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辅助上料、下料辊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51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辅助上料、下料辊道机构,包括支架、左副架、右副架和辊道,所述支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分布的左副架和右副架,所述左副架和右副架之间设置有辊道,所述辊道包括安装环、固定座、连接轴、辊筒、安装座和管状电机,所述安装环呈前后对称分布,且两个所述安装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通过连接轴固定安装有安装座。该车载辅助上料、下料辊道机构,具有适用于移动工厂的优点,解决了普通的辊道在用于移动工厂时,移动工厂的迁移时的晃动容易使设备的驱动产生故障,并且传输距离和辊道的布置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为让现有的传输设备能够根据适用于移动工厂装配的问题。输设备能够根据适用于移动工厂装配的问题。输设备能够根据适用于移动工厂装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辅助上料、下料辊道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筋加工移动工厂设备
,具体是一种车载辅助上料、下料辊道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规范化施工,建筑用成型钢筋加工逐渐地从施工现场向固定式工厂化生产后进行配送模式转变,极大地解决了施工企业对于成型钢筋加工存在的加工场地、设备投资、施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固定式工厂进行成型钢筋加工,在成型钢筋加工和配送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工厂化生产过程中或配送装车过程中,由于多方原因,容易造成给客户提供的成型钢筋构件或多或少地出现错、漏、缺等现象,给客户使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生产现场没有合适的生产设备,无法进行快速补充加工,易造成施工现场无法继续施工的困境,辊道在钢筋生产加工中起到重要的传输功能,但普通的辊道在用于移动工厂时,移动工厂的迁移时的晃动容易使设备的驱动产生故障,并且传输距离和辊道的布置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为让现有的传输设备能够根据适用于移动工厂装配,故而提出一种车载辅助上料、下料辊道机构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辅助上料、下料辊道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车载辅助上料、下料辊道机构,包括支架、左副架、右副架和辊道,所述支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分布的左副架和右副架,所述左副架和右副架之间设置有辊道;
[0006]所述辊道包括安装环、固定座、连接轴、辊筒、安装座和管状电机,所述安装环呈前后对称分布,且两个所述安装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通过连接轴固定安装有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安装有管状电机,所述管状电机的外出设置有辊筒。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环分别固定设置在左副架和右副架的顶部,所述辊筒与左副架和右副架之间设置有间隙。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副架包括连接座、连接槽、螺纹孔和导槽,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靠近辊道的一端开设有导槽。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副架包括对接座、对接槽和抗拉筋,所述对接座的内部开设有对接槽,所述对接座的正面背面均设置有抗拉筋。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对接座所开设的对接槽与连接座所开设的连接槽相适配,所述对接座的厚度大于连接座的厚度。
202、螺纹孔203和导槽204,所述连接座201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202,所述连接槽202 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203,所述螺纹孔203靠近辊道4的一端开设有导槽204,导槽204 能够钢筋进行导向,防止钢筋卡入到螺纹孔203的内部。
[002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右副架3包括对接座301、对接槽302和抗拉筋304,所述对接座301的内部开设有对接槽302,所述对接座301的正面背面均设置有抗拉筋304,抗拉筋304能够对开设有对接槽302的对接座301进行加固,防止对接座301变形。
[002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座301所开设的对接槽302与连接座201所开设的连接槽202相适配,所述对接座301的厚度大于连接座201的厚度,对接座301与连接座201能够进行对接。
[002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座301的顶部开设有沉孔305,所述对接座301 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306,沉孔305能够隐藏螺杆306,防止沉孔305限制钢筋传输的流畅性。
[003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座301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挡板303,两个所述对接座301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导向板307,引导钢筋传输方向,防止钢筋滑到辊道4 外。
[003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连接座201与对接座301之间通过连接槽202和对接槽302 进行插接,插接能够使其进行滑动调节,使两个辊道4之间的距离能够进行调整,钢筋的首端在传输过程中会在对接座301的顶端滑动,直到滑动到下一个辊道4继续进行传输,辊道4的长度可通过连接座201与对接座301的组装进行延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情况进行延伸布置,满足移动工厂的辊道4使用需求。
[0032]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均属于同一技术构思,各实施例的描述各有侧重,在个别实施例中描述未详尽之处,可参考其他实施例中的描述。
[00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辅助上料、下料辊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左副架(2)、右副架(3)和辊道(4),所述支架(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分布的左副架(2)和右副架(3),所述左副架(2)和右副架(3)之间设置有辊道(4);所述辊道(4)包括安装环(401)、固定座(402)、连接轴(403)、辊筒(404)、安装座(405)和管状电机(406),所述安装环(401)呈前后对称分布,且两个所述安装环(4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402),所述固定座(402)的内部通过连接轴(403)固定安装有安装座(405),两个所述安装座(405)之间安装有管状电机(406),所述管状电机(406)的外出设置有辊筒(4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辅助上料、下料辊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401)分别固定设置在左副架(2)和右副架(3)的顶部,所述辊筒(404)与左副架(2)和右副架(3)之间设置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辅助上料、下料辊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副架(2)包括连接座(201)、连接槽(202)、螺纹孔(203)和导槽(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自峰詹俊杰张万江曹富山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凤凰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