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移动端扫码操作车机功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143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移动端扫码操作车机功能的方法,包括系统预设,检测识别及交互操作等三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构成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可有效实现对多种车辆系统配套使用的需要,可有效满足车内各位置人员快速便捷获取车机数据及与车机互动操控作业的需要;极大的提高了车机操控作业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并有效合理的规划车机操控的权限,满足车机操控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多人同时车机操作时排序能力,优先满足车辆正常驾驶操控作业的需要,避免频繁操控调整车机信息而对车辆正常驾驶造成干扰,提高车辆操控的安全性。提高车辆操控的安全性。提高车辆操控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移动端扫码操作车机功能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移动端扫码操作车机功能的方法,属汽车智能驾驶及信息通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车机系统越来越复杂,从而导致车辆在驾驶过程中,副驾及后排乘客自身经常会由需要操作车机系统的需要,主驾在车辆驾驶过程中,也往往回需要其他人员协助进行车机操作,但车内人员易因为不熟悉车机系统或者离车机屏太远等原因,无法直接操控,甚至需要麻烦主驾帮忙对车内功能操作,对主驾会造成一定驾驶干扰,影响驾驶安全,针对这一问题,当前虽然也开发了一些辅助的车机操控系统及方法,如专利申请号为“201510397477.2”的“一种车机屏幕与手机的连接控制方法及系统”,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使用的需要,但系统操作依然相对繁琐、通讯可靠性、稳定性差,且在操作过程中,当多人同时进行车机操作时,无法有效进行优先级区分,从而极易由相关人员的操作而导致车机中主驾为确保车辆正常运行而设定的数据、操作命令受到干扰,从而给车辆运行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0003]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通过移动端扫码操作车机功能的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尘滤袋在线检测系统及方法。
[0005]一种通过移动端扫码操作车机功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系统预设,首先在车辆前排后位置的各座位处均设一个人体检测机构,然后将人体检测机构分别与车辆电源电路电气连接,同时与行车电脑电路间建立数据连接,然后在车辆的车机系统中设置包含车机信息的二维码信息及车机操控终端程序界面;S2,检测识别,完成S1步骤后车辆即可正常运行,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首先由各人体检测机构对车辆内各座位位置乘坐人员状态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到有人乘坐的作为设置为待触发状态;S3,交互操作,在进行车技操作时,位于车辆前排座位的人员可直接对车技进行操控作业;位于后侧的人员通过人体检测机构向车机发送触发信号,在车机受到出发信号后,在车机的显示器上显示S1步骤设置的二维码信息,并由后排人员通过移动终端扫码识别后,与车机间建立无线数据连接,并由车机向移动终端中推送车机操控终端程序界面,后排人员即可通过移动终端的车机操控终端程序界面对车机进行操控。
[0006]进一步的,所述S1步骤中,二维码信息包括车机硬件识别号、软件识别号、软件版本号、通讯协议、通讯端口地址、优先级识别码。
[0007]进一步的,所述S1步骤中,车机操控终端程序界面包括车机界面映射子程序、优先级计算子程序。
[0008]进一步的,所述S3步骤中,在进行与车机进行交互操控时,为车辆各座位位置均分配车机操控的优先级,其中驾驶位优先级最高,副驾驶位优先级第二,剩余各座位优先级按操控时间排序,即距离当前操控时间越近优先级越高。
[0009]进一步的,所述人体检测机构包括底座、压力传感器、基板、摄像头、麦克风、定向扬声器、辅助界面及驱动电路,所述底座至少一个,其上端面与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并通过底座与车辆座位连接,且压力传感器轴线与座位上端面垂直分布,所述基板为横断面呈矩形的腔体结构,其后半部嵌于车辆内表面中,前端面与车辆内表面平齐分布,所述摄像头、麦克风、定向扬声器、辅助界面均嵌于基板前端面内,且其轴线均与基板前端面垂直分布,所述驱动电路均嵌于基板内,并分别与压力传感器、摄像头、麦克风、定向扬声器、辅助界面及车辆的行车电脑电路、行车电脑电路电气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后端面设至少一个接线端子及至少一个数据通讯端口,所述接线端子和数据通讯端口通过导线分别与压力传感器、摄像头、麦克风、定向扬声器、辅助界面及车辆的行车电脑电路、行车电脑电路电气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连接弹片、压板,其中所述压板为横断面呈矩形及“凵”字形中任意一种的板状结构,所述连接弹片至少三个,环绕压板轴线均布,且连接弹片前端面通过弹性铰链与压板外侧面铰接,后端面通过压力传感器与车座连接,且压板上端面另设一个与压板同轴分布的压力传感器,且各压力传感器间相互并联。
