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该动力电池顶盖结构能够和极耳连接,包括顶盖组件和支架。顶盖组件与支架连接并形成容腔,支架包括极耳支撑部和极耳夹持部,极耳能够置于容腔内且支撑于极耳支撑部上,极耳夹持部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极耳支撑部的第一端,极耳夹持部的第二端能够靠近极耳支撑部的第二端并与极耳夹持部的第二端配合夹持极耳的根部。该动力电池顶盖结构使极耳和支架的装配方便,不易发生剐蹭,夹持极耳的松紧程度可以调节,支架的变形对于极耳的影响较小,从而动力电池内部不易发生短路,安全性能高。安全性能高。安全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动力汽车的核心部件及能量来源,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动力电池技术也不断发展和改进,市场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动力电池按结构主要分成三类:圆柱型电池、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采用方形长电芯组成电池包为现阶段一种较为热门的技术路线。采用这种结构的电池,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电池具有更小的尺寸、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大的散热面积和更高的安全性能。在方形长电芯的制造装配中,其顶盖组件、极柱等部件及其与电芯的连接较为复杂,对于电池整体的性能也有重要的影响。
[0003]现有技术中,支撑极耳的支架和下塑胶采用分体设置,支架和下塑胶进行装配,由于支架和下塑胶均是塑胶件,存在易变形的缺陷,并且两者之间的装配间隙将对电池的整体长度造成影响,整体结构的紧凑性较差。另外,支架和极耳装配后,极耳弯曲形状难以调整,当支架发生变形时,导致极耳发生变形,容易发生电池内部短路的风险。
[000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极耳和支架的装配方便,不易发生剐蹭,夹持极耳的松紧程度可以调节,支架的变形对于极耳的影响较小,从而动力电池内部不易发生短路,安全性能高。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能够设置于电芯端面并与极耳连接,所述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包括:
[0008]顶盖组件;
[0009]支架,所述顶盖组件与所述支架连接并形成容腔,所述支架包括极耳支撑部和极耳夹持部,所述极耳能够置于所述容腔内且支撑于所述极耳支撑部上,所述极耳夹持部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极耳支撑部的第一端,所述极耳夹持部的第二端能够靠近所述极耳支撑部的第二端并与所述极耳夹持部的第二端配合夹持所述极耳的根部。
[0010]可选地,所述极耳夹持部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极耳支撑部的第一端,所述侧板的第二端能够靠近所述极耳支撑部的第二端。
[0011]可选地,所述极耳夹持部还包括折边,所述折边连接于所述侧板朝向所述极耳支撑部的一侧,所述极耳根部夹持于所述折边与所述极耳支撑部之间。
[0012]可选地,所述顶盖组件包括第一塑胶件,所述第一塑胶件与所述极耳支撑部固定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极耳支撑部的两端设置有防脱部,所述第一塑胶件沿长度方向的两
端均设置有扣角,所述扣角和所述防脱部卡接。
[0014]可选地,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塑胶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极耳电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电芯支撑部,所述电芯支撑部的顶部支撑所述顶盖组件,所述电芯支撑部的底部支撑所述电芯的端面,所述电芯支撑部的外底面与所述极耳支撑部的外底面之间具有高度差。
[0016]可选地,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支撑于所述电芯支撑部上。
[0017]可选地,所述电芯支撑部包括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形成防爆空间,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泄压孔。
[0018]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该动力电池装配方便,在装配过程中,极耳不易受到损伤,装配后,极耳不易变形。
[0019]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0]一种动力电池,包括极耳和上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所述极耳弯折后置于所述动力电池顶盖结构的所述容腔中。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在电芯端面和顶盖组件之间设置支架,支架用来将顶盖组件和电芯隔离,省去了下塑胶的使用。通过设置极耳支撑部,在进行装配时,极耳弯折后能够搭设在极耳支撑部的表面,从而对极耳起到支撑的作用。在极耳弯折后,容置于极耳支撑部和顶盖组件之间的容腔,极耳根部固定在极耳夹持部和极耳支撑部形成的缝隙之间。由于极耳夹持部的第一端与极耳支撑部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极耳夹持部和极耳支撑部之间的开口大小可以调节,在进行支架和电芯的装配时,转动极耳夹持部,增大极耳夹持部和极耳支撑部之间的开口,将极耳从开口处插入,极耳放置在适当位置后,再将极耳夹持部闭合。采用此种结构形式,一方面方便极耳的安装,避免在安装过程中,支架剐蹭极耳,造成极耳的损伤,另一方面,极耳夹持部的松紧程度可以自动进行调节,更好地适应极耳在弯折时发生的变形,再一方面,当支架由于缩水或其他原因发生形变时,极耳夹持部的自动调节能够削弱支架变形对于极耳的影响。该顶盖组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能够有效避免电池内部短路的问题发生,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电芯及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一;
[0025]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极耳夹持部扣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极耳夹持部未扣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的爆炸图;
[0028]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二。
[0031]图中:
[0032]10、电芯;20、极耳;21、第一水平部;22、竖直部;23、第二水平部;
[0033]100、顶盖组件;110、盖板;111、防爆阀;112、保护片;120、第一连接板;130、第一塑胶件;131、扣角;140、第二连接板;150、第二塑胶件;160、极柱;170、密封圈;200、支架;210、极耳支撑部;220、极耳夹持部;221、侧板;222、折边;230、电芯支撑部;240、加强肋;250、防脱部;260、泄压孔;270、凹槽;280、注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能够设置于电芯(10)端面并与极耳(2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包括:顶盖组件(100);支架(200),所述顶盖组件(100)与所述支架(200)连接并形成容腔,所述支架(200)包括极耳支撑部(210)和极耳夹持部(220),所述极耳(20)能够置于所述容腔内且支撑于所述极耳支撑部(210)上,所述极耳夹持部(22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极耳支撑部(210)的第一端,所述极耳夹持部(220)的第二端能够靠近所述极耳支撑部(210)的第二端并与所述极耳夹持部(220)的第二端配合夹持所述极耳(20)的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夹持部(220)包括侧板(221),所述侧板(22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极耳支撑部(210)的第一端,所述侧板(221)的第二端能够靠近所述极耳支撑部(210)的第二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夹持部(220)还包括折边(222),所述折边(222)连接于所述侧板(221)朝向所述极耳支撑部(210)的一侧,所述极耳(20)根部夹持于所述折边(222)与所述极耳支撑部(21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100)包括第一塑胶件(130),所述第一塑胶件(130)与所述极耳支撑部(210)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宽金,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