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梁构造及其施工方法。一种连续梁构造,包括主跨和两个边跨,主跨和对应边跨之间的第一0号块位于第一桥墩上,边跨和主跨的跨径之比为0.55~0.6,至少一个边跨远离主跨的端部还设有附加边跨,附加边跨和边跨的跨径之比为0.5~0.7,主跨、附加边跨和两个边跨整体为连续结构;设置有附加边跨的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第二桥墩上,未设置附加边跨的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边墩或相邻一侧的第一边坡的第一墩台上,附加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相邻一侧的第二边坡的第二墩台上。其结构刚度大,稳定性好;能够满足边跨和主跨的跨径之比、减小主跨的跨度,无需搭设支架,地形适应性好、成本低、施工难度小、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梁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续梁施工
,特别是一种连续梁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有跨越需要、跨度合适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是较为经济的桥式方案,现已被广泛采用。当墩高较高或地形地质复杂时,该桥型采用在主墩两侧对称悬灌法施工,以避免搭设支架导致施工安全隐患较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孔跨布置时,为减小等跨布置时跨中的正弯矩,一般设为不等跨形式,即主跨和边跨的跨度不同。当跨数不多时,采用奇数跨布置,以3跨较常见,或者为主跨跨度相同的多联连续梁。考虑结构受力及对称悬灌时的梁长要求,边跨与主跨跨径之比一般为0.55~0.6。
[0003]当遇到桥址处坡度较陡、地形复杂或地质情况复杂、需跨越特殊地带等情况时,可能存在墩位布置受控,如主跨下方桥墩的墩位受控和/或边跨下方的桥墩的墩位受控等,致使无法满足连续梁边主跨比例的要求,或可能需要采用大跨度连续梁,但采用大跨度连续梁时投资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在施工跨越边坡桥梁,采用连续梁的结构形式遇到墩位布置受控的情况时,存在无法满足连续梁边主跨比例的要求或采用大跨度连续梁,进而导致施工成本增加的问题,提供一种连续梁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连续梁构造,包括主跨和两个边跨,主跨和对应边跨之间的第一0号块位于第一桥墩上,边跨和主跨的跨径之比为0.55~0.6,至少一个边跨远离主跨的端部还设有附加边跨,附加边跨和边跨的跨径之比为0.5~0.7,主跨、附加边跨和两个边跨整体为连续结构;
[0007]设置有附加边跨的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第二桥墩上,未设置附加边跨的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边墩或相邻一侧的第一边坡的第一墩台上,附加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相邻一侧的第二边坡的第二墩台上。
[0008]本方案的连续梁构造,主跨和两个边跨可以和现有的连续梁相同,且主跨的数量可以不止一个,均设置在两个边跨之间,呈纵向连续设置;在一个边跨或两个边跨远离主跨的端部设置附加边跨,附加边跨架设在两侧的边坡上;即当在一个边跨的端部设置附加边跨时,附加边跨架设在一侧边坡,未设置附加边跨的边跨架设在另一侧的边坡上或者架设在边墩上;当在两个边跨的端部均设置附加边跨时,两个附加边跨分别架设在两侧边坡。
[0009]所述连续梁构造,通过在至少一个边跨远离主跨的端部还设有附加边跨,主跨、附加边跨和两个边跨整体为连续结构,为一个整体悬灌浇筑的连续梁,其结构刚度大和稳定性好;且附加边跨和边跨的跨径之比为0.5~0.7,使得在满足边跨和主跨的跨径之比为0.55~0.6的前提下,有更大的墩位布置位置的调节范围,使得能够更好地根据墩位布置受
控情况来选择墩位布置位置,满足边跨和主跨的跨径之比,满足跨越要求,其地形适应性好;且附加边跨和边跨的跨径之比为0.5~0.7,边跨和主跨的跨径之比为0.55~0.6,能够很好的满足整体悬灌长度的匹配和结构受力情况;且增加附加边跨使得能够减小主跨的跨度,且施工附加边跨时也采用悬灌施工的方式,无需像简支梁等浇筑施工需要搭设支架,进而能够减少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难度,减少风险隐患,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0010]优选的,设置有附加边跨的边跨从对应第一0号块到附加边跨包含顺序排列的边跨平衡段、边跨合龙段和附加0号块,所述附加0号块位于第二桥墩上;
[0011]附加边跨设有附加钢束,附加钢束包括附加底板钢束和附加顶板钢束;
[0012]附加底板钢束穿过附加边跨的底板和附加0号块的底板后延伸至边跨;
[0013]附加顶板钢束从附加边跨的顶板纵向穿过并拉通附加边跨的相邻边跨设置。
[0014]因附加边跨跨度相对较小,在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等工况下,附加0号块底板受力更为敏感,通过将附加底板钢束穿过附加边跨的底板和附加0号块的底板后延伸至边跨,可以与梁体的相邻边跨的底板钢束合并,在梁体的边跨进行锚固,能够有效的提高附加0号块底板的压应力。在悬灌附加边跨的节段过程中,附加顶板钢束除满足每个节段悬灌的受力要求外,同时需考虑由于悬灌的施工荷载及结构荷载,导致已经施工的连续梁的相邻边跨顶板的受力,因此采用附加顶板钢束一端拉通相邻边跨布置后张拉,起到既能满足当前节段的悬灌受力要求,又能满足相邻边跨受力的要求,避免在相邻边跨顶板采用常规压重的方式处理附加边跨的节段悬灌施工中相邻边跨的顶板压应力不足的问题,避免了采用在相邻边跨的顶板压重的方式,避免了加压工作量大、加压重量难以准确控制等问题,减少了附加边跨的节段悬灌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相邻边跨的顶板压重和拆除的工作量。
