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苗盘转移车,包括车架、升降开关、立板、支撑板,车架底板设置有车轮,车架顶部表面设置有卷扬机,车架前侧设置有升降开关,卷扬机前后侧均设置有升降绳,升降绳一端设置有升降支板,升降支板两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一侧设置有第一大轴,第一大轴底部设置有立板,立板底部设置有第二大轴,第二大轴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板,第二支板另一侧设置有滚轮,立板中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小轴,第一小轴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小轴,第二小轴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杆,第二小轴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小轴。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单向通过的支撑板使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苗盘转移车
[0001]本技术属于苗盘载具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苗盘转移车。
技术介绍
[0002]苗盘又称为穴盘,是欧美国家7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的育苗技术,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专业化商品苗生产的主要方式。穴盘育苗技术是采用草炭、蛭石等轻基质无土材料做育苗基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穴一粒,一次性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其优点是节能省工省力、效率高,适合远距离运输和机械化移栽,便于规范化管理。
[0003]现有的苗盘转移车一般通过人工搬运到转移车上,这种转移车简单方便,但是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另一种转移车是通过电机进行苗盘的自动搬运,这种转移车一般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苗盘转移车。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新型苗盘转移车,包括车架、升降开关、立板、支撑板,所述车架底板设置有车轮,所述车架顶部表面设置有卷扬机,所述车架前侧设置有所述升降开关,所述卷扬机前后侧均设置有升降绳,所述升降绳一端设置有升降支板,所述升降支板两侧设置有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设置有第一大轴,所述第一大轴底部设置有所述立板,所述立板一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立板底部设置有第二大轴,所述第二大轴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另一侧设置有滚轮,所述立板中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小轴,所述第一小轴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小轴,所述第二小轴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小轴。
[0007]上述结构中,将苗盘置于所述升降支板间,通过所述升降开关控制所述升降绳进行升降,其中所述支撑板允许苗盘向上移动,当苗盘到达指定位置时,所述升降支板将苗盘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此时所述支撑板由于底部的所述第二支板的作用可以很好的进行支撑,完成对苗盘的转移。
[0008]优选地,所述车架与所述车轮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车架与所述卷扬机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升降绳与所述升降支板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车架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立板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二支板与所述滚轮通过轴承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大轴与支撑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大轴与所述立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大轴与所述立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大轴与所述第二支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一小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小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小轴与所述第二支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第三小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小轴与所述第二支板通过轴承连接。
[0010]优选地,苗盘在所述升降支板的作用下运动时,上升阶段所述支撑板在轴承作用
下可以自由旋转,不会阻碍苗盘移动,在下降过程中所述支撑板由于底部所述第二支板的支撑,其无法向下运动。
[0011]优选地,所述升降开关可以通过所述卷扬机控制所述升降绳的放缩。
[0012]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在展开时与所述支撑杆的夹角为九十度。
[0013]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单向通过的支撑板使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苗盘转移车工作时的空间立体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苗盘转移车空载时的空间立体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苗盘转移车的正视图;
[0017]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苗盘转移车的局部视图;
[0018]图5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苗盘转移车支撑部分的正视图。
[0019]1、车架;2、车轮;3、升降开关;4、升降支板;5、升降绳;6、卷扬机;7、苗盘;8、支撑杆;9、支撑板;10、第一大轴;11、第二大轴;12、第一小轴;13、第二小轴;14、第三小轴;15、立板;16、第一支杆;17、第二支杆;18、第二支板;19、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
‑
图5所示,包括车架1、升降开关3、立板15、支撑板9,车架1底板设置有车轮2,车轮2用于移动转移车;车架1顶部表面设置有卷扬机6,卷扬机6用于控制升降绳5的放缩,车架1前侧设置有升降开关3,升降开关3用于操控卷扬机6,卷扬机6前后侧均设置有升降绳5,升降绳5用于提升苗盘7,升降绳5一端设置有升降支板4,升降支板4用于带动苗盘7向上移动,其中,车架1与车轮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车架1与卷扬机6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升降绳5与升降支板4通过焊接连接;
[0024]升降支板4两侧设置有支撑板9,支撑板9用于支撑苗盘7,支撑板9一侧设置有第一大轴10,第一大轴10用于使支撑板9自由转动,第一大轴10底部设置有立板15,立板15一侧设置有支撑杆8,立板15用于固定支撑结构,立板15底部设置有第二大轴11,第二大轴11用于使第二支板18自由转动,第二大轴11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板18,第二支板18用于支撑支撑板9,第二支板18另一侧设置有滚轮19,滚轮19用于减小摩擦,立板15中部另一侧设置有第
一小轴12,第一小轴12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杆16,第一支杆16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小轴13,第二小轴13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杆17,第二支杆17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小轴14,其中,支撑杆8与车架1通过焊接连接,支撑杆8与立板15通过焊接连接,第二支板18与滚轮19通过轴承连接,述第一大轴10与支撑板9通过轴承连接,第一大轴10与立板15通过轴承连接,第二大轴11与立板15通过轴承连接,第二大轴11与第二支板18通过轴承连接,第一支杆16与第一小轴12通过轴承连接,第一支杆16与第二小轴13通过轴承连接,第二小轴13与第二支杆17通过轴承连接,第二支杆17与第三小轴14通过轴承连接,第三小轴14与第二支板18通过轴承连接。
[0025]其中,苗盘7在升降支板4的作用下运动时,上升阶段支撑板9在轴承作用下可以自由旋转,不会阻碍苗盘7移动,在下降过程中支撑板9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苗盘转移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升降开关(3)、立板(15)、支撑板(9),所述车架(1)底板设置有车轮(2),所述车架(1)顶部表面设置有卷扬机(6),所述车架(1)前侧设置有所述升降开关(3),所述卷扬机(6)前后侧均设置有升降绳(5),所述升降绳(5)一端设置有升降支板(4),所述升降支板(4)两侧设置有所述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一侧设置有第一大轴(10),所述第一大轴(10)底部设置有所述立板(15),所述立板(15)一侧设置有支撑杆(8),所述立板(15)底部设置有第二大轴(11),所述第二大轴(11)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板(18),所述第二支板(18)另一侧设置有滚轮(19),所述立板(15)中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小轴(12),所述第一小轴(12)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杆(16),所述第一支杆(16)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小轴(13),所述第二小轴(13)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杆(17),所述第二支杆(17)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小轴(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苗盘转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与所述车轮(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车架(1)与所述卷扬机(6)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升降绳(5)与所述升降支板(4)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支撑杆(8)与所述车架(1)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支撑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晓良,田亚星,赵浩雨,李钊,聂虎,惠彩英,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南街村高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