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999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主要由:种植盆、底板、底脚、中心孔、边孔、导水线、螺旋线圈、外连导水线、盆内导水线等组成;种植盆的底板中间设置有中心孔,底板的边缘处至少设置有1个边孔;底脚向种植盆内侧弯曲形成沟槽形状的装线凹槽;所述的螺旋线圈、外连导水线、盆内导水线都是由同一条导水线组成;穿在种植盆里面的导水线称为盆内导水线,穿出边孔的导水线称为外连导水线;可以通过螺旋线圈接触含有水分的材料将水分牵引到盆内导水线,再通过盆内导水线将水分间接传递到种植盆里面的土壤中;也可以通过将外连导水线放置到水中,将水分牵引到盆内导水线,再通过盆内导水线将水分间接传递到种植盆里面的土壤中。间接传递到种植盆里面的土壤中。间接传递到种植盆里面的土壤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盆栽绿化种植领域,是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

技术介绍

[0002]很多人采用花盆种植植物时,经常因为忽略浇灌导致植物枯萎而死,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给花盆提供导水装置用于吸收周边的水源为花盆的土壤提供水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给种植盆提供导水装置用于连接周边的水源为花盆的土壤传递水分。
[000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主要由:种植盆、底板、底脚、中心孔、边孔、导水线、螺旋线圈、外连导水线、盆内导水线、海绵板、透水纱布、装线凹槽、底脚口等组成,种植盆的底板中间设置有中心孔,底板的边缘处至少设置有1个边孔;种植盆的底侧设置有底脚,底脚向种植盆内侧弯曲形成沟槽形状的装线凹槽;底脚位置设置有底脚口;所述的螺旋线圈、外连导水线、盆内导水线都是由同一条导水线组成;导水线的其中一端线段环绕形成螺旋线圈,导水线的另外一端线段是外连导水线;连导水线的端头由下向上从中心孔穿入种植盆,然后从边孔穿出,穿在种植盆里面的导水线称为盆内导水线,穿出边孔的导水线称为外连导水线;在盆内导水线的上面加盖有一层透水纱布;可以通过螺旋线圈接触含有水分的材料将水分牵引到盆内导水线,再通过盆内导水线将水分间接传递到种植盆里面的土壤中;也可以通过将外连导水线放置到水中,将水分牵引到盆内导水线,再通过盆内导水线将水分间接传递到种植盆里面的土壤中。
[0005]所述的种植盆是盆子形状的容器结构;种植盆的底板中间设置有中心孔;底板的边缘处至少设置有1个边孔;种植盆的底侧是底脚,底脚向种植盆内侧弯曲形成沟槽形状的装线凹槽;装线凹槽用于临时存放外连导水线;底脚位置至少设置有1个底脚口,为取出外连导水线时提供空间,同时方便排除花盆内部多余的水分。
[0006]所述的螺旋线圈、外连导水线、盆内导水线都是由同一条导水线组成;导水线是亲水性纤维线,主要起到牵引水分的作用;螺旋线圈是螺旋的平板线圈,由导水线的其中一端线段环绕形成,导水线的另外一端线段是外连导水线,外连导水线的端头由下向上从中心孔穿入种植盆,然后从边孔穿出;穿在种植盆里面的导水线称为盆内导水线,穿出边孔的导水线称为外连导水线;外连导水线不使用时可以放置在装线凹槽里面,避免外连导水线漏出在种植盆外面不美观。
[0007]所述的海绵板是一个辅助性的弹性连接板,海绵板的中间设置有圆孔,导水线穿在海绵板的中间的圆孔上,海绵板的上下面均设置有双面胶,海绵板下侧面和螺旋线圈的上侧面贴在一起,海绵板的上侧面贴在底板的底面上;海绵板可以方便螺旋线圈与第二导螺旋线圈接触时提供弹力,减小支撑力提高种植盆放置时的稳定性。
[0008]在盆内导水线的上面加盖有一层透水纱布,方便分散盆内导水线的水分,同时防止种植盆里面的土壤从中心孔和边孔漏出。
[0009]使用时可以有两种导水方式给种植盆里面的土壤自动补水;第一种方式是将外连导水线从装线凹槽取出,放置到第二水源里面,第二水源里面的水分从外连导水线传导到盆内导水线,盆内导水线通过透水纱布将水分传导到种植盆里面的土壤中,实现自动补水的目的;第二种方式是将底侧导水线放置到水源,将第二导螺旋线圈放置到螺旋线圈的底部位置,即可将水分依次从底侧导水线~第二导螺旋线圈~螺旋线圈~盆内导水线~透水纱布,最后通过透水纱布将水分传导到种植盆里面的土壤中,实现自动补水的目的。
[0010]附图说明:图1:“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的俯视图;图2:“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的上侧透视图;图3:“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的底侧透视图;图4:“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的剖面透视图;图5:种植盆的剖面图;图6:“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的应用于蓄水底盒的剖面示意图;图7:“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的应用于水源附近的剖面示意图。
[0011]图中标记:1
‑ꢀ
种植盆;1A

