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9885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左端设置有底座;底座的后侧设置有静接点架;静接点架的顶部,设置有静接点组;底座的顶部前侧上方间隔地设置有动接点架;动接点架的顶部,设置有动接点组;底座顶部左右两侧的底座立板,通过一根联动轴与动接点架的左右两侧立板相连接;底板在底座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上端盖和下端盖;下端盖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鉴别套的右侧和导向管的左侧;手摇把从右向左横向贯穿所述导向管以及鉴别套后,与联动轴相插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作为转辙机手摇工具日常放置箱,方便管理,手摇把被人为取出后,会自动切断电路,可以进一步提高手动转换道岔的安全性。可以进一步提高手动转换道岔的安全性。可以进一步提高手动转换道岔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转辙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转辙机,是指用以可靠地转换道岔位置,改变道岔开通方向,锁闭道岔尖轨,反映道岔位置的重要的信号基础设备,它可以很好地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3]转辙机的作用,是转换并锁闭尖轨(心轨)、改变道岔的开通方向并通过接点反映尖轨(心轨)的位置状态,转辙机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设备之一。如果转辙机没有将道岔正常转换到位,将会影响正常的列车运行秩序,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列车相撞或者脱轨。
[0004]当转辙机无法正常通电转换时,应急处理的方式,通常可以采取手摇电机轴的方式,将道岔人工转换到位,待列车通过后做进一步处理。
[0005]目前,如果转辙机手摇工具缺失,而未被及时发现,当需要紧急人工转换道岔时,会造成无法应急处理的问题。
[0006]此外,对于多机牵引道岔,当手摇操作其中的单台转辙机时,只能保证被手摇的这台转辙机处于手动断电状态,但是,道岔可能被其他转辙机突然电动转换,进而带动被手摇的这台转辙机的手摇轴转动,进一步地可能使手摇操作者受到伤害。
[0007]需要说明的是,多机牵引道岔就是一组道岔有多个牵引点,每一个牵引点设一台转辙机,道岔转换时,多台转辙机同时动作,带动尖轨转换至另一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
[0009]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其包括横向分布的底板;
[0010]底板的顶部左端,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底座;
[0011]其中,底座的后侧,设置有静接点架;
[0012]静接点架的顶部,设置有静接点组;
[0013]其中,底座的顶部前侧上方,间隔地设置有动接点架;
[0014]动接点架的顶部,设置有动接点组;
[0015]其中,底座顶部左右两侧的底座立板,通过一根横向分布的联动轴,与动接点架的左右两侧立板相连接;
[0016]其中,底板在底座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垂直分布的上端盖和下端盖;
[0017]其中,下端盖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鉴别套的右侧和一个导向管的左侧;
[0018]其中,一个手摇把,从右向左横向贯穿所述导向管以及鉴别套后,与联动轴相插接。
[0019]由以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其结构设计科学,可以作为转辙机手摇工具日常放置箱,方便管理,手摇把被人为取出后,会自动切断电路,可以进一步提高手动转换道岔的安全性,并可以避免因手摇工具(即手摇把)缺失而造成的无法应急处理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0020]此外,本技术的装置具有鉴别防骗能力,装置内设有带有特定牙口的鉴别套,只有具有匹配牙口的手摇工具(即手摇把)才被允许通过鉴别孔(即鉴别套内孔),从而能够对转辙机的手摇工具真正起到智慧管理作用,避免不匹配转辙机的手摇工具错误放入。
[0021]另外,具体应用上,通过将本技术的装置与其他警示装置(如警示灯、警报铃等)并联使用,本技术装置中的手摇把不取出条件下,动、静接点组处于接通状态相当于导线,与之并联的警示装置处于被短路状态而不工作;在手摇把取出时,动、静接点组处于断开状态,可以使警示装置正常得电并发出警示信息,
[0022]此外,本技术的装置,结构紧凑、安装方便,机械部分只需要四个螺钉即可安装在控制室内墙壁等外部安装平面上,电气部分只需要将其串联至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中即可(发挥开关的作用)。
[0023]具体应用上,通过将本技术的装置串联在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中使用,在手摇把取出时,可以自动切断室外转辙机控制电路,以保护操作者安全,因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机牵引道岔中手摇操作单台转辙机时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能够在对转辙机进行手摇操作时实施断电保护,能够有效保证手摇操作转辙机时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的正视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在将盖板剖掉顶部后的俯视图;
[0026]图3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底座的正视图;
[0027]图3b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底座的左视图;
[0028]图3c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底座的俯视图;
[0029]图4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静接点架的正视图;
[0030]图4b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静接点架的左视图;
[0031]图4c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静接点架的俯视图;
[0032]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静接点组的俯视图;
[0033]图6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动接点架的正视
图;
[0034]图6b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动接点架的左视图;
[0035]图6c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动接点架的俯视图;
