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的轭铁与衔铁连接结构及磁路系统和电磁继电器,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包括轭铁和衔铁,轭铁呈L字形;所述轭铁的第一边采用复原簧片连接衔铁,所述衔铁与所述轭铁的第二边相对,所述轭铁的第一边位于所述轭铁的第二边和衔铁之间,且所述轭铁的第一边与衔铁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轭铁的第一边的内表面设置导磁件,所述衔铁具有与所述导磁件相接触的第一状态和与所述导磁件相分离的第二状态,所述衔铁在第二状态与所述导磁件之间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衔铁与轭铁保持分离,解决了继电器因轭铁刀口磨损而出现卡死或触点接触异常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继电器的轭铁与衔铁连接结构及磁路系统和电磁继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的轭铁与衔铁连接结构及磁路系 统和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电磁继电器通常包括底座、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其中,磁路系统包括线圈 组件、衔铁和轭铁,轭铁呈L字形,衔铁通常直接挂在轭铁的一边的刀口处,使得衔铁与轭 铁一直处于接触状态,且通常为点接触状态,这就导致继电器在耐久性末期轭铁刀口出现磨 损,从而引发继电器卡死或触点因轭铁磨损产生的粉尘而出现接触异常,最终引发继电器早 期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轭铁与衔铁连接结构及磁 路系统和电磁继电器,其使轭铁与衔铁采用分离式设计,避免轭铁出现磨损。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继电器的轭铁与衔铁连接结构,包 括轭铁和衔铁,轭铁呈L字形;所述轭铁的第一边采用复原簧片连接衔铁,所述衔铁与所述 轭铁的第二边相对,所述轭铁的第一边位于所述轭铁的第二边和衔铁之间,且所述轭铁的第 一边与衔铁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轭铁的第一边的内表面设置导磁件,所述衔铁具有与所 述导磁件相接触的第一状态和与所述导磁件相分离的第二状态,所述衔铁在第二状态与所述 导磁件之间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
[0005]进一步的,所述导磁件与所述轭铁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导磁件连接在所述轭铁的第 一边的内表面,所述第二间距的大小可调。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轭铁的第一边设有连接孔,所述导磁件采用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紧固件 连接于所述轭铁的第一边,所述紧固件可相对连接孔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衔铁的方向运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为长条孔,并沿所述衔铁与轭铁的第二边所在的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紧固件为螺钉,其与所述导磁件螺纹连接,或者,所述紧固件为铆钉,其与所述导磁件 铆接配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复原簧片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设置在第一边和第二边之间的折弯部, 所述复原簧片的第一边连接于所述轭铁的第一边的外表面,所述复原簧片的第二边连接于所 述衔铁背对所述轭铁的一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复原簧片的折弯部呈圆角状态,并设有镂空口;所述复原簧片呈L字 形。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推动卡,该推动卡与所述衔铁嵌件注塑成型在一起;所述推动卡背 对所述轭铁第二边的一面设有缓冲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衔铁与所述导磁件在接触状态呈面接触或线接触;所述导磁件呈
片状。
[0012]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继电器的磁路系统,包括线圈组件,该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缠绕 在所述线圈架上的漆包线和穿设在所述线圈架中的铁芯;还包括如上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继电器 的轭铁与衔铁连接结构,所述轭铁的第二边与铁芯的一端相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衔铁与所 述铁芯的另一端吸合或分离。
[0013]进一步的,所述线圈架与所述铁芯的另一端对应的端面上设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可变形 的凸部,所述铁芯的另一端外周设有一圈凸台,该凸台全部或局部覆盖所述凸部,并挤压所 述凸部;所述凸部为小凸筋,并沿所述铁芯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衔铁与所述线圈架之间配合有反力弹簧。
[0015]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接触系统,还包括如上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继 电器的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设置于底座,所述接触系统的静簧部分设置于底座,所述接 触系统的动簧部分设置于所述磁路系统或底座。
