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用内裤式集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13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女用内裤式集尿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集尿器,包括裤体,裤体表面开设有与会阴部位置相适配的通孔,裤体内侧位于通孔开口端周围设有用于会阴部紧密贴合的粘贴层,通孔开口处向外侧延伸形成供尿液通过的防返流部,防返流部用于阻挡尿液回流,防返流部外侧套设有集液部件,集液部件一端与裤体连接,其另一端连接有储存袋,集液部件用于对经防返流部流出的尿液引导至储存袋内;通过在防返流部外侧套设集液部,排尿时,尿液经防返流部流入集液部后经导流管流入储存袋内,防返流部出口倾斜向下设置,避免了尿液返流,更换时,可单独更换裤体、双面纳米硅胶贴、集液部件或储存袋,裤体与集液部件均可消毒、反复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女用内裤式集尿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女用内裤式集尿器。

技术介绍

[0002]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经尿道流出体外的现象。尿失禁是脑损伤、脊髓损伤、马尾神经损伤、骶丛神经损伤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目前常用的尿失禁护理方法存在各种不足,如留置导尿易引起尿道损伤、尿路感染。一次性导尿管每日数次出入尿道,仅适合非漏尿患者,从而使得患者及家属管理尿路的任务繁重,而普通的纸尿裤易脱落、漏尿、并可能会引起会阴区皮肤损伤。而女性由于生理构造原因,尿液收集更为困难。现有的女性集尿器舒适度、密封性不足,且存在漏尿与尿液返流的情况,患者使用体验感普遍较差,影响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女用内裤式集尿器。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女用内裤式集尿器,包括裤体,裤体表面开设有与会阴部位置相适配的通孔,裤体内侧通孔开口周围设有使内裤与会阴部紧密贴合的粘贴层,通孔开口处向外侧延伸形成供尿液通过的防返流部,防返流部用于阻挡尿液回流,防返流部外侧套设有集液部件,集液部件一端与裤体连接,其另一端连接有储存袋,集液部件用于将经防返流部流出的尿液引导至储存袋内。
[0005]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形状为椭圆形,其长轴长8

15cm,短轴长5

8cm。
[0006]进一步的,所述粘贴层为双面纳米硅胶贴。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返流部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防返流部内径从与通孔连接一端至远离通孔一端逐渐减小,所述防返流部为柔性乳胶材质制成。
[0008]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内壁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硅胶材质制成。
[0009]进一步的,所述集液部件包括第二连接部与集液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部两端开口与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非与皮肤相连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用于将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紧密连接在一起,所述集液部将防返流部包裹在内,所述集液部一端与第二连接部开口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另一端与储存袋连接,尿液流入集液部经导流管流入储存袋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集液部从与第二连接部连接一端至集液部与导流管相连一端的内径逐渐减小,其小口端倾斜向下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通过旋转卡扣与储存袋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嵌入环,所述嵌入环连接在第一连接部靠近第二连接部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第一连接部一侧开设有与嵌入环相适配的嵌入槽,所述嵌入环嵌入在嵌入槽内,所述嵌入环与嵌入槽过盈配合,所述嵌入环为硅胶材质制成的环状
体。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还可以是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为环状双面硅胶贴,其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环状双面硅胶贴与第一连接部紧密贴合。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女用内裤式集尿器,患者使用前,先将阴毛剔除干净,再将双面纳米硅胶贴贴于裤体内面的通孔周围处,穿戴裤体,调整好对应的位置,使双面纳米硅胶贴环绕外阴并与皮肤紧密贴合,然后将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最后将储存袋连接在导流管一端。双面纳米硅胶贴与乳胶材料质地轻薄,裤体具有弹性,因此患者穿戴本技术时体感较为舒适;排尿时,尿液经防返流部流入集液部后经导流管流入储存袋内,防返流部出口为小口端,倾斜向下设置,避免了尿液返流;更换与清洁时,可单独更换裤体、双面纳米硅胶贴、集液部件或储存袋,裤体与集液部件均可清洗消毒、反复使用,降低了日常耗材的成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内裤式集尿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集液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连接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对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第一实施例中连接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裤体;11、通孔;12、第一连接部;13、粘贴层;2、防返流部;3、集液部件;31、第二连接部;32、集液部;33、导流管;4、储存袋;5、连接部件;51、嵌入环;52、嵌入槽;53、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女用内裤式集尿器,包括裤体1,裤体1具有弹性,裤体1表面开设有与会阴部位置相适配的通孔11,裤体1内侧位于通孔11开口端周围设有用于使裤体与会阴部紧密贴合的粘贴层13,通孔11开口处向外侧延伸形成供尿液通过的防返流部2,防返流部用于阻挡尿液回流,防返流部2外侧套设有集液部件3,集液部件3一端与裤体1连接,其另一端连接有储存袋4,集液部件3用于将经防返流部2流出的尿液引导至储存袋4
内。
[0026]请参阅图1所示,通孔11形状为椭圆形,其长轴长8

15cm,短轴长5

8cm,充分暴露并环绕女性患者外阴,而不暴露肛门。
[0027]请参阅图2所示,粘贴层13为环形双面纳米硅胶贴,其宽度1.0cm,双面均有粘性,使用时一面与裤体1内侧通孔11周围处粘贴,另一面与外阴周围皮肤贴合紧密,使得通孔11与女性外阴周围紧密连接而不发生泄漏。
[0028]请参阅图3所示,防返流部2倾斜向下设置,防返流部2为柔性乳胶材质制成,防返流部2内部径向从与通孔11连接一端至远离通孔11一端逐渐减小。
[0029]请参阅图2所示,通孔11内壁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2为硅胶材质制成。
[0030]请参阅图2所示,集液部件3包括第二连接部31与集液部32,第二连接部31内部两端开口与通孔11连通,第二连接部31位于第一连接部12非与皮肤相连的一侧,第二连接部31与第一连接部12之间设有连接部件5,连接部件5用于将第二连接部31与第一连接部12紧密连接在一起,集液部32将防返流部2包裹在内,集液部32一端与第二连接部31开口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导流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女用内裤式集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裤体(1),裤体(1)表面开设有与会阴部位置相适配的通孔(11),裤体(1)内侧位于通孔(11)开口端周围设有使内裤与会阴部紧密贴合的粘贴层(13),通孔(11)开口处向外侧延伸形成供尿液通过的防返流部(2),防返流部(2)外侧套设有集液部件(3),集液部件(3)一端与裤体(1)连接,其另一端连接有储存袋(4),集液部件(3)用于将经防返流部(2)流出的尿液引导至储存袋(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女用内裤式集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形状为椭圆形,其长轴长8

15cm,短轴长5

8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女用内裤式集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13)为双面纳米硅胶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女用内裤式集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返流部(2)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防返流部(2)内部径向从与通孔(11)连接一端至远离通孔(11)一端逐渐减小,所述防返流部(2)为柔性乳胶材质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女用内裤式集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内壁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为硅胶材质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女用内裤式集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部件(3)包括第二连接部(31)与集液部(32),所述第二连接部(31)内部两端开口与通孔(11)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31)位于第一连接部(12)非与皮肤相连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可书丁慧沙彬秀许光旭赵若欣王宇胡思学张瑞媞陈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