[0036]图7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止动螺母的正视图;
[0037]图7b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止动螺母的左视图;
[0038]图7c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联动轴的正视图;
[0039]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动接点组的正视图;
[0040]图9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上端盖的左视图;
[0041]图9b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上端盖的俯视图;
[0042]图10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下端盖的右视图;
[0043]图10b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下端盖的剖视图;
[0044]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长螺栓的正视图;
[0045]图12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一个角形铁的正视图;
[0046]图12b为图12a所示的一个角形铁的俯视图;
[0047]图12c为图12a所示的一个角形铁的右视图;
[0048]图13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鉴别套的左视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分布的底板(1);底板(1)的顶部左端,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底座(2);其中,底座(2)的后侧,设置有静接点架(51);静接点架(51)的顶部,设置有静接点组(52);其中,底座(2)的顶部前侧上方,间隔地设置有动接点架(61);动接点架(61)的顶部,设置有动接点组(62);其中,底座(2)顶部左右两侧的底座立板(203),通过一根横向分布的联动轴(7),与动接点架(61)的左右两侧立板相连接;其中,底板(1)在底座(2)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垂直分布的上端盖(91)和下端盖(92);其中,下端盖(92)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鉴别套(12)的右侧和一个导向管(13)的左侧;其中,一个手摇把(16),从右向左横向贯穿所述导向管(13)以及鉴别套(12)后,与联动轴(7)相插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1)为一个矩形平板;底板(1)的右端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装置安装孔(101),用于通过螺栓与外部安装平面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2)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底座螺纹孔(201);底座(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后分布的两个底座安装孔(202);底座螺纹孔(201)内,安装有玻珠螺丝(3);四个底座安装孔(202),分别通过螺钉安装于底板(1)上;底座(2)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底座立板(203);左右分布的底座立板(203)上,分别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一翻边衬套通孔(204)和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二翻边衬套通孔(205);其中,第二翻边衬套通孔(205)的孔径,大于第一翻边衬套通孔(204)的孔径;第一翻边衬套通孔(204)和第二翻边衬套通孔(205)内,分别嵌装有一个第一翻边衬套(41)和第二翻边衬套(4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静接点架(51)的顶面焊接有一个“倒U”形的走线架(510);静接点架(51)的顶面前侧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静接点架螺纹孔(511);静接点架(51)的底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底脚孔(512),并且通过螺钉安装于底板(1)上;静接点组(52),通过两个螺钉安装于静接点架(51)顶面的静接点架螺纹孔(511)上;其中,静接点组(52),包括一个绝缘的静接点座(521)和三对接点片组;对于每对接点片组,其包括一个左接点片(522)、一个右接点片(523)和两个接线柱(524),并且左接点片(522)和右接点片(523)为左右对称分布,两个接线柱(524)分别与左接点片(522)的后端和右接点片(523)的后端相连接,同时,左接点片(522)的前端和右接点片(523)的前端之间,具有预留的横向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动接点架(61)呈“倒U”形;动接点架(61)的顶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动接点架螺纹孔(611);动接点架(61)的左右两侧立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花键孔(613)和一个动接点架通孔(612);动接点组(62),通过两个螺钉安装于动接点架(61)顶面的动接点架螺纹孔(611)上;其中,动接点组(62),包括一个绝缘的动接点座(621)及三个动接点柱(622),动接点柱(622)之间相互绝缘,每个动接点柱(622)的底部与动接点座(621)顶部相连接;其中,每个动接点柱(622),与静接点组(52)中每对接点片组的左接点片(522)前端和右接点片(523)前端之间的横向间隙,正对应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静接点组(52)中任意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接点片组后端相连接的两个接线柱(524),分别连接警示装置(100)的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警示装置(100)的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还分别与外部驱动电源的两端相连接;或者,静接点组(52)中任意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接点片组后端相连接的两个接线柱(524),串联在现有的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召李旺龙朴盛斌张志明张辉郭金贵李斌张振陈辅斌李倩文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