[0012]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界面包括按键、显示器及信号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为驱动电路为以DSP芯片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驱动电路另设MOS驱动电路。
[0014]本专利技术系统构成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可有效实现对多种车辆系统配套使用的需要,可有效满足车内各位置人员快速便捷获取车机数据及与车机互动操控作业的需要;极大的提高了车机操控作业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并有效合理的规划车机操控的权限,满足车机操控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多人同时车机操作时排序能力,优先满足车辆正常驾驶操控作业的需要,避免频繁操控调整车机信息而对车辆正常驾驶造成干扰,提高车辆操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人体检测机构系统构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基板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底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施工,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7]如图1—4所示,一种通过移动端扫码操作车机功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系统预设,首先在车辆前排后位置的各座位处均设一个人体检测机构,然后将
人体检测机构分别与车辆电源电路电气连接,同时与行车电脑电路间建立数据连接,然后在车辆的车机系统中设置包含车机信息的二维码信息及车机操控终端程序界面;S2,检测识别,完成S1步骤后车辆即可正常运行,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首先由各人体检测机构对车辆内各座位位置乘坐人员状态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到有人乘坐的作为设置为待触发状态;S3,交互操作,在进行车技操作时,位于车辆前排座位的人员可直接对车技进行操控作业;位于后侧的人员通过人体检测机构向车机发送触发信号,在车机受到出发信号后,在车机的显示器上显示S1步骤设置的二维码信息,并由后排人员通过移动终端扫码识别后,与车机间建立无线数据连接,并由车机向移动终端中推送车机操控终端程序界面,后排人员即可通过移动终端的车机操控终端程序界面对车机进行操控。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S1步骤中,二维码信息包括车机硬件识别号、软件识别号、软件版本号、通讯协议、通讯端口地址、优先级识别码。
[0019]同时,所述S1步骤中,车机操控终端程序界面包括车机界面映射子程序、优先级计算子程序。
[0020]重点说明的,所述S3步骤中,在进行与车机进行交互操控时,为车辆各座位位置均分配车机操控的优先级,其中驾驶位优先级最高,副驾驶位优先级第二,剩余各座位优先级按操控时间排序,即距离当前操控时间越近优先级越高。
[0021]此外,所述人体检测机构包括底座1、压力传感器2、基板3、摄像头4、麦克风5、定向扬声器6、辅助界面7及驱动电路8,所述底座1至少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移动端扫码操作车机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移动端扫码操作车机功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系统预设,首先在车辆前排后位置的各座位处均设一个人体检测机构,然后将人体检测机构分别与车辆电源电路电气连接,同时与行车电脑电路间建立数据连接,然后在车辆的车机系统中设置包含车机信息的二维码信息及车机操控终端程序界面;S2,检测识别,完成S1步骤后车辆即可正常运行,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首先由各人体检测机构对车辆内各座位位置乘坐人员状态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到有人乘坐的作为设置为待触发状态;S3,交互操作,在进行车技操作时,位于车辆前排座位的人员可直接对车技进行操控作业;位于后侧的人员通过人体检测机构向车机发送触发信号,在车机受到出发信号后,在车机的显示器上显示S1步骤设置的二维码信息,并由后排人员通过移动终端扫码识别后,与车机间建立无线数据连接,并由车机向移动终端中推送车机操控终端程序界面,后排人员即可通过移动终端的车机操控终端程序界面对车机进行操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移动端扫码操作车机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二维码信息包括车机硬件识别号、软件识别号、软件版本号、通讯协议、通讯端口地址、优先级识别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移动端扫码操作车机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车机操控终端程序界面包括车机界面映射子程序、优先级计算子程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移动端扫码操作车机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在进行与车机进行交互操控时,为车辆各座位位置均分配车机操控的优先级,其中驾驶位优先级最高,副驾驶位优先级第二,剩余各座位优先级按操控时间排序,即距离当前操控时间越近优先级越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笑春
申请(专利权)人:润芯微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