[0015]优选的,附加顶板钢束一端穿过靠近附加边跨的第一桥墩顶部的第一0号块的顶板并延伸至主跨顶板。
[0016]增加附加边跨后,全梁的超静定次数增多,在荷载作用下靠近附加边跨的第一桥墩的底板的压应力储备较小,采用附加边跨的附加顶板钢束通过第一桥墩顶部的第一0号块,即能够有效的提高附加0号块底板的压应力,还在附加顶板钢束张拉后能够提高第一桥墩底板的压应力储备。
[0017]优选的,附加底板钢束的布置方式替换为:部分或全部的附加底板钢束在附加边跨的底板通过水平方向的弯折进入附加边跨的腹板后并沿附加边跨的腹板和附加边跨的相邻边跨腹板纵向布设。
[0018]从预应力钢束布置上,为有效提高钢束的效率,常规连续梁底板钢束顺梁高的变化曲线布置,钢束距结构边一般满足构造要求,以减小结构尺寸、减少梁体圬工量和减轻结构重量,但是按此方法布置的钢束,需在底板顶采用小半径曲线弯曲后设置齿块张拉,造成张拉时径向力较大,在防崩钢筋布置不足或钢束线形施工误差较大时,张拉时易因径向力过大而导致底板崩裂。本方案考虑到附加边跨的附加腹板钢束较少,腹板布束空间较大,将需在边跨底板曲线段张拉的部分或全部的附加底板钢束,在附加边跨的底板通过平弯后设置于附加边跨腹板范围内,进入边跨后在边跨的腹板内顺梁高变化,在腹板内预埋固定锚具,在附加边跨单端张拉,以此避免附加底板钢束张拉时对边跨的径向力的影响。且如果全部的附加底板钢束都通过平弯进入附加边跨的腹板后,需要设置在附加边跨的腹板不同的高度上,以保证设置位置不会相互干扰,减小张拉影响,同时附加腹板钢束设置于腹板内,
优化了传力的途径,减小了剪力滞的影响,有效提高了钢束的效率。
[0019]优选的,主跨和边跨为变梁高截面结构,附加边跨为等梁高截面结构,附加边跨的截面高度等于主跨或边跨的最小截面高度。
[0020]主跨和边跨为变梁高截面结构,与常规的主跨和边跨类似。附加边跨也可以采用变梁高截面结构,因附加边跨能够借助主跨和边跨的整体受力,故采用等梁高截面结构,也能够满足受力要求,还能够减小材料,且张拉更加方便。
[0021]优选的,未设置附加边跨的边跨包含顺序排列的边跨平衡段、不平衡段、边跨合龙段和墩台顶段,墩台顶段设置于第一墩台或边墩上。
[0022]未设置附加边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梁构造,包括主跨(1)和两个边跨(2),主跨(1)和对应边跨(2)之间的第一0号块(11)位于第一桥墩(41)上,边跨(2)和主跨(1)的跨径之比为0.55~0.6,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边跨(2)远离主跨(1)的端部还设有附加边跨(3),附加边跨(3)和边跨(2)的跨径之比为0.5~0.7,主跨(1)、附加边跨(3)和两个边跨(2)整体为连续结构;设置有附加边跨(3)的边跨(2)远离主跨(1)的一端设于第二桥墩(42)上,未设置附加边跨(3)的边跨(2)远离主跨(1)的一端设于边墩或相邻一侧的第一边坡(51)的第一墩台(43)上,附加边跨(3)远离主跨(1)的一端设于相邻一侧的第二边坡(52)的第二墩台(4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梁构造,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附加边跨(3)的边跨(2)从对应第一0号块(11)到附加边跨(3)包含顺序排列的边跨平衡段(21)、边跨合龙段(23)和附加0号块(25),所述附加0号块(25)位于第二桥墩(42)上;附加边跨(3)设有附加钢束,附加钢束包括附加底板钢束(302)和附加顶板钢束(301);附加底板钢束(302)穿过附加边跨(3)的底板和附加0号块(25)的底板后延伸至边跨(2);附加顶板钢束(301)从附加边跨(3)的顶板纵向穿过并拉通附加边跨(3)的相邻边跨(2)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梁构造,其特征在于,附加顶板钢束(301)一端穿过靠近附加边跨(3)的第一桥墩(41)顶部的第一0号块(11)的顶板并延伸至主跨(1)顶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梁构造,其特征在于,附加底板钢束(302)的布置方式替换为:部分或全部的附加底板钢束(302)在附加边跨(3)的底板通过水平方向的弯折进入附加边跨(3)的腹板后并沿附加边跨(3)的腹板和附加边跨(3)的相邻边跨(2)腹板纵向布设。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所述的连续梁构造,其特征在于,主跨(1)和边跨(2)为变梁高截面结构,附加边跨(3)为等梁高截面结构,附加边跨(3)的截面高度等于主跨(1)或边跨(2)的最小截面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所述的连续梁构造,其特征在于,未设置附加边跨(3)的边跨(2)包含顺序排列的边跨平衡段(21)、不平衡段(22)、边跨合龙段(23)和墩台顶段(24),墩台顶段(24)设置于第一墩台(43)或边墩上。7.一种连续梁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施工权利要求1
‑
6任一所述的连续梁构造,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施工第一桥墩(41)、第二桥墩(42)、第一墩台(43)和第二墩台(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亚伟,陈克坚,戴胜勇,陈建峰,邓勇灵,任彬,袁蔚,李恒,陈颖,史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