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油田水淹变化的相渗曲线表征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014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油田水淹变化的相渗曲线表征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取目标区域或油藏在未水淹和弱水淹阶段、在中水淹和强水淹阶段的相渗曲线并做归一化;分别获取相渗归一化曲线A、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水相指数、油相指数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步骤2,对相渗归一化曲线A和B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水相指数、油相指数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进行重构处理,得到基于水淹变化的相渗重构曲线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水相指数、油相指数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步骤3,对相渗重构曲线进行平滑处理;步骤4,绘制基于油田水淹变化的相渗重构曲线。曲线。曲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油田水淹变化的相渗曲线表征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油田水淹变化的相渗曲线表征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渗曲线是表征岩石孔隙中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的关键实验数据。在油田水驱开发过程中,随着储层水淹程度加剧,水淹储层岩石的润湿性会逐渐向亲水方向增强。储层岩石亲水性增强,其孔喉内的残余油饱和度会降低,等渗点含水饱和度会增加,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会发生变化,岩石润湿性的变化将显著影响岩石孔隙中的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因此,在油田水驱开发过程中,相渗曲线应该随着储层水淹变化而动态调整,以此准确表征岩石孔喉中的油水两相渗流特征。
[0003]目前针对一个具体区块或油藏,对相渗曲线的传统处理是将多条相渗曲线用简单的算数平均做归一化处理,但这样处理出来的一条平均油水相渗曲线无法体现该区块或油藏从未水淹、弱水淹到中水淹、强水淹的整个开发全寿命周期内的渗流特征的动态变化。传统处理手段不能解决储层水淹变化对相渗曲线的影响,就不能客观反映油田真实情况,不能准确预测油藏最终采收率等开发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油田水淹变化的相渗曲线表征处理方法,可以通过重构一条油水相渗曲线,全面、准确反映油藏开发全寿命周期内的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的变化。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基于油田水淹变化的相渗曲线表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选取目标区域或油藏在未水淹、弱水淹阶段的相渗曲线并做归一化,获取相渗归一化曲线A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水相指数、油相指数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选取目标区域或油藏在中水淹、强水淹阶段的相渗曲线并做归一化,获取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水相指数、油相指数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
[0008]步骤2,对相渗归一化曲线A和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水相指数、油相指数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进行重构处理,得到基于水淹变化的相渗重构曲线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水相指数、油相指数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
[0009]步骤3,对相渗重构曲线进行平滑处理;
[0010]步骤4,绘制基于油田水淹变化的相渗重构曲线;
[0011]其中,所述未水淹、弱水淹阶段的相渗曲线指相渗实验所采用的天然岩心柱塞样品的取样深度取自测井解释为未水淹级别或弱水淹级别的取芯段范围,并以此类样品完成
相渗实验后所获取的相渗曲线;未水淹级别中的天然岩心柱塞样品的含水率<10%,弱水淹级别的天然岩心柱塞样品的10%≤含水率<40%;
[0012]其中,所述中水淹、强水淹阶段的相渗曲线指相渗实验所采用的天然岩心柱塞样品的取样深度取自测井解释为中水淹级别或强水淹级别的取芯段范围,并以此类样品完成相渗实验后所获取的相渗曲线;中水淹级别的天然岩心柱塞样品的40%≤含水率<80%;强水淹级别的天然岩心柱塞样品的含水率≥80%;
[0013]其中,所述未水淹、弱水淹、中水淹和强水淹阶段的相渗曲线所采用的天然岩心柱塞样品的空气渗透率和氦孔隙度数值相差不超过5%。
[0014]进一步的,其中,步骤1中对选取的相渗曲线做归一化,公式如下:
[0015][0016][0017][0018][0019][0020]式中:-标准化后含水饱和度,无因次;S
w
-含水饱和度,无因次;S
wi
-束缚水饱和度,无因次;S
or
-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标准化后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K
rw
-水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标准化后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K
ro
-油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n
w
-水相指数,小数;n
o
-油相指数,小数;
[0021]对式(4)和式(5)进行线性回归求得n
w
和n
o

[0022]其中,相渗归一化曲线A的束缚水饱和度S
wi1
为未水淹、弱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束缚水饱和度的算术平均值;
[0023]相渗归一化曲线A的残余油饱和度S
or1
为未水淹、弱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残余油饱和度的算术平均值;
[0024]相渗归一化曲线A的水相指数n
w1
为未水淹、弱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水相指数的算术平均值;
[0025]相渗归一化曲线A的油相指数n
o1
为未水淹、弱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油相指数的算术平均值;
[0026]相渗归一化曲线A的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为未水淹、弱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的算术平均值;
[0027]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束缚水饱和度S
wi2
为中水淹、强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束缚水饱和度的算术平均值;
[0028]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残余油饱和度S
or2
为中水淹、强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残余油饱和度的算术平均值;
[0029]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水相指数n
w2
为中水淹、强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水相指数的算术平均值;
[0030]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油相指数n
o2
为中水淹、强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油相指数的算术平均值;
[0031]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为中水淹、强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的算术平均值。
[0032]进一步的,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0033]步骤201,构建基于水淹变化的相渗重构曲线的束缚水饱和度S
wi3
、残余油饱和度S
or3
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
[0034]步骤202,构建基于水淹变化的相渗重构曲线的水相指数n
w3
和油相指数n
o3

