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池塘拖网捕鱼网具的防钻泥底纲及拖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39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池塘拖网捕鱼网具的防钻泥底纲,包括底纲部件、连接绳、沉子;所述底纲部件平行地设于渔网的下纲的下方;所述沉子间隔地穿在所述底纲部件上;所述连接绳将所述底纲部件与下纲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减少底纲重量基础上增大底纲与池底的接触面积,在保持底纲与池塘底部紧密贴合的同时,能有效防止底纲在拉网过程中钻入池底淤泥层;沉子可以沿池塘底部滚动,进一步减小拖网阻力,从而进一步防止底纲在拉网过程中钻入池底淤泥层;该装置结构简单,不影响渔网整体结构,安装方便,能够快速投入使用。能够快速投入使用。能够快速投入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池塘拖网捕鱼网具的防钻泥底纲及拖网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池塘拖网捕鱼网具的防钻泥底纲及拖网,属于渔具


技术介绍

[0002]池塘捕鱼一般采用拖网捕捞方式,渔网从池塘一边下水,上纲依靠浮子浮在水面上,底纲沉于池塘底部,两组拖网工人分别从左右两侧拖拽渔网,沿池塘岸边前进,到达池塘另一边后起网,将鱼围在网内,然后捕捞上岸。
[0003]为了防止鱼群从水底逃走,底纲一般采用铁链、电缆等重物以保证拖网底部紧贴在池塘水底。由于池塘水底存在淤泥,密度高、重量大的底纲很容易陷入底部淤泥层。一旦底纲陷入淤泥,在拖网过程中的阻力会急剧增加。如果池塘淤泥层较厚、底纲钻泥严重,巨大的阻力会导致渔网难以拖动,甚至出现网衣破损,影响正常拖网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池塘拖网捕鱼网具的防钻泥底纲,通过在传统底纲上加装大直径、低密度的球形沉子,从而相当于提高了底纲的直径,同时球形沉子可以转动,在保证渔网底纲与池塘底部紧密贴合的同时,防止底纲在拉网过程中钻入池底淤泥层。
[0005]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池塘拖网捕鱼网具的防钻泥底纲,包括底纲部件4、连接绳5、沉子6;所述底纲部件4呈长条形,平行地设于渔网的下纲3的下方;所述沉子6间隔地穿在所述底纲部件4上;所述连接绳5将所述底纲部件4与下纲3 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沉子6的外径远大于所述底纲部件4的外径。
[0008]优选的,所述沉子具有过中心点的用于供底纲部件4穿过的轴孔,所述轴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底纲部件4的外径,使得所述沉子6可沿池塘底部滚动。
[0009]优选的,每相邻两个沉子6中间位置设置所述连接绳5,使得所述沉子6 与连接绳5相间而置。
[0010]优选的,所述沉子6的密度是水密度的1

2倍。
[0011]进一步的,以垂直于所述底纲部件4方向剖切所述沉子6,剖切面呈圆形。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沉子6呈球形、椭球形,圆柱形中的一种。
[0013]优选的,所述底纲部件4为钢缆、电缆、铁链中的一种。
[0014]一种拖网,包括防钻泥底纲;还包括上纲1、网衣2和所述下纲3。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技术在不减少底纲重量基础上增大底纲与池底的接触面积,在保持底纲与池塘底部紧密贴合的同时,能有效防止底纲在拉网过程中钻入池底淤泥层。
[0017]2)沉子可以沿池塘底部滚动,进一步减小拖网阻力,从而进一步防止底纲在拉网
过程中钻入池底淤泥层。
[0018]3)该装置结构简单,不影响渔网整体结构,安装方便,能够快速投入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用于池塘拖网捕鱼网具的防钻泥底纲固定在拖网下部的主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用于池塘拖网捕鱼网具的防钻泥底纲固定在拖网下部的立体图,其中含局部放大图。
[0021]其中,1

上纲,2

网衣,3

下纲,4

底纲部件,5

连接绳,6

沉子,6
‑1‑ꢀ
沉子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参见图1

2,一种用于池塘拖网捕鱼网具的防钻泥底纲,包括底纲部件4、连接绳5、沉子6;所述底纲部件4呈长条形,平行地设于渔网的下纲3的下方;所述沉子6间隔地穿在所述底纲部件4上;所述连接绳5将所述底纲部件 4与下纲3连接。
[0024]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

2,所述沉子6的外径远大于所述底纲部件4的外径。
[0025]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

2,所述沉子具有过中心点的用于供底纲部件4 穿过的轴孔,所述轴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底纲部件4的外径,使得所述沉子6可沿池塘底部滚动。
[0026]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

2,每相邻两个沉子6中间位置设置所述连接绳5,使得所述沉子6与连接绳5相间而置。
[0027]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沉子6的密度是水密度的1

2倍。
[0028]在此实施例中,以垂直于所述底纲部件4方向剖切所述沉子6,剖切面呈圆形。附图未对此详细展示。
[0029]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沉子6呈球形、椭球形,圆柱形中的一种,附图展示的是球形,实际只要保证滚动方向所在的面为圆形即可。
[0030]在此实施例中,底纲部件4可以选用钢缆、电缆、铁链等材料,优选刚性的材料,有利于为沉子6提供稳定的转动轴。
[0031]参见图1

2,一种拖网,包括防钻泥底纲;还包括上纲1、网衣2和所述下纲3。
[0032]具体进一步参见图2,
[0033]1)本技术在原有池塘捕捞网具基础上,在渔网底纲上增加若干个低密度沉子6。
[0034]2)沉子6中轴线位置设有通孔6

1,底纲部件4从沉子通孔6

1中穿过。
[0035]3)底纲部件4上按照一定间距设有若干个沉子6,每相邻两个沉子中间位置设有底纲连接绳5,通过连接绳5将底纲部件4连接在下纲3上。
[0036]4)沉子6的密度是水密度的1~2倍。
[0037]5)沉子6的形状可以是球形、椭球性、圆柱形或其他类似形状,表面光滑,其短径尺寸为3~20厘米。
[0038]6)底纲部件4密度大于水,可以是铁链、电缆或其他缆绳。
[0039]7)沉子通孔6

1的直径大于底纲部件4的直径,保证沉子6可以绕底纲部件4转动。
[0040]8)拖网过程中,底纲部件4和沉子6一起沉在水底淤泥层上。沉子6的体积较大,因此与淤泥的接触面积大,可以阻止其陷入淤泥层中。同时,拖网过程中沉子6可以绕着底纲部件4旋转,进一步减小了拖网阻力。
[0041]以上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技术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池塘拖网捕鱼网具的防钻泥底纲,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纲部件(4)、连接绳(5)、沉子(6);所述底纲部件(4)呈长条形,平行地设于渔网的下纲(3)的下方;所述沉子(6)间隔地穿在所述底纲部件(4)上;所述连接绳(5)将所述底纲部件(4)与下纲(3)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池塘拖网捕鱼网具的防钻泥底纲,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子(6)的外径远大于所述底纲部件(4)的外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池塘拖网捕鱼网具的防钻泥底纲,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子具有过中心点的用于供底纲部件(4)穿过的轴孔,所述轴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底纲部件(4)的外径,使得所述沉子(6)可沿池塘底部滚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池塘拖网捕鱼网具的防钻泥底纲,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沉子(6)中间位置设置所述连接绳(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荣周亮陶祯刘兴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