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修井机电潜泵系统用的悬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112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修井机电潜泵系统用的悬挂系统,通过防退顶环能够对第一楔头向下限位,第一楔头倾斜的外表面将内层钢丝挤压在第一外衬环对应倾斜的内表面上,形成挤压紧固;位于第一外衬环下方的防退螺母向下限位所述第二楔头,第二楔头倾斜的外表面将外层钢丝挤压在第二外衬环倾斜的内表面上,形成挤压紧固;且第一外衬环和第二外衬环通过所述连接螺套连接,使得内层钢丝所受挤压力依次通过第一外衬环、连接螺套和第二外衬环传递至外壳上,所述外层钢丝所受挤压力通过第二外衬环传递至外壳上,即内层钢丝所受挤压力不用通过外层钢丝传递至外壳上,能够减小外层钢丝的受压,避免外层钢丝被破坏,进而提高悬挂稳定性。进而提高悬挂稳定性。进而提高悬挂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修井机电潜泵系统用的悬挂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潜泵系统悬挂
,特别是一种无修井机电潜泵系统用的悬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缆悬挂系统,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69140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马笼头锥套,该电缆马笼头锥套包括:内腔均呈锥形腔,且由外至内顺次套设的外套筒、第一锥形套、第二锥形套;外套筒与第一锥形套之间形成用于压紧单芯铠装电缆的铠装外层钢丝的第一锥形环腔;第一锥形套与第二锥形套之间形成用于压紧单芯铠装电缆的铠装内层钢丝的第二锥形环腔;第二锥形套的腔体用于使单芯铠装电缆的缆芯穿过。即使部分铠装外层钢丝断开,但剩余的铠装外层钢丝和铠装内层钢丝仍然被分别压紧于第一锥形环腔和第二锥形环腔内,且受力均匀,使单芯铠装电缆保持优异的抗拉强度,避免单芯铠装电缆脱离电缆马笼头锥套而造成井下仪器落井事故。
[0003]上述电缆悬挂系统,通过第二锥形套和第一锥形套挤压内层钢丝、第一锥形套和外套筒挤压外层钢丝来实现铠装电缆的悬挂,但这种结构内层钢丝的挤压受力会通过第一锥形套作用在外层钢丝上,容易导致外层钢丝受压过大,导致外层钢丝被破坏,进而影响悬挂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电缆悬挂系统悬挂铠装电缆时,内层钢丝的挤压受力全部作用在外层钢丝上,存在外层钢丝容易因受压过大而被破坏,进而影响悬挂稳定性的问题,提供一种无修井机电潜泵系统用的悬挂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无修井机电潜泵系统用的悬挂系统,包括纵向贯通的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与所述外壳同轴设置的防退顶环、第一楔头、第一外衬环、防退螺母、连接螺套、第二楔头和第二外衬环,所述防退顶环、第一楔头、第一外衬环、防退螺母、连接螺套、第二楔头和第二外衬环均能够供电缆的内导体竖直穿过,所述外壳下部内设有径向向内突出的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与所述外壳同轴设置;
[0007]所述第二外衬环的上部和所述第一外衬环的下部通过所述连接螺套连接;
[0008]所述第二外衬环下端坐放于所述环形台阶上方,所述第二楔头位于所述第二外衬环内部,所述第二楔头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衬环内表面为适配的锥面,所述第二楔头的上端大于其下端,所述第二楔头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衬环内表面用于挤压固定电缆的外层钢丝;所述防退螺母下端坐放于所述第二楔头的上方并用于向下限位所述第二楔头;
[0009]所述第一楔头位于所述第一外衬环内部,所述第一楔头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外衬环内表面为适配的锥面,所述第一楔头上端大于其下端,所述第一楔头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外衬环内表面用于挤压固定电缆的内层钢丝,所述防退顶环位于所述第一楔头的上方并用
于向下限位所述第一楔头。
[0010]无修井机电潜泵系统用的悬挂系统通过电缆悬挂井下的电潜泵机组,悬挂系统装配到电缆后形成一种电缆接头,与其他设备接头连接后承受拉压载荷的同时接通电气信号;电缆包括内导体、内层钢丝和外层钢丝,通过内层钢丝和外层钢丝与悬挂系统挤压锚固,实现承载;内导体穿过悬挂系统接通电气信号。
[0011]本方案中,通过防退顶环能够对第一楔头向下限位,第一楔头倾斜的外表面将内层钢丝挤压在第一外衬环对应倾斜的内表面上,形成挤压紧固;位于第一外衬环下方的防退螺母向下限位所述第二楔头,第二楔头倾斜的外表面将外层钢丝挤压在第二外衬环倾斜的内表面上,形成挤压紧固;且第一外衬环和第二外衬环通过所述连接螺套连接,使得内层钢丝所受挤压力依次通过第一外衬环、连接螺套和第二外衬环传递至外壳上,所述外层钢丝所受挤压力通过第二外衬环传递至外壳上,即内层钢丝所受挤压力不用通过外层钢丝传递至外壳上,能够减小外层钢丝的受压,避免外层钢丝被破坏,进而提高悬挂稳定性。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螺套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衬环下端外侧,所述连接螺套的下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外衬环的上端外侧。
[0013]连接螺套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衬环和所述第二外衬环的外侧,传力稳定,且不会影响内层钢丝和外层钢丝的挤压设置;且在防退顶环和环形台阶的轴向限位下,能够避免螺纹松动。
[0014]优选的,所述防退螺母位于所述第二楔头和所述第一外衬环之间,所述防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螺套内侧,所述连接螺套对应于所述外层钢丝上方具有环形缺口。