底板;1B

底脚;2

中心孔;2A

边孔;3

导水线;3A

螺旋线圈;3B

外连导水线;3C

盆内导水线;4

海绵板;5

透水纱布;6

装线凹槽; 6A

底脚口;7

第二导水线;7A

第二导螺旋线圈;7B

底侧导水线;8

蓄水盒;8A

顶板;9

水源;9A

第二水源;10

地面轮廓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包括种植盆1、底板1A、底脚1B、中心孔2、边孔2A、导水线3、螺旋线圈3A、外连导水线3B、盆内导水线3C、海绵板4、透水纱布5、装线凹槽6、底脚口6A、第二导水线7、第二导螺旋线圈7A、底侧导水线7B;,其特征在于:种植盆1的底板1A中间设置有中心孔2,底板1A的边缘处至少设置有1个边孔2A;种植盆1的底侧设置有底脚1B,底脚1B向种植盆1内侧弯曲形成沟槽形状的装线凹槽6 ;底脚1B位置设置有底脚口6A;所述的螺旋线圈3A、外连导水线3B、盆内导水线3C都是由同一条导水线3组成;导水线3的其中一端线段环绕形成螺旋线圈7A,导水线3的另外一端线段是外连导水线3B;连导水线3B的端头由下向上从中心孔2穿入种植盆1,然后从边孔2A穿出,穿在种植盆1里面的导水线3称为盆内导水线3C,穿出边孔2A的导水线3称为外连导水线3B;在盆内导水线3C的上面加盖有一层透水纱布5;所述的第二导螺旋线圈7A和 底侧导水线7B是由同一条第二导水线7组成;外连导水线3B不使用时可以放置在装线凹槽6里面,避免外连导水线3B漏出在种植盆1外面不美观。可以有两种导水方式给种植盆1里面的土壤自动补水;第一种方式是将外连导水线3B从装线凹槽6取出,放置到第二水源19A里面,第二水源19A里面的水分从外连导水线3B传导到盆内导水线3C,盆内导水线3C通过透水纱布5将水分传导到种植盆1里面的土壤中,实现自动补水的目的;第二种方式是将底侧导水线7B放置到水源9,将第二导螺旋线圈7A放置到螺旋线圈3A的底部位置,即可将水分依次从底侧导水线7B

第二导螺旋线圈7A

螺旋线圈
3A

盆内导水线3C

透水纱布,最后通过透水纱布5将水分传导到种植盆1里面的土壤中,实现自动补水的目的。
[0013]所述的种植盆1是盆子形状的容器结构;种植盆1的底板1A中间设置有中心孔2;底板1A的边缘处至少设置有1个边孔2A;种植盆1的底侧是底脚1B,底脚1B向种植盆1内侧弯曲形成沟槽形状的装线凹槽6;装线凹槽6用于临时存放外连导水线3B;底脚1B位置至少设置有1个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包括种植盆(1)、底板(1A)、底脚(1B)、中心孔(2)、边孔(2A)、导水线(3)、螺旋线圈(3A)、外连导水线(3B)、盆内导水线(3C)、海绵板(4)、透水纱布(5)、装线凹槽(6)、底脚口(6A)、第二导水线(7)、第二导螺旋线圈(7A)、底侧导水线(7B);,其特征在于:种植盆(1)的底板(1A)中间设置有中心孔(2),底板(1A)的边缘处至少设置有1个边孔(2A);种植盆(1)的底侧设置有底脚(1B),底脚(1B)向种植盆(1)内侧弯曲形成沟槽形状的装线凹槽(6);底脚(1B)位置设置有底脚口(6A);所述的螺旋线圈(3A)、外连导水线(3B)、盆内导水线(3C)都是由同一条导水线(3)组成;导水线(3)的其中一端线段环绕形成螺旋线圈(7A),导水线(3)的另外一端线段是外连导水线(3B);在盆内导水线(3C)的上面加盖有一层透水纱布(5);所述的第二导螺旋线圈(7A)和 底侧导水线(7B)是由同一条第二导水线(7)组成;外连导水线(3B)不使用时可以放置在装线凹槽(6)里面。2.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其特征在于:种植盆(1)是盆子形状的容器结构;种植盆(1)的底板(1A)中间设置有中心孔(2);底板(1A)的边缘处至少设置有1个边孔(2A);种植盆(1)的底侧是底脚(1B),底脚(1B)向种植盆(1)内侧弯曲形成沟槽形状的装线凹槽(6);装线凹槽(6)用于临时存放外连导水线(3B);底脚(1B)位置至少设置有1个底脚口(6A),为取出外连导水线(3B)时提供空间,同时方便排除花盆内部多余的水分。3.一种自带导水装置的种植盆,其特征在于:螺旋线圈(3A)、外连导水线(3B)、盆内导水线(3C)都是由同一条导水线(3)组成;导水线(3)是亲水性纤维线,主要起到牵引水分的作用;螺旋线圈(7A)是螺旋的平板线圈,由导水线(3)的其中一端线段环绕形成,导水线(3)的另外一端线段是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想初杨仁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想初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