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内窥镜螺旋形连续缝合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955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次性内窥镜螺旋形连续缝合针。包括基体、金属缝合线和缝合针,金属缝合线整体呈螺旋状,金属缝合线包括收拢部和缝合部,收拢部的直径保持一致,缝合部的端口呈喇叭状向外延展,收拢部一端与缝合部连接为一体,使收拢部与缝合部保持连贯,收拢部的另一端与基体固定连接,基体设置有可供活检钳夹持的夹持部,缝合部的端头处可拆卸式安装有缝合针。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金属缝合线的螺旋状连续缝合,而且巧妙的宝塔型收缩设计,利用喇叭状的缝合部去满足大开口的拉拢,并由收拢部闭合,从而使术口两边黏膜由拉拢再到逐渐靠拢,将张力较大的手术伤口减张靠拢。大的手术伤口减张靠拢。大的手术伤口减张靠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内窥镜螺旋形连续缝合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手术工具
,尤其是一种一次性内窥镜螺旋形连续缝合针。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术(endoscopy),应用可送入人体腔、道内的窥镜在直观下进行检查及治疗的技术。检查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可直接将内窥镜插入,这称为无创伤性内窥镜检查术;检查密闭的体腔(如胸腔、腹腔、关节腔等),需通过切口将内窥镜送入,这称为创伤性内窥镜术。在内窥镜检查的同时,若使用各种配件,尚可进行治疗。
[0003]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内窥镜手术日益的增多,其中针对肠胃手术的术口也由黏膜层切除发展至5层切除,术口的大小也有小于1厘米发展到3厘米左右。而这种术口缝合,在内窥镜手术下,目前的钛夹封合术不利于全层连续缝合,当术口大于2厘米,缝合的难度非常大,甚至要借助尼龙绳、尼龙圈等辅助缝合。如果内镜下中无法缝合,就要改为外科开腹手术加缝合术,这样会加重了患者的手术经济负担及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内窥镜螺旋形连续缝合针。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内窥镜螺旋形连续缝合针,包括基体、金属缝合线和缝合针,所述金属缝合线整体呈螺旋状,所述金属缝合线包括收拢部和缝合部,所述收拢部的直径保持一致,所述缝合部的端口呈喇叭状向外延展,所述收拢部一端与缝合部连接为一体,使所述收拢部与缝合部保持连贯,所述收拢部的另一端与基体固定连接,所述基体设置有可供活检钳夹持的夹持部,所述缝合部的端头处可拆卸式安装有缝合针。
[0006]优选地,所述缝合部位于端头处设置有用于与缝合针对接的接壤部,所述接壤部设置对接端口,所述对接端口的端口处开设有夹持臂,所述夹持臂为记忆金属,所述夹持臂的内侧面设置有一插销,所述缝合针的尾部开设有一个针孔并插设于对接端口内,所述插销插设于针孔内,在接壤部受热之后,其夹持臂向外展开,使所述插销脱离针孔,从而满足缝合针的拆除。
[0007]优选地,所述对接端口的内腔形状与缝合针尾部形状相对应。
[0008]优选地,所述缝合针尾部纵向中央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夹持臂上设置有与限位槽对应的凸起栓,以防止针头在穿刺时左右摇摆,加强针头与螺旋部的整体运动一致性。
[0009]优选地,所述缝合针为弯曲状,且所述金属缝合针的弯曲角度与缝合线的螺旋角度相互适配。
[0010]优选地,所述接壤部、夹持臂以及金属缝合线均为一体成型,且均为记忆金属材质制成。
[0011]优选地,所述基体位于夹持部的纵向中央凹陷形成有避让槽。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利用金属缝合线的螺旋状连续缝合,而且巧妙的宝塔型收缩设计,利用喇叭状的缝合部去满足大开口的拉拢,并由收拢部闭合,从而使术口两边黏膜由拉拢再到逐渐靠拢,将张力较大的手术伤口减张靠拢。并且,在基于记忆金属受热形变的原理上,使缝合针可以轻松脱离针头,达到可拆卸针头。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接端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缝合使用时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拆线操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内窥镜螺旋形连续缝合针,包括基体1、金属缝合线2和缝合针3,所述金属缝合线2整体呈螺旋状,所述金属缝合线2包括收拢部21和缝合部22,所述收拢部21的直径保持一致,所述缝合部22的端口呈喇叭状向外延展,所述收拢部21一端与缝合部22连接为一体,使所述收拢部21与缝合部22保持连贯,所述收拢部21的另一端与基体1固定连接,所述基体1设置有可供活检钳夹持的夹持部11,所述缝合部22的端头处可拆卸式安装有缝合针3。
[0021]本实施例主要是利用金属缝合线2的螺旋状连续缝合,而且巧妙的宝塔型收缩设计,利用喇叭状的缝合部22去满足大开口的拉拢,并由收拢部21闭合,从而使术口两边黏膜100由拉拢再到逐渐靠拢,将张力较大的手术伤口减张靠拢。这样便可以针对一些相对较大的术口,也可以进行相关的内窥镜缝合,避免外科开腹手术。
[0022]具体操作时,由活检钳夹住基体的夹持部11,通过内窥镜的活检通道将整体进行推送到术口处,使缝合针3探出活检通道,并使缝合针3的针头接触到需要缝合黏膜100。随后,便通过手动转动活检钳,使活检钳顺时针转动之后,将力作用于基体上,使与基体1固定连接的金属缝合线2也随之进行旋转,故在旋转的过程中,缝合针3便会穿入黏膜100,随着继续旋转,其中因为缝合部22呈喇叭状,其端口处的直径相比整体的直径来说更大,所以缝合针3便会在喇叭状的缝合部22的带动下,穿入到另一边的黏膜100内,然后在穿出,满足两个黏膜100之间的跨度缝合。而螺旋状的设计,也将使得缝合针3回转,从而来达到在两个黏膜100之间反复穿设。在反复的旋转后,金属缝合线2便会逐步的穿入术口的黏膜100内,而根据收拢部21(收拢部的具体直径:需满足配套胃肠镜≤3.4mm,配套支气管镜和纤维鼻咽镜≤1.2mm,腹腔镜、关节镜及宫腔镜≤4.5mm,根据所配套的内窥镜活检孔道或腹腔镜腹部皮肤孔道所定,缝合部22的直径较收拢部大1

2mm,使其可以顺利通过内窥镜的活检孔道。)的直径缩小,便会将穿入到此处的黏膜100进行收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内窥镜螺旋形连续缝合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金属缝合线和缝合针,所述金属缝合线整体呈螺旋状,所述金属缝合线包括收拢部和缝合部,所述收拢部的直径保持一致,所述缝合部的端口呈喇叭状向外延展,所述收拢部一端与缝合部连接为一体,使所述收拢部与缝合部保持连贯,所述收拢部的另一端与基体固定连接,所述基体设置有可供活检钳夹持的夹持部,所述缝合部的端头处可拆卸式安装有缝合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内窥镜螺旋形连续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部位于端头处设置有用于与缝合针对接的接壤部,所述接壤部设置对接端口,所述对接端口的端口处开设有夹持臂,所述夹持臂为记忆金属,所述夹持臂的内侧面设置有一插销,所述缝合针的尾部开设有一个针孔并插设于对接端口内,所述插销插设于针孔内,在接壤部受热之后,其夹持臂向外展开,使所述插销脱离针孔,从而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荀安营何敏杨德桂石宇江丹玲杨国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