[0015]防退螺母对应于第二楔头设置,其外径不会超过第二楔头的外径,且连接螺套对应于所述外层钢丝上方具有环形缺口,避免竖直向下直接挤压外层钢丝,进而避免造成外层钢丝的滑脱。所述防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螺套内侧,借助连接螺套实现对第二楔头的向下限位;且其安装方便,能够在连接螺套安装后进行安装,通过连接螺套进行定位。
[0016]优选的,所述防退螺母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外衬环底面之间具有间距,避免干涉内层钢丝的设置,进而避免额外的挤压内层钢丝而导致内层钢丝强度降低。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楔头和所述第二楔头的外表面的竖向偏角为5
°‑
10
°
,在满足挤压锚固稳定的前提下,能够应用于更小内径的悬挂系统。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楔头、所述第二楔头和所述防退螺母均与所述内导体之间设有环形腔体,避免与内导体接触同时形成保护腔,使得内导体不受挤压。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楔头外表面、所述第二楔头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衬环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衬环的内表面均设有若干卡齿,所述卡齿沿其对应表面朝上设置,对应表面的所有所述卡齿沿竖向和表面的周向间隔分布,卡齿挤压进入内层钢丝或外层钢丝,提高锚固能力。
[0020]优选的,所述卡齿的竖截面为水平三角形,所述卡齿抵接所述内层钢丝或所述外层钢丝的水平夹角为80
°‑
90
°
,能够更好地与内层钢丝或所述外层钢丝咬合。
[0021]优选的,所述防退顶环的上端和下端均沿周向间隔设有若干竖向的卡件,所述第一外衬环上端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防退顶环下端的所述卡件卡紧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防退顶环上端的所述卡件用于卡紧所述防退顶环上方设备的第二卡槽内,防止悬挂系统与其它连接设备的相对转动。
[002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技术所述无修井机电潜泵系统用的悬挂系统,通过防退顶环能够对第一楔头向下限位,第一楔头倾斜的外表面将内层钢丝挤压在第一外衬环对应倾斜的内表面上,形成挤压紧固;位于第一外衬环下方的防退螺母向下限位所述第二楔头,第二楔头倾斜的外表面将外层钢丝挤压在第二外衬环倾斜的内表面上,形成挤压紧固;且第一外衬环和第二外衬环通过所述连接螺套连接,使得内层钢丝所受挤压力不用通过外层钢丝传递至外壳上,能够减小外层钢丝的受压,工作时由外壳等零部件承受载荷,避免外层钢丝被破坏,进而提高悬挂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实施例1中无修井机电潜泵系统用的悬挂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修井机电潜泵系统用的悬挂系统,包括纵向贯通的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设有与所述外壳(1)同轴设置的防退顶环(21)、第一楔头(31)、第一外衬环(51)、防退螺母(22)、连接螺套(6)、第二楔头(32)和第二外衬环(52),所述防退顶环(21)、第一楔头(31)、第一外衬环(51)、防退螺母(22)、连接螺套(6)、第二楔头(32)和第二外衬环(52)能够供电缆(4)的内导体(41)竖直穿过,所述外壳(1)下部内设有径向向内突出的环形台阶(11),所述环形台阶(11)与所述外壳(1)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外衬环(52)的上部和所述第一外衬环(51)的下部通过所述连接螺套(6)连接;所述第二外衬环(52)下端坐放于所述环形台阶(11)上方,所述第二楔头(32)位于所述第二外衬环(52)内部,所述第二楔头(32)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衬环(52)内表面为适配的锥面,所述第二楔头(32)的上端大于其下端,所述第二楔头(32)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衬环(52)内表面用于挤压固定电缆(4)的外层钢丝(43);所述防退螺母(22)下端坐放于所述第二楔头(32)的上方并用于向下限位所述第二楔头(32);所述第一楔头(31)位于所述第一外衬环(51)内部,所述第一楔头(31)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外衬环(51)内表面为适配的锥面,所述第一楔头(31)上端大于其下端,所述第一楔头(31)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外衬环(51)内表面用于挤压固定电缆(4)的内层钢丝(42),所述防退顶环(21)位于所述第一楔头(31)的上方并用于向下限位所述第一楔头(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修井机电潜泵系统用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套(6)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衬环(51)下端外侧,所述连接螺套(6)的下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外衬环(52)的上端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修井机电潜泵系统用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退螺母(22)位于所述第二楔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耘丰杜凤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维锐泰达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