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丙燕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化中医护理穴位点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975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中医护理穴位点按装置,涉及中医护理领域。该自动化中医护理穴位点按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绳网床,所述机体内壁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横向电动滑轨,所述第一横向电动滑轨的上方通过第一电动滑块滑动连接有第一纵向电动滑轨。通过根据患者穴位的准确位置对患者疲劳处的穴位进行点按处理,及对需要护理的患者疲劳肌肉处进行准确的按摩处理,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设备可以止出现穴位点按出错和偏差的情况,并且能够防止对护理患者其他的不疲劳肌肉处造成过度点按,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设备能够准确的根据护理患者的需要对其进行点按护理。理患者的需要对其进行点按护理。理患者的需要对其进行点按护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中医护理穴位点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护理
,具体为一种自动化中医护理穴位点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医最早起源在中国古代,其中穴位治疗作为中也特有的一种广泛应用,穴位点按是中国医学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点按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0003]申请人在专利技术之间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医护理用穴位点压装置”,其公开(公告)号为“CN111110551A”,该专利主要通过设置背部按揉组件和点压组件通过对人体背部进行按摩,达到有效减轻了人体腰椎、背部疲劳,但是该装置在对背部进行点压和按揉的时候,是对整个背部进行按摩点按处理,而人员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并不是整个背部都处于疲劳状态,并且有些人员背部存在受伤的情况,导致人员在使用该装置的时候使用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中医护理穴位点按装置,解决了对比文件中对背部进行点压和按揉的时候,是对整个背部进行按摩点按处理,而人员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并不是整个背部都处于疲劳状态,并且有些人员背部存在受伤的情况,导致人员在使用该装置的时候使用效果降低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化中医护理穴位点按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绳网床;
[0008]所述机体内壁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横向电动滑轨,所述第一横向电动滑轨的上方通过第一电动滑块滑动连接有第一纵向电动滑轨,所述第一纵向电动滑轨的上方通过第二电动滑块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震动电机,所述第一震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背部按摩头,所述移动板上方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肌肉检测仪,所述肌肉检测仪上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接触端,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通过第一线路与肌肉检测仪连通;
[0009]所述机体表面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内壁的下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扫描式穴位探测器,所述盖板下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扫描式穴位探测器之间通过第二线路连通,所述盖板内壁下方的另一侧开设有背部穴位窗口,所述背部穴位窗口的内壁设置有定位点按机构。
[0010]优选的,所述定位点按机构包括两个第二纵向电动滑轨,两个所述第二纵向电动滑轨的相反一侧分别与背部穴位窗口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纵向电动滑轨之间通过第三电动滑块共同滑动连接有第二横向电动滑轨,所述第二横向电动滑轨的表面通过第四电动滑块滑动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环,所述螺纹连接环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点按筒。
[0011]优选的,所述点按筒的内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震动电机,所述第二震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点按头,所述点按筒内壁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点按筒一侧表面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和蓄电池及第二震动电机之间通过第三线路串联。
[0012]优选的,所述机体内壁下方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枕块,所述枕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按摩枕,所述按摩枕与绳网床高度相同。