[00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由于所述轭铁的第一边与衔铁采用复原簧片相连接,且所述衔铁与轭铁的第一边之 间具有第一间距,使得衔铁与轭铁保持分离状态,避免衔铁动作时与轭铁接触而发生磨损, 从而解决继电器因轭铁刀口磨损而出现卡死或触点接触异常的问题;所述导磁件的设置,一 方面能够确保衔铁吸合时在衔铁与轭铁分离状态能形成闭合的磁回路,确保继电器可靠工 作,另一方面使得所述第一间距可以设计得较大,从而确保复原簧片持久性工作而不易断裂。
[0018]2、所述第二间距的大小可调,使得继电器的磁路系统的磁路落差可根据导磁件与衔铁 的相对位置调整,从而可以调整产品的超行程及电气参数。特别的,所述导磁件采用穿过所 述连接孔的紧固件连接于所述轭铁的第一边,所述紧固件可相对连接孔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衔 铁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二间距的大小调节非常便捷、精准。
[0019]3、所述衔铁与所述导磁件在接触状态呈面接触或线接触,可以大大降低导磁件的磨损 程度。特别的,所述衔铁仅在第一状态与导磁件接触,使得所述衔铁对导磁件的磨损更小, 从而确保导磁件能够持久性工作。
[0020]4、所述缓冲部的设置,在强冲击和振动条件下可有效缓解衔铁部分对继电器的接触系 统的冲击力,尤其是针对衔铁部分较大的继电器,可有效避免冲击造成的接触系统变形而引 发继电器失效。
[0021]5、所述凸部、凸台的设置,可以调整铁芯的极面位置,从而可以调整铁芯极面与衔铁 距离,防止线圈架的端面收缩变形导致铁芯与衔铁配合不到位。此外,所述凸部的设置,还 可以提高线圈架的相应端面的强度。
[0022]6、所述反力弹簧的设置,可以补充复原簧片变形小损失的反力。
[0023]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继电器的轭铁与 衔铁连接结构及磁路系统和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轭铁与衔铁连接结构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轭铁与衔铁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通孔,并与铁芯9一端设置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轭铁1的第二边与铁芯9的一端连接过程 中,可以通过控制铆接距离,或者,控制螺钉与铁芯螺纹孔螺纹连接的程度来控制各个小凸 筋71的变形量,从而调整铁芯9的极面与衔铁2的间距,防止线圈架7的端面收缩变形导 致铁芯9与衔铁2配合不到位。所述凸部(即小凸筋71)的设置,还可以提高线圈架7的 相应端面的强度。
[0046]本实施例中,所述衔铁2与所述线圈架7之间配合有反力弹簧10,可以补充复原簧片 变形小损失的反力。所述反力弹簧10的数量具体为两个,但不局限于此,两个反力弹簧10 沿衔铁2的宽度方向分布;每个反力弹簧10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衔铁2远离所述导磁件 4的一端处,每个反力弹簧10的另一端装入所述线圈架7与所述衔铁2相对的一个端面上 设置的凹槽72内,所述凹槽72的中心设有反力弹簧10的定位柱73。
[004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继电器的磁路系统,其采用上述继电器的轭铁与衔铁连接结构后,不仅 导磁效率高,还实现了结构柔性化,使得磁路系统的工作气隙及磁路落差均可以通过零件相 对位置的调整而改变,以此实现对产品动作电压和释放电压的调整,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的 继电器磁路系统调整空间小或不具备调整空间,导致产品可校正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的轭铁与衔铁连接结构,包括轭铁和衔铁,轭铁呈L字形;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的第一边采用复原簧片连接衔铁,所述衔铁与所述轭铁的第二边相对,所述轭铁的第一边位于所述轭铁的第二边和衔铁之间,且所述轭铁的第一边与衔铁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轭铁的第一边的内表面设置导磁件,所述衔铁具有与所述导磁件相接触的第一状态和与所述导磁件相分离的第二状态,所述衔铁在第二状态与所述导磁件之间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轭铁与衔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件与所述轭铁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导磁件连接在所述轭铁的第一边的内表面,所述第二间距的大小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的轭铁与衔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的第一边设有连接孔,所述导磁件采用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紧固件连接于所述轭铁的第一边,所述紧固件可相对连接孔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衔铁的方向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的轭铁与衔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长条孔,并沿所述衔铁与轭铁的第二边所在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紧固件为螺钉,其与所述导磁件螺纹连接,或者,所述紧固件为铆钉,其与所述导磁件铆接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的轭铁与衔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原簧片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设置在第一边和第二边之间的折弯部,所述复原簧片的第一边连接于所述轭铁的第一边的外表面,所述复原簧片的第二边连接于所述衔铁背对所述轭铁的一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的轭铁与衔铁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彬,朱艺青,谭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