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晓忠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三相三速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10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三相三速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腔室,空腔内设置有延伸至外界的汽液转换散热机构,气液转换散热机构包括若干U型件,壳体一侧设置有作用于U型件的风冷机构,腔室顶部对称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圆口,U型件包括位于腔室内的弧形部和穿过圆口延伸至外界的管状部,U型件内填充有液态氨,管状部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风冷机构启闭的温度控制电路,风冷机构包括位于壳体顶部的电动机M,电动机M上设置有转轴以及位于转轴上的若干扇叶,扇叶朝向管状部;可解决现有的电机控制器内部散热不佳的问题。散热不佳的问题。散热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三相三速电机控制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控制器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三相三速电机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控制器是控制电动车辆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爬坡力度等行驶状态,或者将帮助电动车辆刹车,并将部分刹车能量存储到动力电池中,具备能量回馈功能。在电动车辆中,电机控制器的功能是根据档位、油门、刹车等指令,将动力电池所存储的电能转化为驱动电机所需的电能。同时,是一种以通过主动工作来控制电机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进行工作的集成电路。
[0003]在电机控制器的使用过程中散热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现有的电机控制器散热效果普遍不佳,若对其进行内部通过增加散热孔的方式进行散热则会导致灰尘进入其内部,从而长时间使用后内部灰尘积聚较多导致内部零部件进一步增加散热负担发生损毁,若使用类似CPU风扇的外部散热方式,由于其通常设置有保护壳导致散热效果较差的同时还会增加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三相三速电机控制器,可解决现有的电机控制器内部散热不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三相三速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腔室,空腔内设置有延伸至外界的汽液转换散热机构,气液转换散热机构包括若干U型件,壳体一侧设置有作用于U型件的风冷机构,腔室顶部对称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圆口,U型件包括位于腔室内的弧形部和穿过圆口延伸至外界的管状部,U型件内填充有液态氨,管状部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风冷机构启闭的温度控制电路。
[0007]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当长时间使用后,壳体内部的温度升高时,温度控制电路检测到腔室内部的温度升高后开始启动,同时位于腔室的U型管内液态氨开始变化,在温度不高时液态氨为液态沉淀在U型管底部的弧形部内,当温度升高后,液态氨由液态变为汽态上升至位于外界的管状部内,此时温度控制电路已经启动使得风冷机构开始工作,风冷机构朝向管状部进行吹风操作,管状部上的多个散热片可以起到增大散热面积快速降温的效果,管状部内汽态的氨受冷后开始冷凝又重新变回液态回到弧形部内,如此反复上述操作最终使得壳体内保持在一个的温度内,避免了壳体内温度较高。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冷机构包括位于壳体顶部的电动机M,电动机M上设置有转轴以及位于转轴上的若干扇叶,扇叶朝向管状部。
[0009]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温度控制电路控制电动机M工作后,电动机M带动转轴和位于转轴上的多个扇叶同步进行旋转,最终在扇叶的作用下产生气流吹响管状部。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温度控制电路包括稳压器YD和电阻R1,稳压器YD的第二引脚耦接与电阻R1设置有节点D,稳压器YD的第一引脚与节点D之间耦接有热敏电阻RT,电阻R1与稳压器YD之间与电动机M耦接。
[0011]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当热敏电阻RT检测到腔室内的温度过高时,热敏电阻RT阻止升高,此时稳压器YD、电阻R1和电机M形成回路,电机M得电开始工作。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压器型号为LMS317。
[0013]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LM317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源集成电路之一,它不仅具有固定式三端稳压电路的最简单形式,又具备输出电压可调的特点,此外,还具有调压范围宽、稳压性能好、噪声低、纹波抑制比高等优点。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口与管状部之间设置有橡胶圈。
[0015]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管状部是通过壳体顶部的圆口延伸至外界,因此为了减少外界灰尘通过管状部与圆口之间的缝隙进入腔室内,在管状部与圆口之间设置了橡胶圈,橡胶圈的防尘效果较好且成本低廉。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增加散热面积的辅助散热组件。
[0017]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散热组件的设置有可以进一步对腔室内的温度进行散热。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散热组件包括位于壳体底部的凹槽,壳体底部对称设置有由中间向两侧降低的倾斜板。
[0019]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腔室底部截面为三角形,腔室底部设置有对称的倾斜板,倾斜板的设置可以增大腔室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同时对称的倾斜板使得腔室内部中心处凸起高于两侧,由于热气是向上运动,腔室内的热气可以通过凸起引流向中间靠近,而腔室中心处又设置有弧形部,因此可以实现快速热量置换。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上设置有若干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
[0021]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当壳体放置在某一平面时,虽然壳体顶部为凹槽,但放置在平面后凹槽将会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因此在凹槽侧壁与外界之间设置有多个连通口可以凹槽内的空气流通。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当长时间使用后,壳体内部的温度升高时,温度控制电路检测到腔室内部的温度升高后开始启动,同时位于腔室的U型管内液态氨开始变化,在温度不高时液态氨为液态沉淀在U型管底部的弧形部内,当温度升高后,液态氨由液态变为汽态上升至位于外界的管状部内,此时温度控制电路已经启动使得风冷机构开始工作,风冷机构朝向管状部进行吹风操作,管状部上的多个散热片可以起到增大散热面积快速降温的效果,管状部内汽态的氨受冷后开始冷凝又重新变回液态回到弧形部内,如此反复上述操作最终使得壳体内保持在一个的温度内,避免了壳体内温度较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温度控制电路原理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10、凹槽;111、连通口;112、倾斜板;113、腔室;114、壳体;115、弧形部;
116、管状部;117、散热片;118、电动机M118;119、扇叶;210、转轴;211、橡胶圈;11、U型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照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8]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所指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9]一种新型三相三速电机控制器,参照图1和图2,包括壳体114以及位于壳体114内部的腔室113,空腔内设置有延伸至外界的汽液转换散热机构,气液转换散热机构包括若干U型件11,壳体114一侧设置有作用于U型件11的风冷机构,腔室113顶部对称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圆口,U型件11包括位于腔室113内的弧形部115和穿过圆口延伸至外界的管状部116,U型件11内填充有液态氨,管状部116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117,壳体11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风冷机构启闭的温度控制电路。
[0030]当长时间使用后,壳体114内部的温度升高时,温度控制电路检测到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三相三速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114)以及位于壳体(114)内部的腔室(113),其特征是:空腔内设置有延伸至外界的汽液转换散热机构,气液转换散热机构包括若干U型件(11),壳体(114)一侧设置有作用于U型件(11)的风冷机构,腔室(113)顶部对称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圆口,U型件(11)包括位于腔室(113)内的弧形部(115)和穿过圆口延伸至外界的管状部(116),U型件(11)内填充有液态氨,管状部(116)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117),壳体(11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风冷机构启闭的温度控制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三相三速电机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风冷机构包括位于壳体(114)顶部的电动机M(118),电动机M(118)上设置有转轴(210)以及位于转轴(210)上的若干扇叶(119),扇叶(119)朝向管状部(1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三相三速电机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温度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晓忠
申请(专利权)人:蒋晓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