[0035]其中,步骤201中相渗重构曲线的特征参数如下:
[0036]S
wi3
=S
wi1
ꢀꢀꢀꢀꢀꢀꢀꢀꢀꢀꢀꢀꢀꢀꢀꢀꢀꢀꢀꢀꢀꢀꢀꢀꢀꢀꢀꢀꢀꢀꢀꢀꢀꢀꢀꢀꢀꢀꢀꢀꢀꢀꢀꢀꢀꢀ
(6)
[0037]S
or3
=S
or2
ꢀꢀꢀꢀꢀꢀꢀꢀꢀꢀꢀꢀꢀꢀꢀꢀꢀꢀꢀꢀꢀꢀꢀꢀꢀꢀꢀꢀꢀꢀꢀꢀꢀꢀꢀꢀꢀꢀꢀꢀꢀꢀꢀꢀꢀꢀ
(7)
[0038][0039]式中:S
wi1
-相渗归一化曲线A的束缚水饱和度,无因次;S
wi3...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油田水淹变化的相渗曲线表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取目标区域或油藏在未水淹、弱水淹阶段的相渗曲线并做归一化,获取相渗归一化曲线A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水相指数、油相指数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选取目标区域或油藏在中水淹、强水淹阶段的相渗曲线并做归一化,获取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水相指数、油相指数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步骤2,对相渗归一化曲线A和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水相指数、油相指数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进行重构处理,得到基于水淹变化的相渗重构曲线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水相指数、油相指数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步骤3,对相渗重构曲线进行平滑处理;步骤4,绘制基于油田水淹变化的相渗重构曲线;其中,所述未水淹、弱水淹阶段的相渗曲线指相渗实验所采用的天然岩心柱塞样品的取样深度取自测井解释为未水淹级别或弱水淹级别的取芯段范围,并以此类样品完成相渗实验后所获取的相渗曲线;未水淹级别中的天然岩心柱塞样品的含水率<10%,弱水淹级别的天然岩心柱塞样品的10%≤含水率<40%;其中,所述中水淹、强水淹阶段的相渗曲线指相渗实验所采用的天然岩心柱塞样品的取样深度取自测井解释为中水淹级别或强水淹级别的取芯段范围,并以此类样品完成相渗实验后所获取的相渗曲线;中水淹级别的天然岩心柱塞样品的40%≤含水率<80%;强水淹级别的天然岩心柱塞样品的含水率≥80%;其中,所述未水淹、弱水淹、中水淹和强水淹阶段的相渗曲线所采用的天然岩心柱塞样品的空气渗透率和氦孔隙度数值相差小于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油田水淹变化的相渗曲线表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1中对选取的相渗曲线做归一化,公式如下:其中,步骤1中对选取的相渗曲线做归一化,公式如下:其中,步骤1中对选取的相渗曲线做归一化,公式如下:其中,步骤1中对选取的相渗曲线做归一化,公式如下:其中,步骤1中对选取的相渗曲线做归一化,公式如下:式中:一标准化后含水饱和度,无因次;S
w

含水饱和度,无因次;S
wi

束缚水饱和度,无因次;S
or

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

标准化后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K
rw

水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

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

标准化后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K
ro

油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

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n
w

水相指数,小数;n
o

油相指数,小数;对式(4)和式(5)进行线性回归求得n
w
和n
o
;其中,相渗归一化曲线A的束缚水饱和度S
wi1
为未水淹、弱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束缚水饱和度的算术平均值;相渗归一化曲线A的残余油饱和度S
or1
为未水淹、弱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残余油
饱和度的算术平均值;相渗归一化曲线A的水相指数n
w1
为未水淹、弱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水相指数的算术平均值;相渗归一化曲线A的油相指数n
o1
为未水淹、弱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油相指数的算术平均值;相渗归一化曲线A的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为未水淹、弱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的算术平均值;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束缚水饱和度S
wi2
为中水淹、强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束缚水饱和度的算术平均值;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残余油饱和度S
or2
为中水淹、强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残余油饱和度的算术平均值;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水相指数n
w2
为中水淹、强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水相指数的算术平均值;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油相指数n
o2
为中水淹、强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油相指数的算术平均值;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为中水淹、强水淹阶段的所有相渗曲线的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的算术平均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油田水淹变化的相渗曲线表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步骤201,构建基于水淹变化的相渗重构曲线的束缚水饱和度S
wi3
、残余油饱和度S
or3
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步骤202,构建基于水淹变化的相渗重构曲线的水相指数n
w3
和油相指数n
o3
;其中,步骤201中相渗重构曲线的特征参数如下:S
wi3
=S
wi1
ꢀꢀꢀꢀ
(6)S
or3
=S
or2
ꢀꢀꢀꢀ
(7)式中:S
wi1

相渗归一化曲线A的束缚水饱和度,无因次;S
wi3

相渗重构曲线的束缚水饱和度,无因次;S
or2

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

相渗归一化曲线B的残余油下水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S
or3

相渗重构曲线的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

相渗重构曲线的残余油下水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步骤202中,相渗重构曲线的特征参数赋值须参考含水率f
w
的数值:的数值:的数值:的数值:的数值:f
w
=100/(1+μ
w

o
×
K
ro3
/K
rw3
)
ꢀꢀꢀ
(14)式中:

相渗重构曲线的标准化后含水饱和度,无因次;

相渗重构曲线的标准
化后水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n
w3

相渗重构曲线的水相指数,小数;n
o3

相渗重构曲线的油相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宜刘英宪马奎前罗宪波刘东刘博伟王立垒张静张占女闫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