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电子支付支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9671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处理关于从第一银行机构的第一用户的帐户到第二银行机构的第二用户的帐户的金额划拨的电子支付支票,其处理包括通过不对称加密来产生数字签名。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SIM卡中,创建电子支付支票并采用第一签名签署电子支付支票;把已签署的电子支付支票传送到第二用户的第二移动设备中的第二SIM卡;在第二SIM卡中,还采用第二签名来签署电子支付支票;传送这样签署的电子支付支票,以便随后开始把电子支付支票中的金额存入第二用户的帐户。(*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处理关于从第一银行机构的第一用户的帐户到第二银行机构的第二用户的帐户的金额划拨的电子支付支票的方法,该处理包括通过采用包含私钥和公钥的不对称密钥对进行不对称加密来产生数字签名。多种支付方式是目前常见的,例如纸币和硬币、支票、从一个银行帐户到另一个银行帐户的货币划拨、信用卡、借方卡、汇划转帐表等等。这些支付方式中的一部分更适合于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而非其它的划款。货币划拨的安全性很重要;一些人不想携带大量现金,每个人更愿意经由银行帐户或汇划帐户的货币划拨到达正确接收方的安全性,而且当支付方式具有防止在被非法获取时利用的固有保护时,这是受欢迎的。关于货币划拨,一种提供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电子划款的安全简单的方法的解决方案是合乎需要的,例如支票的电子代用品。美国专利5677955描述了一种可包括支票的电子代用品的基于计算机的电子仪器。文中说明,该电子仪器可从一台计算机转移到另一台计算机,并且可涉及资金从付款人帐户转到收款人帐户。该电子仪器可通过利用不对称密钥加密术的电子签名来签署,而且通过支票的电子代用品的接收,收款人可通过因特网和/或电子邮件把支票存入其银行。即使支票的电子代用品可存储在便携式PCMCIA卡中,支票的电子代用品的使用也不会因而移动,它仅限于在计算机/PC中使用。此外,支票的电子代用品可能用起来比较麻烦,因为对所包含的信息的要求较高。因许多原因而通常希望能够在移动电话中使用支票的电子代用品,这些原因是移动电话的固有移动性、低功耗以及许多移动电话基本上始终开机的事实。支票的电子代用品的使用因尚未能达到高安全性而仍未在移动电话上实现,这种高安全性对于任何资金划拨、包括支票的电子代用品的转帐都是必要的。因此,需要一种安全方法把支票的电子代用品从一个移动电话转到另一个移动电话和/或转到银行。当开始段落中所述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时实现上述及其它目的在第一用户的第一SIM卡中,创建电子支付支票,采用通过第一不对称密钥对的第一私钥产生的第一签名来签署电子支付支票,该第一私钥驻留在第一移动设备包含的第一SIM卡上;经由包含第一用户的SIM卡的第一移动设备,把已签署的电子支付支票传送到第二用户的第二移动设备中包含的第二SIM卡;在第二SIM卡中,采用通过第二不对称密钥对的第二私钥在第二SIM卡上生成的附加第二签名,签署已采用第一签名签署过的电子支付支票,该第二私钥驻留在第二移动设备包含的第二SIM卡上;把签署了第一和第二数字签名的电子支付支票从第二移动台传送到中央集线器,该中央集线器与第一和第二银行机构进行通信,以及在中央集线器中,通过预置在第二用户的银行机构对第二签名的检验以及在第一用户的银行机构对第一签名的检验,开始把电子支付支票中的金额存入第二用户的帐户。当在SIM卡上执行了电子支付支票的创建和签署而且还在SIM卡上执行了对其存款/提款的已接收电子支付支票的签署时,获得高度安全性,因为SIM卡与装有该卡的移动设备之间的接口固有地限制了对SIM卡上数据的访问。所用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的实例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或美国数字移动电话业务(D-AMPS)。第一和第二私钥最好以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分别在第一和第二SIM卡上生成。当私钥在SIM卡上生成并且从未在SIM卡以外公开时,它们是防窜改的。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已签署的电子支付支票从包含第一用户的SIM卡的第一移动设备向包含在第二用户的第二移动设备中的第二SIM卡的传送经由数字移动电话系统来执行。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已签署的支付支票通过IR、蓝牙或Wi-Fi标准作为短消息传送。根据该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创建电子支付支票包括指明与第二SIM卡相关的电话号码、要转帐的金额以及应从中提取该金额的帐户的帐户索引。因此,第一移动设备的用户、即电子支付支票的发出方只需要知道支票接收方、即第二移动设备的用户的电话号码、他/她想转帐到接收方的金额、以及他/她想从哪个帐户提款。该方法支持电子支付支票的发出方具有多个帐户供选择以从中提款的可能性,并且最好设置一个缺省帐户,若用户未改变此设定,则从其中提款。当已签署的支付支票在GSM系统上通过短消息业务系统作为短消息传送时,该方法提供廉价、快捷且简单的货币划拨方式。该方法最好还包括以下步骤经由第一移动设备,提示第一用户确认电子支付支票的创建,该提示在第一移动设备包含的第一SIM卡上发起。