[0013]优选的,所述按摩枕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弧形颈槽,所述按摩枕内壁为空心设置,所述按摩枕内壁下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块,所述斜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颈部按摩头。
[0014]优选的,所述环形板为弧形设计,所述弧形颈槽内壁的四周共同固定连接有编织网,两个所述颈部按摩头的上端均通过弧形颈槽与编织网的下表面接触。
[0015]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U形口。
[0016]优选的,所述肌肉检测仪采用昕龙Sxl

T8 PLUS。
[0017]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设备第一横向电动滑轨2、第一纵向电动滑轨4、第一震动电机8、肌肉检测仪10、第一显示屏12、扫描式穴位探测器16、第二显示屏17、第二纵向电动滑轨19、第二横向电动滑轨21、伺服电机32均通过线路与外接电源连通;
[0018]本设备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护理的患者躺着两个侧板13之间安装的绳网床14上,绳网床14由弹性带编织而成,并且在使用的时候能够让本设备下方设置的背部按摩头9与需要护理患者的背部及后侧腿部进行直接的接触,或者通过弹性带进行间接接触,其弹性带本身具有弹性使用并不影响背部按摩头9与患者接触的效果,以及患者的头部需要枕在按摩枕30上方,同时颈部位于按摩枕30开设的弧形颈槽36中;
[0019]之后在使用的时候第一横向电动滑轨2通过第一电动滑块3带动第一纵向电动滑轨4进行移动名第一纵向电动滑轨4通过第二电动滑块5带动移动板6进行移动,移动板6带动上方的肌肉检测仪10进行任意位置的移动,使得肌肉检测仪10通过上方安装的两个连接接触端能够对患者的背部及腿部下方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处理,肌肉检测仪10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刺激信号发生器、位移和体表温度传感器及检测电路,肌松监测仪的基本原理是,采用预设的电脉冲模式刺激患者的运动神经,使相关部位的肌肉收缩并产生相应的肌肉颤搐和肌电反应,然后,利用传感器检测动作位移或肌电信号,经信号放大、整形和运算处理,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可以表达阻滞程度,并且通过第一线路能够将数据传递到第一显示屏12中进行数据显示;
[0020]如果显示出此处肌肉阻滞程度较高时,则说明此处肌肉处于疲劳状态,则通过与第一震动电机8连接的控制设备对第一电机进行启动,第一震动电机8带动固定连接的背部按摩头9对疲劳处肌肉进行按摩震动处理,若是在检查到发现此处肌肉破损时,则会直接移
动到其他位置,防止对破损肌肉造成损坏;
[0021]在需要护理患者躺着设备的绳网上的同时,工作人员将盖板15进行关闭,使得盖板15中需要护理患者正面朝上处,之后扫描式穴位探测器16对需要护理的患者进行穴位探测,这里的扫描式穴位探测器16为现有技术这里不过多叙述,扫描式穴位探测器16将扫描得到的数据传递到第二显示屏17表面,然后工作人员根据得到的画面对点按头27的位置进行调整,调整的时候通过第二纵向电动滑轨19和第二横向电动滑轨21与外接连通的控制设备进行调整,控制设备可以通过控制第二纵向电动滑轨19的第三电动滑块20对第二横向电动滑轨21进行前后位置调节,然后第二横向电动滑轨21通过第四电动滑块22对定位环23进行纵向位置调节,从而使得定位环23与需要点按的穴位位置进行对其,在对其的过程中需要护理的人员本体不能进行移动,确保位置的准确性,之后通过第二震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中医护理穴位点按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3),两个所述侧板(13)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绳网床(14);所述机体(1)机体(1)内壁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横向电动滑轨(2),所述第一横向电动滑轨(2)的上方通过第一电动滑块(3)滑动连接有第一纵向电动滑轨(4),所述第一纵向电动滑轨(4)的上方通过第二电动滑块(5)滑动连接有移动板(6),所述移动板(6)上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震动电机(8),所述第一震动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背部按摩头(9),所述移动板(6)上方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肌肉检测仪(10),所述肌肉检测仪(10)上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接触端,所述机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显示屏(12),所述第一显示屏(12)通过第一线路与肌肉检测仪(10)连通;所述机体(1)表面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盖板(15),所述盖板(15)内壁的下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扫描式穴位探测器(16),所述盖板(15)下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显示屏(17),所述第二显示屏(17)与扫描式穴位探测器(16)之间通过第二线路连通,所述盖板(15)内壁下方的另一侧开设有背部穴位窗口(18),所述背部穴位窗口(18)的内壁设置有定位点按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中医护理穴位点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点按机构包括两个第二纵向电动滑轨(19),两个所述第二纵向电动滑轨(19)的相反一侧分别与背部穴位窗口(18)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纵向电动滑轨(19)之间通过第三电动滑块(20)共同滑动连接有第二横向电动滑轨(21),所述第二横向电动滑轨(21)的表面通过第四电动滑块(22)滑动连接有定位环(23),所述定位环(23)的下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丙燕
申请(专利权)人:郑丙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