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的定位夹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57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的定位夹紧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支撑转杆,所述支撑转杆远离底座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夹外壳,所述底座四周下端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固定夹外壳下表面外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第二电机两侧驱动端通过驱动螺纹杆结合夹板内的螺纹实现同时向中部靠近,把模具固定在机构中部利于后续模具旋转整体位置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螺孔为了防止机构上端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影响机构运行,模具产生位移,影响加工精度,而且通过齿痕与电刷接触可以让电路连接更稳定,挡板可以避免灰尘与水流入连接处影响机构电路连接部位工作。水流入连接处影响机构电路连接部位工作。水流入连接处影响机构电路连接部位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的定位夹紧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的定位夹紧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通过铸造、挤压、冲压等得到的产品的模子和工具,其中模具的结构、表面粗糙度、和精度都影响模具品质。
[0003]在对模具进行精密加工和操作时,部分模具需要对模具进行旋转加工,其中异形件打磨为了提高模具精确度需要更换角度打磨,不同面加工也需要对模具进行旋转,而且大多数固定机构无法在模具固定后还能进行自由度较高的旋转,由于加工时方向不能自由转换,操作人员加工操作较为不便,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加工时方向不能自由转换,影响工作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的定位夹紧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支撑转杆,所述支撑转杆远离底座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夹外壳,所述底座四周下端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固定夹外壳下表面外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固定夹外壳内壁下表面固定连接外导电圈和内导电圈,所述固定夹外壳中部上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底座内壁上表面固定连接外电刷,所述底座内壁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内电刷。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夹外壳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第二电机两端驱动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上转动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中部滑动连接滑槽。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两侧驱动端通过驱动螺纹杆结合夹板内的螺纹实现同时向中部靠近,把模具固定在机构中部利于后续模具旋转整体位置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利于模具旋转加工。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导电圈远离固定夹外壳一端贯穿转动连接底座上表面,所述外导电圈靠近固定夹外壳一侧固定连接有外接线柱,所述外导电圈远离外接线柱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齿痕,所述齿痕滑动连接外电刷,所述内导电圈贯穿外导电圈内壁,所述内导电圈远离底座一端固定连接有内接线柱,所述内导电圈靠近底座外壁固定连接齿痕,所述齿痕滑动连接内电刷。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导电圈与电刷滑动连接可以实现旋转固定夹外壳第二电机不会断电,让机构可以自由旋转,而且通过齿痕与电刷接触可以让电路连接更稳定。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电机为双头电机,所述支腿表面贯穿有多个螺孔。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双头电机两侧旋转速度更均匀利于模具固定,不会对模具一侧造成损伤,螺孔利于装置固定,防止机构上端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影响机构运行,模具产生
位移。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与固定夹外壳靠近外导电圈与内导电圈部位采用绝缘材料,所述支撑转杆采用绝缘材料。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绝缘材料,放置内外导电圈上电流漏电对操作人员产生危害,支撑转杆绝缘为了防止对第一电机造成损伤。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通过设计第二电机两侧驱动端通过驱动螺纹杆结合夹板内的螺纹实现同时向中部靠近,把模具固定在机构中部利于后续模具旋转整体位置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利于模具旋转加工,螺孔利于装置固定,防止机构上端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影响机构运行,模具产生位移,影响加工效果;
[0016]2.本技术通过设计通过外导电圈与电刷滑动连接可以实现旋转固定夹外壳第二电机不会断电,让机构可以自由旋转,而且通过齿痕与电刷接触可以让电路连接更稳定,挡板可以避免灰尘与水流入连接处影响机构电路连接部位工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的定位夹紧机构的剖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的定位夹紧机构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的定位夹紧机构的电源连接结构图。
[0020]图中:1、底座;2、支腿;3、第一电机;4、固定夹外壳;5、第二电机;6、滑槽;7、夹板;8、螺纹杆;9、内导电圈;10、外导电圈;11、挡板;12、外电刷;13、内电刷;14、螺孔;15、支撑转杆;16、齿痕;17、内接线柱;18、外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2]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的定位夹紧机构,包括底座1,底座1中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驱动端固定连接支撑转杆15, 支撑转杆15采用绝缘材料,支撑转杆15远离底座1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夹外壳4,底座1四周下端固定连接有支腿2,支腿2表面贯穿有多个螺孔14,固定夹外壳4下表面外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1,固定夹外壳4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6,固定夹外壳4中部上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5为双头电机,第二电机5两端驱动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两个螺纹杆8上转动连接有夹板7,夹板7中部滑动连接滑槽6,固定夹外壳4下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外导电圈10,外导电圈10远离固定夹外壳4一端贯穿转动连接底座1上表面,外导电圈10靠近固定夹外壳4一侧固定连接有外接线柱18,外导电圈10远离外接线柱18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齿痕16,齿痕16滑动连接外电刷12,外电刷12固定连接底座1内壁,固定夹外壳4下内壁外导电圈10内侧固定连接内导电圈9,内导电圈9贯穿外导电圈10内壁,内导电圈9远离底座1一端固定连接有内接线柱17,内导电圈9靠近底座1外壁固定连接齿痕16,齿痕16滑动连接内电刷13,内电刷13固定连接底座1下内壁表面,底座1与固定夹外壳4靠近外导电圈10与内导电圈9部位采用绝缘材料。
[0023]本技术在使用时,把加工模具放置在固定夹外壳1上表面,启动第二电机5,通过螺纹杆8转动让两侧夹板7由于滑槽6卡住夹板7转动,通过夹板7内壁螺纹实现,夹板7同时向中部移动,把模具固定在固定夹外壳4中部,在进行模具加工当需要旋转模具时通过第一电机3驱动支撑转杆15让固定夹外壳4发生转动,最后启动第二电机5张开夹板7完成模具加工。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的定位夹紧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驱动端固定连接支撑转杆(15),所述支撑转杆(15)远离底座(1)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夹外壳(4),所述固定夹外壳(4)下表面外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1),所述固定夹外壳(4)内壁下表面固定连接外导电圈(10)和内导电圈(9),所述固定夹外壳(4)中部上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5),所述底座(1)内壁上表面固定连接外电刷(12),所述底座(1)内壁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内电刷(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的定位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外壳(4)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6),所述第二电机(5)两端驱动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两个所述螺纹杆(8)上转动连接有夹板(7),所述夹板(7)中部滑动连接滑槽(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的定位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电圈(10)远离固定夹外壳(4)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裕雷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德力惠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