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旧水泥路面高效共振碎石化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9917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旧水泥路面高效共振碎石化施工结构,包括沥青面层、粘结层和共振碎石化面层;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沥青面层和共振碎石化面层之间;所述沥青面层包括柔软层、传力过度层和沥青持力层;所述传力过度层设置在柔软层和沥青持力层之间;所述柔软层与外界接触,所述沥青持力层与粘结层接触;通过本结构,共振碎石化层与沥青碎石稳定层通过稀浆结合形成了刚柔并济的结构特性,继而能完全兼容沥青面层和路基,保证沥青面层结构不因疲劳开裂而损坏,加长路面使用年限;同时,此结构与路面原有结构之间的刚柔接搭纵缝可提高路面的改造质量。改造质量。改造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旧水泥路面高效共振碎石化施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交通领域,主要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工程中,特别是涉及一种旧水泥路面高效共振碎石化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交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设施。目前,我国公路交通发展也已经较为完善,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存在公路的发展与汽车运输的发展仍不协调等诸多问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大幅度增长,这都给公路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0003]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耐磨、行车舒适、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单等优点。我国现阶段高速公路建设中,路面材料还是以沥青混凝土为主。我国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历史很短,仅在十多年前,我国的沥青路面还以表面处置、贯入式路面及沥青碎石路面为主要形式,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一跃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形式。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大部分路面的使用状况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晚,技术力量储备少,以及我国的气候条件复杂、交通荷载条件恶劣,车辆超载严重等原因,铺筑的公路路面结构还存在种种问题,例如一些路段的建设水平并不如人意,甚至发生了通车前几年就出现严重的车辙、开裂、透水等病害,从而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维修,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然而,在维修过程中如何将品质提升、综合节约、环保利用等理念完美融合,进而提出更经济、更有效的改造技术和方法,是困扰公路管理部门的一大工程难题
[0004]目前,共振碎石化是国内外最常用的路面改造方案,通过共振原理,使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破碎机械产生共振现象,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成上层相互嵌挤,下层相互嵌锁的水泥混凝土碎石粒料层。破碎后的碎石形状相邻互补、粒径较小,形成相互嵌挤的稳定结构,解决了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裂缝、接缝处的水平及竖向位移,消除了原有板块裂缝向上反射的应力,该层的强度和刚度高于级配碎石,同时对旧路面地基的影响也较小,是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容易出现反射裂缝问题的有效手段。
[0005]如申公开号为CN202011627870.3公开的一种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工艺,其特点在于不破坏原有路面基层条件下,优化路面结构,变刚性面层为柔性面层,避免反复修补,从而延长道路寿命,但此专利只适用于路面整体改造工程中,对整体路面良好、局部病害路面并不适用。
[0006]我国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技术起步较晚,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于2002年率先引进共振碎石化技术,并开始向全国推广使用,但由于路面损害状况各不相同,因此,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害状况的高效共振碎石施工方法是我国公路工程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问题,本方案提出了一种旧水泥路面高效共振碎石化施工结构。解决了现有中局部病害路面维修养护困难的问题,并且解决了旧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的刚柔接搭纵缝的问题。
[0008]本方案是这样进行实现的:
[0009]一种旧水泥路面高效共振碎石化施工结构,包括沥青面层、粘结层和共振碎石化面层;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沥青面层和共振碎石化面层之间。
[0010]基于上述旧水泥路面高效共振碎石化施工结构,所述沥青面层包括柔软层、传力过度层和沥青持力层;所述传力过度层设置在柔软层和沥青持力层之间;所述柔软层与外界接触,所述沥青持力层与粘结层接触。
[0011]基于上述旧水泥路面高效共振碎石化施工结构,所述柔软层为SMA

13改性沥青混凝土,柔软层的厚度为3

5cm。
[0012]基于上述旧水泥路面高效共振碎石化施工结构,所述传力过度层为AC

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铺设,传力过度层的厚度为4

7cm。
[0013]基于上述旧水泥路面高效共振碎石化施工结构,所述沥青持力层为ATB

25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所述沥青持力层的厚度为6

15cm。
[0014]基于上述旧水泥路面高效共振碎石化施工结构,所述粘接层为SBR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的厚度为0.08cm。
[0015]基于上述旧水泥路面高效共振碎石化施工结构,所述沥青面层、粘结层和共振碎石化面层的整体厚度不小于30cm。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结构采用通过对良好路面的部分病害路段使用共振碎石机进行共振处理,形成具有上下互相嵌锁的稳定结构功能层;共振碎石化层的强度刚度及回弹模量均高于级配碎石层;此外,共振碎石化层与沥青碎石稳定层通过稀浆结合形成了刚柔并济的结构特性,继而能完全兼容沥青面层和路基,保证沥青面层结构不因疲劳开裂而损坏,加长路面使用年限;同时,此结构与路面原有结构之间的刚柔接搭纵缝可提高路面的改造质量。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柔软层;2、传力过度层;3、沥青持力层;4、粘结层;5、共振碎石化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
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实施例1
[0023]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旧水泥路面高效共振碎石化施工结构,包括沥青面层、粘结层和共振碎石化面层;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沥青面层和共振碎石化面层之间;
[0025]所述沥青面层包括柔软层、传力过度层和沥青持力层;所述传力过度层设置在柔软层和沥青持力层之间;所述柔软层与外界接触,能够产生足够的大的摩擦力,防止车辆或防滑;所述沥青持力层与粘结层接触,
[0026]所述传力过度层用于将柔软层和沥青持力层之间的内力进行传导;
[0027]所述沥青持力层使其路面具有较强刚度、良好的稳定性、抗变形能力较强;
[0028]所述柔软层采用SMA

13改性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柔软层的厚度为3

5cm,并通过三米直迟法等方法对路面进行平整度检测,保证路面平整,同时需满足软化性和变形能力较强,可减少车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旧水泥路面高效共振碎石化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面层、粘结层和共振碎石化面层;所述粘结层设置在沥青面层和共振碎石化面层之间;所述沥青面层包括柔软层、传力过度层和沥青持力层;所述传力过度层设置在柔软层和沥青持力层之间;所述柔软层与外界接触,所述沥青持力层与粘结层接触;所述柔软层为SMA

13改性沥青混凝土,柔软层的厚度为3

5cm;所述沥青持力层为ATB

25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所述沥青持力层的厚度为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梁胡伟锋张代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