因此,避免了无意产生货币划拨。对电子支付支票的创建的核对最好包括输入PIN-RSA编号。PIN-RSA编号是4位数的PIN码,它被用来获得对SIM卡上密钥文件的访问权。根据本专利技术,加密的电子支付支票经由消息代理来传送,加密的电子支付支票代理被转换到SMS点到点数据下载消息,然后被传送到第二移动设备所包含的第二SIM卡。消息代理是中央集线器的集成部分。中央集线器中的消息代理适合于把专用消息从银行机构经由通常也包含在BDC中的银行应用发送到移动设备中包含的SIM卡。BDC域可包含若干银行域、即链接到BDC域的服务的若干银行,并使用相同的BDC来处理交易。BDC域可分为一个BDC和若干银行区域。BDC负责管理在银行、如因特网银行之间可能常见的一部分功能性。其它权利要求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选实施例。术语“移动电话”与“移动台”同义,并用来定义移动电话,它分为两个逻辑单元“移动设备”和“用户身份模块(SIM)”。移动设备具有与数字移动电话系统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全部功能。因此,移动设备与SIM一起等于移动台。没有SIM,移动设备只能进行紧急呼叫。SIM卡是智能卡,它用于存储预订相关的信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的实例并参照附图,更完整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a和1b表示执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各部分的概况,图2是在执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某些部分之间的数据流的示意图,以及图3a和3b分别是数字签名计算和数字签名验证的概述。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类似的元件。图1a表示执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各部分的概况的一个实例。这些部分表示为分别包含在用户的域100、运营者的域200、中央集线器300、银行数据处理中心(BDC域)400以及银行机构500中。所示的是在数字移动电话系统100中工作的移动电话101和102,其中移动电话101是电子支付支票的发出方,移动电话102是其接收方。这种数字移动电话系统100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或者美国数字移动电话业务(D-AMPS)。在本说明中,术语“接收方”用于表示向其发送电子支付支票的移动电话102,术语“发出方”用于表示从其中发送电子支付支票的移动电话101。但是,术语“接收方”和“发出方”还可分别表示向其发送电子支付支票的移动电话102的用户以及从其中发送电子支付支票的移动电话101的用户。如上所述,术语“移动电话”与“移动台”同义,并用来定义移动电话101、102,它分为两个逻辑单元“移动设备”101b、102b和“用户身份模块(SIM)”101a、102a。移动设备101b、102b具有用于与数字移动电话系统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全部功能。因此,移动设备101b、102b与SIM 101a、102a一起分别等于移动台101、102。在本说明中,执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应用程序设置在SIM卡上;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涉及从第一银行机构(500)的第一用户的帐户到第二银行机构(550)的第二用户的帐户的金额划拨的电子支付支票的方法,所述处理包括通过采用包含私钥和公钥的不对称密钥对进行不对称加密来产生数字签名,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SIM卡(101a)中,创建电子支付支票,并且采用通过第一不对称密钥对的第一私钥产生的第一签名来签署所述电子支付支票,该第一私钥驻留在第一移动设备(101b)包含的所述第一SIM卡(101a)中,经由包含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SIM卡(101a)的所述第一移动设备(101b),把所述已签署电子支付支票传送到包含在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移动设备(102b)中的第二SIM卡(102a),在所述第二SIM卡(102a)中,采用通过第二不对称密钥对的第二私钥在所述第二SIM卡(102a)上产生的附加第二签名来签署已经采用所述第一签名签署的所述电子支付支票,该第二私钥驻留在所述第二移动设备(102b)包含的所述第二SIM卡(102a)上,把采用所述第一和第二数字签名签署的所述电子支付支票从所述第二移动设备(102b)传送到中央集线器(300),该中央集线器(300)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银行机构(500,550)进行通信,在所述中央集线器(300)中,通过预置在所述第二用户的银行机构(550)对所述第二签名的验证以及在所述第一用户的银行机构(500)对所述第一签名的验证,开始把所述电子支付支票中的金额存入所述第二用户的帐户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安德松P卡尔勒A卡普诺拉R埃尔加德
申请(专利权)人:比姆托拉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K[丹麦]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