状导向件连接在第二板状导向件上,且第一板状导向件设置在第二板状导向件的气流进入侧,用于完成对进入气流的导流、紊流,避免气体内微旋涡造成的气体流动不畅,由于第一板状导向件与第二板状导向件采用圆盘状,二者连接时彼此间存在气流间隙,经第一板状导向件导流后的气流沿气流间隙送入第二板状导向件的气流输出侧,完成气流导向输出。
[0008]本技术所述第一板状导向件与第二板状导向件的夹角范围为90
°‑
180
°
,通过调整第一板状导向件与第二板状导向件的夹角范围,能够完成对气流送入角度调整以及对
气流间隙调整。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气体导向组件,能够对外部泵入的高速气流进行导流、稳流处理,并避免气流直接冲击到功能膜上,保证功能膜的正常使用,具有结构合理、工作可靠等显著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1]附图2是本技术图1中进气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3是本技术图1中进气端的剖面图。
[0013]附图4是本技术图1中出气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5是本技术图1中出气端的剖面图。
[0015]附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氧合腔1、进气管路2、端盖3、出气管路4、第一板状导向件5、第二板状导向件6、气流间隙7、功能膜8。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8]如附图1及附图6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氧合器用气体进出管路,设有筒状氧合腔1,氧合腔1的两端设有端盖,进气管路2设置在进血端端盖3上,出气管路4设置在另一端端盖3上,所述进气管路2与出气管路4均与氧合腔1联通,进气管路2和出气管路4中设有气体导向组件,所述气体导向组件包括第一板状导向件5和第二板状导向件6,所述第一板状导向件5后端与第二板状导向件6前侧面相连,第一板状导向件5与第二板状导向件6之间存在气流间隙7,第二板状导向件6与气体管路内气流方向垂直设置。
[0019]如附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气体导向组件中的第一板状导向件5与第二板状导向件6优选采用圆盘状导向板,第二板状导向件6的外径与气体管路内径相同,用于截断垂直泵入或送出的气流,避免高速气流直接冲击功能膜8,第一板状导向件5连接在第二板状导向件6上,且第一板状导向件5设置在第二板状导向件6的气流进入侧,用于完成对进入气流的导流、紊流,避免气体内微旋涡造成的气体流动不畅,由于第一板状导向件5与第二板状导向件6采用圆盘状,二者连接时彼此间存在气流间隙7,经第一板状导向件5导流后的气流沿气流间隙7送入第二板状导向件6的气流输出侧,完成气流导向输出。
[0020]本技术所述第一板状导向件5与第二板状导向件6的夹角范围为90
°‑
180
°
,通过调整第一板状导向件5与第二板状导向件6的夹角范围,能够完成对气流送入角度调整以及对气流间隙7调整。
[0021]实施例1:
[0022]本例中提出了一种氧合器用气体进出管路,设有筒状氧合腔1,氧合腔1的两端设有端盖,进气管路2设置在进血端端盖3上,出气管路4设置在另一端端盖3上,所述进气管路2与出气管路4均与氧合腔1连通;所述进气管路2和出气管路4中设有气体导向组件,所述气体导向组件包括第一板状导向件5和第二板状导向件6,所述第一板状导向件5后端与第二板状导向件6前侧面相连,前侧面为第二板状导向件6的气流送入侧,第一板状导向件5与第
二板状导向件6之间存在气流间隙7,第二板状导向件6与气体管路内气流方向垂直设置,进气管路2和出气管路4分别经气体导向组件中的气流间隙7与氧合腔1连通;
[0023]本例所述气体导向组件中的第一板状导向件5与第二板状导向件6采用圆盘状导向板,第二板状导向件6的外径与气体管路内径相同,用于截断垂直泵入或送出的气流,避免高速气流直接冲击功能膜8,第一板状导向件5连接在第二板状导向件6上,且第一板状导向件5设置在第二板状导向件6的气流进入侧,用于完成对进入气流的导流、紊流,避免气体内微旋涡造成的气体流动不畅,由于第一板状导向件5与第二板状导向件6采用圆盘状,二者连接时彼此间存在气流间隙7,经第一板状导向件5导流后的气流沿气流间隙7送入第二板状导向件6的气流输出侧,完成气流导向输出;
[0024]所述第一板状导向件5与第二板状导向件6的夹角范围为90
°‑
180
°
,通过调整第一板状导向件5与第二板状导向件6的夹角范围,能够完成对气流送入角度调整以及对气流间隙7调整。
[002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气体导向组件,能够对外部泵入的高速气流进行导流、稳流处理,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合器用气体进出管路,设有筒状氧合腔,氧合腔的两端设有端盖,进气管路设置在进血端端盖上,出气管路设置在另一端端盖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路与出气管路均与氧合腔联通,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中设有气体导向组件,所述气体导向组件包括第一板状导向件和第二板状导向件,所述第一板状导向件后端与第二板状导向件前侧面相连,第一板状导向件与第二板状导向件之间存在气流间隙,第二板状导向件与气体管路内气流方向垂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合器用气体进出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向组件中的第一板状导向件与第二板状导向件采用圆盘状导向板,第二板状导向件的外径与气体管路内径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汝举李志敏吕洪敏李光辉彭凤丽于灵云于力辉刘春志王文浩王海潮姜新中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威高新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