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透光内饰织物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1240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透光内饰织物及制作方法,汽车透光内饰织物从上到下结构为:织物层、防水层、透明导光层、图案层、胶水层、Mesh层、胶水层、透明塑料层、发光层组成。制作方法为:在织物层上增加防水层,然后在防水层上印刷功能油墨,再通过双组分胶水将Mesh层和透明塑料层粘合到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透光内饰织物的包覆方法制造出的内饰织物,在灯光的作用下,得到柔软的透光饰面织物包覆物。得到柔软的透光饰面织物包覆物。得到柔软的透光饰面织物包覆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透光内饰织物及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透光内饰织物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对汽车性能、外观以及安全性能的需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对汽车内饰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其中,包覆汽车饰件的表皮织物,不但具有色彩、花纹,提供柔软有弹性的手感,并且对车内氛围灯及人车互动的要求逐步提高。由于有弹性的手感,和氛围灯的共同要求,传统的工艺方式不能很好的实现。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4]问题1:单纯的增加手感,可以添加Mesh层(3D弹性网格布)来解决,但是带来的问题是防水性不能解决;如果在增加氛围灯效果,由于有Mesh存在,会引起光的色散问题。
[0005]问题2:在织物上印刷遮光和透光图案,由于织物为编织而成,所以织物表面有很多孔洞存在,这样很难在上面印刷图案,即使在上面印刷了一些图案,由于孔洞的存在,又产生了漏光问题。
[0006]问题3:手感和透光的共同要求下,没有办法实现。
[0007]为此,设计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汽车透光内饰织物,已成为一个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基于上述现状,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饰效果极佳的汽车透光内饰织物及制作方法,兼顾柔软的弹性手感与透光性,并提高舒适性和美观性。本产品可以在无灯光照射时,有效遮挡图案,外观显示为普通饰面,在有灯光照射时,显示预设图案,在按压时,具有极其柔软的弹性手感。
[000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汽车透光内饰织物,从上到下结构为:织物层(10)、防水层(20)、透明导光层(30)、图案层(40)、胶水层(50)、Mesh层(60)、胶水层(70)、透明塑料层(80)、发光层(90);所述防水层(20)厚度大于5um;所述透明导光层(30)上附有油墨,油墨厚度大于3um;所述图案层(40)上附有油墨,油墨厚度大于5um,透光率小于5%;所述透明导光层(30)的油墨和所述图案层(40)的油墨,细度小于5um,黏度在25℃时为8000

11000mPa
·
s。
[0011]一种汽车透光内饰织物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将织物层(10)和防水层(20)进行结合;
[0013]S2、将透明导光层(30)置于防水层(20)上;
[0014]S3、将图案层(40)置于透明导光层(30)上;
[0015]S4、采用双组份胶水将图案层(40)和Mesh层(60)粘合;
[0016]S5、采用双组份胶水将Mesh层(60)和透明塑料层(80)粘合;
[0017]S6、底部发光层(90)能够发光,在底部发光层(90)的作用下,汽车透光内饰织物可以实现图案的透光显示。
[0018]进一步的,所述S1,织物层和防水层(20)结合方式为:防水层(20)采用TPR材料,将TPR和织物进行热压复合的方式组合在一些,形成防水织物。
[0019]进一步的,所述S1,织物层和防水层(20)结合方式为:防水层(20)采用PU材料,将PU和织物采用喷涂或滚涂双组分胶水的方式,粘合到一起,形成防水织物。
[0020]进一步的,所述S1,织物层和防水层(20)结合方式为:防水层(20)材料采用胶浆油墨,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将胶浆油墨印刷到织物上,然后烘干处理,形成防水织物。
[0021]进一步的,所述S2,将透明导光层(30)置于防水层(20)上的方式为:采用UV平板打印的方式,将油墨打印到防水层(20)上,形成透明导光层(30)。
[0022]进一步的,所述S2,将透明导光层(30)置于防水层(20)上的方式为: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将油墨印刷到防水层(20)上,形成透明导光层(30)。
[0023]进一步的,所述S3,将图案层(40)置于透明导光层(30)上的方式为:采用UV平板打印的方式,将油墨打印到透明导光层(30)上,形成图案层(40)。
[0024]进一步的,所述S3,将图案层(40)置于透明导光层(30)上的方式为: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将油墨印刷到透明导光层(30)上,形成图案层(40)。
[0025]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导光层(30)的油墨层丝网印刷采用80目~150目的尼龙丝网。
[0026]进一步的,所述图案层(40)的油墨丝网印刷采用250目以上的尼龙丝网;图案层(40)采用阴片印刷,即图案区域没有油墨,非图案区域印刷油墨。
[0027]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导光层(30)的油墨和图案层(40)的油墨,需要采用分辨率≥1200dpi精度的打印机;油墨采用UV的方式进行固化。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透光织物在有灯光照射时,显示良好的透光率,在无灯光照射时,显示为普通织物,同时具有防水特性,由于内部添加了Mesh,可以赋予软触感和回弹性兼有美观性。在应用到汽车内饰中时,大大提升了汽车内饰的档次、装饰效果和驾乘体验。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透光内饰织物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透光内饰织物在无灯光照射时的透光表面;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透光内饰织物在有灯光照射时的透光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33]在本说明书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向的用词仅为表述方便,而非是限制性的。
[003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透光内饰织物,从上到下结构为:织物层10、防水层20、透明导光层30、图案层40、胶水层50、Mesh层60、胶水层70、透明塑料层80、发光层90;所述防水层20厚度大于5um;所述透明导光层30上附有油墨,油墨厚度大于3um;所述图案层40上附有油
墨,油墨厚度大于5um,透光率小于5%;所述透明导光层30的油墨和所述图案层40的油墨,细度小于5um,黏度在25℃时为8000

11000mPa
·
s。
[0035]一种汽车透光内饰织物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S1、将织物层10和防水层20进行结合;
[0037]S2、将透明导光层30置于防水层20上;
[0038]S3、将图案层40置于透明导光层30上;
[0039]S4、采用双组份胶水将图案层40和Mesh层60粘合;
[0040]S5、采用双组份胶水将Mesh层60和透明塑料层80粘合;
[0041]S6、底部发光层90能够发光,在底部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透光内饰织物,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结构为:织物层(10)、防水层(20)、透明导光层(30)、图案层(40)、胶水层(50)、Mesh层(60)、胶水层(70)、透明塑料层(80)、发光层(90);所述防水层(20)厚度大于5um;所述透明导光层(30)由油墨组成,油墨厚度大于3um;所述图案层(40)由油墨组成,油墨厚度大于5um,透光率小于5%;所述透明导光层(30)的油墨和所述图案层(40)的油墨,细度小于5um,黏度在25℃时为8000

11000mPa
·
s。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透光内饰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织物层(10)和防水层(20)进行结合;S2、将透明导光层(30)覆于防水层(20)上;S3、将图案层(40)覆于透明导光层(30)上;S4、采用双组份胶水将图案层(40)和Mesh层(60)粘合;S5、采用双组份胶水将Mesh层(60)和透明塑料层(80)粘合;S6、底部发光层(90)能够发光,在底部发光层(90)的作用下,汽车透光内饰织物可以实现图案的透光显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织物层和防水层(20)结合方式为:防水层(20)采用TPR材料,将TPR和织物进行热压复合的方式组合在一些,形成防水织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织物层和防水层(20)结合方式为:防水层(20)采用PU材料,将PU和织物采用喷涂或滚涂双组分胶水的方式,粘合到一起,形成防水织物。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帆张丹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盖尔瑞孚艾斯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